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家萧红

萧红,女,原名张迺莹,宣统三年五月初五(1911年6月1日)生于呼兰府城一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其祖父张维祯原为封建地主,但不善经营,家境大不如前。其父张廷举系齐齐哈尔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奖励师范科举人,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其母姜玉兰,为呼兰著名私塾先生姜文选之女,自幼随父读书。萧红幼年时,得到祖父张维祯的溺爱,受到良好的文学启蒙教育。

1919年8岁时,生母姜玉兰病故。

1920年秋,萧红入呼兰县第一女子高等并设国民学校(俗称南关女校,1921年改为第一女子高等国民小学校,1924年改为第一女子初高两级小学校)读书。萧红学习用功,作文特别突出,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1924年初小毕业,升入本校高小班学习。

1927年7月,萧红高小毕业,因呼兰只有男子中学,没有女子中学,萧红进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立第一女子中学读书。萧红爱好文学和绘画,特别爱读鲁迅、茅盾、郭沫若的作品,校刊上发表过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诗。

1932年年底,萧红写出了第一部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1933年10月,与萧军合著小说散文集《跋涉》。

1934年夏,萧红完成中篇小说《生死场》。

1934年11月,萧红在上海终于见到了她十分崇敬的鲁迅先生。萧红投奔到鲁迅身边,这是她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是萧红创作道路上的新起点。在鲁迅的悉心指导和热心帮助下,她创作发表了许多小说、诗歌和散文。出版了散文集《商市街》,小说、散文集《桥》。1935年12月,《生死场》出版,在进步文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萧红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此,在鲁迅的教诲下,萧红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我国在国际上为数不多、颇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

在1940年12月——那正是萧红逝世前一年多,那时她的健康还不怎样成问题的时候,她写成了她的最后著作——小说《呼兰河传》,然而在那时,萧红的心境已经是寂寞的了。而且从《呼兰河传》,我们又看到了萧红的幼年也是何等的寂寞!

不久萧红就病了,她住进了玛丽医院。在医院里她自然更寂寞了,然而她求生的意志非常强烈,她希望病好,她忍着寂寞住在医院。她的病相当复杂,而大夫也荒唐透顶,等到诊断明白是肺病的时候就宣告已经无可救药。可是萧红自信能活。甚至在香港战争爆发以后,夹在死于炮火和死于病二者之间的她,还是更怕前者,不过,心境的寂寞,仍然是对于她的最大的威胁。她咽最后一口气时,许多朋友都不在她身边,她就这样带着寂寞离开了这人间。 vzPOeLOHJMbDBDZ6uShnu/dzP+DibcNTgM18i6042FOYFwi7acIPzrjm9su2RfK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