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临池观书

古人提笔写字,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技能,还上升到一种艺术的追求。就算是闲来无事,也要提起毛笔,铺上宣纸蜀笺,“挥毫落纸如云烟”,将心中的气韵倾泻于笔间。

笔下有横风疾雨,有长空游丝,有龙腾凤翥,有铁画银钩。方寸之间,黑白两色,却构成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艺术世界。

有人赞叹书法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确实,沉醉在书法艺术中,是一种心神俱醉的精神享受。

明代隐士陈继儒曾经说过收藏古人书法名帖的好处:“裒访古帖,置之几上,其益有五:消永日,汰俗情,一益也;分别六书宗派,二益也;多识古文奇字,三益也;先贤风流韵态,如在笔端,且可以搜其遗行逸籍,交游宅墓,四益也;不必钩拓,日与聚首,如薰修法,自然得解,五益也。”

意思是说收藏古人的名品书法,有这样五种好处:一是可以消闷汰俗,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升华;二是可以在其中辨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的规律;三是可以多认识一些古代的古怪文字;四是能够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古代先贤的风流气韵,能和远隔时空的古人进行精神交流;五是不用一点点地临摹,把字帖经常观看,就默然于心,自然就学到了古人书法中的神髓。

所以,在古人所谓的“琴棋书画”中,围棋和书法这两种看似单调的黑白艺术,就占了一半。而这两种艺术,其清心涤虑的作用,也是相当有神效的。

李清照和赵明诚这一对艳羡千古的伉俪,对于古人法帖的喜爱,也是异乎常人的。赵明诚在青州为官时,偶然得了白居易的《楞严经》真迹,于是迫不及待地策马回家,与妻子李清照共赏。当时已是二更天,夫妻两人烹好名贵的小龙团(宋代的一种小茶饼,印有龙的花纹),然后在灯下展玩书帖,欣喜得几乎彻夜未眠,由此也可以看出书法艺术的巨大魅力。

魏武帝曹操,于乱世中称雄,却并非只是孔武有力的莽夫,他酷爱书法。有一个叫梁鹄的人,本来是刘表的属下,但因为书法高妙,曹操对他另眼相看,加以重用。曹操把他的书法作品随身携带,出征时就悬于帐中,回府后就挂在居室的墙上,史称“太祖忘寝,观之丧目”,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相比于曹孟德,我们的胆魄气度、地位财富当然远远不及他,但是在欣赏书法上,却有着他当年未能拥有的诸般条件。借助于现代的技术,我们可以随时看到书圣王羲之那“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绝妙行书,透着晋代的衣冠风流,萧散神韵;把酒品味怀素、张旭等人那龙蛇飞舞、惊沙飞草的狂放草书,有着醉里乾坤、睥睨万世的气魄;还有颜鲁公那法度森严的唐楷,有着雄浑壮美、高古苍劲的丈夫之貌;唐伯虎《落花诗册》的行楷,有着仕女簪花、端丽妩媚的婀娜之态……

▲ 明 唐寅《落花诗册》(局部)

如果能真正地融入优美的书法作品中,真是可以神交古人,畅游天地,这感觉如坐春风,如饮醇醪。

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曾说过:“日扫一室,净几明窗,焚香燕坐。或诵古书,或咏古诗,或临古帖。兴到则消摇泉石间,鹤舞莺歌,不减孔稚珪、戴仲若。”

古人的法帖,是书房雅物中不可或缺的一件,虽然貌不起眼,但带来的乐趣丝毫不下于金石鼎彝、花鸟虫鱼之类。

《小窗幽记》中曾说:“三月茶笋初肥,梅风未困;九月莼鲈正美,秫酒新香。胜友晴窗,出古人法书名画,焚香评赏,无过此时。”

当然,除了欣赏,用心临帖摹写,也是一乐。临帖时,因为精神贯注融汇到书法之中,所以也有屏除杂虑的效果。

明代程羽文曾在《清闲供》中说:“弄笔仿古帖,倦即止。吟诵浮白,以王真气,亦是张颠草书被酒入圣时也。”就是讲的这个意境。而如果积攒了满满的书写冲动,突然有机会迸发出来时,就如《笑傲江湖》中的秃笔翁被令狐冲的剑势逼住,根本无法施展笔式,最后直接不打了,在壁上用葡萄酒写完那首《裴将军诗》一般。明代文人张大复就有这样的体会:“病久废书,今日独坐息庵下,戏取粉板,作掌大数十字,如壮士囚缚,愈法愈野,不觉哑然自笑:吾书不减蝌蚪,当存之以俟识者。”

写字,能抒发心中的抑郁之气、不平之气、愤懑之气,是积攒在心中、被压抑着的情绪的一次宣泄。这样的书法,必为好字,同时也大大缓解了自身的精神压力。正如苏轼所说:“仆醉后辄作草书十数行,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出也。”

元丰三年(1080 年)那个凄风苦雨中的春天,45 岁的苏轼被贬到黄州,在郁闷惆怅之中,苏轼写下了著名的《寒食帖》。其笔势如锥画沙,如刀刻木,于笔画的点捺顿挫之间,错综了苍凉、悲愤,混合了孤傲、凄苦,交织着委屈、伤感。正是在这样的情绪下,才创造出了这有名的被米芾称作“天下第三行书”的法帖。当书法大家黄庭坚看到后,他感慨此帖之神妙,夸赞道:“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也就是说,如果苏轼没有了当时的心境,让他自己再重新写一遍的话,未必有这么好。

▲ 唐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可想,苏轼这幅字,不但将心中的抑郁孤愤之气,一下子给抒发出来,同时也创作了一幅书坛神品。

“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无妻无子,年老后贫窘交加。他先是一只眼慢慢盲了,于是刻了两方印自嘲:“左盲生”“尚留一目看花梢”。后来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不过,他依旧以写字为乐,有一天忽有所感,心煎如沸,于是提笔在纸上写了几行大字,但是自己却看不到啊,也不知道写成什么样。

于是他连夜去找另一位名列“八怪”之一的金农去评赏,金农见到老友深夜来访,目盲的他竟然拿过来一幅字,写得笔墨淋漓,有风樯阵马一般的气势,竟比他双目未盲时的作品更为古拙精妙。两位老人激动之余,忍不住相拥痛哭。这一幅字,凝结了多少人生的感慨,这一场大哭,哭得痛快,哭得舒畅,又倾泻了多少人间的苦辛!金农当即题诗道:“黄犬吠客披衣迎,咄哉盲翁无世情。袖中大字大如斗,自言写时顿运肘。心光顿发空诸有……”

▲ 北宋 苏轼《寒食帖》

对一个文人来说,当年辛苦临池学来的技能,不仅是科举仕途上的敲门砖,也是可以取悦自己,相伴一生的爱好。

蔡澜曾出过一本书,叫作《蔡澜说书法:静下心来写写字》,推荐语说蔡澜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除了美食、旅行,就是写作、书法、篆刻和发呆。写字真是花费不高且可以一生自修的、能够接近那个心向往之的自我的方式。愿你也能放下手边事,静下心来写写字。

古人早就说过:“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JpfI2XfvBKEp1nEYXbx//O7WjryNrOoXSEqcl1MRNne/PdSKNzejS2RFXH0QtA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