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灯光设计能够为人们提供有品质的视觉体验。照明设计师作为视觉工作者,需要理解空间设计中各部分的构成和属性,利用光的特质,去完成空间的视觉表达。

如果说建筑物的构造像“骨架”,内部软装、硬装组成的就是“肉”,那么光就像“血液”和水一样,是无形态的。当光融于建筑时,空间就会呈现出新的生命力和视觉效果。

我们的认知和学习,大多是先从感知开始的。语言、艺术、建筑、科学等,我们都是先用感性思维,真实地去感受它、观察它,再用理性思维,用定理、规律、语言去解释它、理解它、分析它;然后才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艺术家们从小因耳濡目染的熏陶,形成一种自然的认知和思维,本质也是先从感知中培养审美。

照明界的前辈许东亮老师曾翻译过日本的《间接照明》一书,让我很受启发。我们也有幸请到了许东亮老师为《全景光设计 间接照明设计全书》作序。他在序中说:“照明是功用性的词语,光是充满诗意的存在。我们盼望在空间中与光诗意般地相处,从此,生活便是诗意的。”这段对照明所营造的美的意境的文字描述,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所以,在本书开篇,我们会先从若干个日常生活场景开始认识光,用浅显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你再一次感知到“光”的美原来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并借用经典案例和典故阐明光与空间、建筑、自然以及人们之间的关系。

建筑本质是为了人们的生活而存在的,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审美的追求产生了新的消费需求。

在空间光的设计运用上,不再一味地追求用光效率和只满足可视需求的实用功能主义,而是更多地关注营造空间氛围、视觉舒适性这些能赋予使用者生活态度和情绪价值的空间功能。所谓流行应该就是大众认知需求和解决办法共同进化后的行业现象吧。

于是,空间表达的形式慢慢地向简化、不喧宾夺主的趋势发展,尽可能使灯具形式弱化并融入建筑,形成同一种空间语言,用这种极简的表达方式塑造空间,但又能同时满足多元化的功能场景需求和情绪氛围需求。

空间全景光的理念也影响着照明设计的趋势,“以人为本”,对空间和行为进行梳理和整合,以场景营造来满足人们日常的视觉、情感和健康的光环境需求。而间接照明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用光手法,也符合现代人对空间审美需求的衍化。其表现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和当前火热的所谓“无主灯”概念相似,都是注重空间整体的视觉体验。但其底层逻辑却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相比而言,全景光设计理论体系更系统、科学、可落地,有着非常深远的设计实践指导意义。

在项目流程中,室内设计和照明设计的配合也变得和以往不同。过去室内设计师在设计完一个空间后,才会去思考空间的灯光,但往往到了那个阶段,留给灯光发挥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

有时为了营造某种灯光视觉效果,需重新调整室内设计,就会造成很多室内相关部分的被迫调整,进而影响项目进程。尤其在间接光的设计上,有时需用暗槽去完成灯具的隐藏,并需留足特定的反射距离才能达到理想的出光效果。即使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光源和软装结构做成的一体式线性灯具产品,有时也需室内软装进行相应的配合。

所以,本书将项目中的心得和体悟集结成册,望能给照明设计师或有实际需求的读者提供一个快速、有效学习设计的路径,让室内设计师在创作前有一定的借鉴,至少对所创作视觉空间的灯光效果有一定的预判,知道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就把灯光预先考虑进去。提前掌握间接光的知识对室内设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本书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沈辛盛 uB7yiEMyaAFymRa1fBG2Xz5K23Xek69bCOKqlW9VycOv+DyrjRQF6tw26hV1FPM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