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一个空间一盏灯,空间就亮;如果空间复杂,有进深,就会产生局部空间的暗或阴影,为了能照顾到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就需要另外加灯。

单灯照亮的空间的亮度是向边界梯度递减的,是符合数学逻辑的单项递减。如果觉得灯的照度不足,就增加灯的数量或提高单灯的功率。长久以来我们就是沿用这样的做法,这也是理性的功能主义所倡导的,但体验却是单调的。

当我们考虑太阳光与空间的关系时,光的进入路径顺序与灯光是不一样的。一般做法是开窗将南向、东向、西向、北向的阳光引入室内,有时还增加屋顶天窗。进光的照度是由外至内梯度递减的,最亮的部分在进光的边缘界面,日光无法像灯光一样将光源布置在空间的中心。大挑檐的传统建筑既要遮阳又要引入光线,有一种做法是在院子里铺白沙,利用反射将光引入室内,这时光照的形态就是间接光了,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就大加赞赏这种利用二次反射将光引入居住空间深处的方法。这时没有强烈的光线,这种光更像是光雾,给人一种阴天晦暗的感觉,于是有了《阴翳礼赞》的诸多阐说,该书中把利用间接光的做法上升到了日本光文化的高度。

白天,室内空间要考虑灯光与阳光的平衡,照明就是阳光与灯光的光线接力,把光送到空间的深处。

夜晚,情况正好相反,室外是暗的,室内光要照亮室外空间,要平衡灯光的照度和亮度。在生活中,空间照明的任务首先是看得见,然后是如何从简单的看得见上升到体验、感受、停留,目标是能够与光相处,触摸光。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说过建筑是功能性的,而建筑的魅力就是你离建筑功能需求有多远,即所谓的空间张力。灯光也是这样,在满足了空间照度、亮度后,你离空间照度和亮度的维度有距离,就是光的张力,也是光的魅力。

在没有家具、没有居住陈设的空间里,你会感觉声音是硬的,光也是硬的。而当空间有家具、陈设和不同体积不同质感的材料加入时,光被家具、陈设无数次地折射和反射,光就好像被驯化了一样,变得柔和了。

在北欧建筑巨匠阿尔瓦·阿尔托的设计中,即使是天光,也要经过厚厚的天井多次反射后才导入室内。丹麦设计师保罗·汉宁森的PH灯,用灯罩将光线来回遮挡并反射导出,从中获取弥漫出的光线用作照明,可谓煞费苦心。

间接照明的通常做法是设计灯槽,如果灯槽的做法与空间设计的目的相结合,意义会更大。比如将灯槽设置于天花与墙面交界处,不仅能够表现墙的空间界面属性,还能提供垂直照度;当灯槽与窗户结合时能够关联室内外,为城市夜晚照明做贡献;当灯槽设置在空间深处时,可以起到延伸空间的作用。

间接照明除了采用折射和反射的手法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手法就是过滤。光通过隔断进入室内,隔断可以是纱、磨砂玻璃,以及有孔洞的砌筑、格栅,光通过这些隔断时,能为空间增加一些神秘的色彩。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擅长将建筑立面作为空间的进光口或者滤光层,让光有诗意地进入。现代照明之父理查德·凯利,为了表现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屋的通透感,用一些射灯将玻璃屋后面的树照亮。

我认为,间接照明是人们为了研究空间中光与人的相处方式、拓展直接照明的不足而生的。照明是功用性的词语,光是充满诗意的存在。我们盼望在空间中与光诗意般地相处,从此,生活便是诗意的。

《全景光设计 间接照明设计全书》看似是表现技法的工具书,但它的实际目的是希望设计师依仗这个工具谱写出空间光的诗篇。

许东亮
栋梁国际照明设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中国照明学会理事
北京照明学会创新与成果转化委员会主任
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IALD)专业会员 g2W9mtGRrCbqk7Ob+pEaO+cIAkH8SYhasUDRllA4PMOjNR0eLz23Xm29ZGJN/aQ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