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还包含一个“迷你海顿节”,以纪念约瑟夫·海顿逝世二百年。节日期间将由来自德国的演出团体上演海顿最伟大的声乐作品《创世记》《四季》和《纳尔逊弥撒》,以如此规模弘扬海顿,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
海顿在音乐史上有“交响曲之父”美誉,他一生创作的十四首弥撒,虽规模大小不等,水平参差不齐,却都被大大忽略。在我看来,极其优秀者如《纳尔逊弥撒》《圣哉弥撒》《定音鼓弥撒》《特蕾西亚弥撒》与《和谐弥撒》在海顿生前其实就已经获得很高评价,上演机会也较多,时至今日,也多有录音问世,教堂演出更是乐季常态。他们只是因为被“空前绝后”的《创世记》和《四季》完全抢了风头,使得评论家的眼睛再不往这里看而已。
海顿的《弥撒》一般没有复杂的结构,情绪表现上也比较单纯朴实,缺少戏剧性,这与海顿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徒有关。海顿的信仰非常彻底,不像他的两个学生莫扎特与贝多芬那样,在弥撒当中经常表现出内省、迟疑、质问、控诉甚至愤怒的情绪。从作品价值层面考量,当然莫扎特的几部著名力作如《C小调弥撒》《加冕弥撒》《庄严弥撒》和贝多芬的《庄严大弥撒》《C大调弥撒》等都具有精美平衡的结构及寓意深刻的内容,特别在今人听来更具有思想启发和艺术审美的功用。
海顿的弥撒创作几乎贯穿他的一生,从1750年他十八岁时创作的《F小调小弥撒》到1802年他七十岁时上演的他最后一部作品《降B大调和谐弥撒》,五十二年里共创作十四首弥撒。现保留下来十二首,其中八首经常被演出和录音,可以证明它们都具有较强的可听性,是当之无愧的宗教声乐瑰宝。从这个角度衡量,海顿的弥撒创作应该说成功率相当高。
立体声录音时代,几乎大的唱片厂牌都做过海顿重要弥撒曲的录音,演录水准较高的主要是Decca的普雷斯顿版和盖斯特版、EMI的马里纳版、CBS的伯恩斯坦版和DG的平诺克版,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气势宏大,富于感染力与推进的动力感,乐队和合唱团表现十分投入,音色饱满,激情充沛。最新的版本同时也是以本真风格演奏的是由加迪纳指挥英国巴洛克独奏家合奏团及蒙特威尔第合唱团为Philips录制。这套同样包括四张唱片的两个“双张”将海顿的弥撒曲演绎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它再现了乐曲诞生时代迷人的洛可可传统,结构严谨,格式精致,充满灵感的解读无任何矫饰,清新而自然,如淙淙泉水沁入心田。如果在这里拿我非常心仪的加迪纳版本与我现在重点要谈的马里纳版本做比较当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属于两个不同时代的认知水平和诠释理念。我们只有不断调整欣赏角度,各取所需,以享受形形色色的海顿为最终目的。
我需要做重点推荐的马里纳指挥德累斯顿国家乐团及莱比锡广播合唱团的版本在我看来是一个录音异数,因为它是迄今为止我听到的最不像马里纳的录音。德累斯顿国家乐团是一个音响浑厚的重量级乐团,在马里纳的节奏稍微快速灵活的指挥下,出现彰其所短、避其所长的“笨拙”。假如马里纳能够把速度再放慢一些,恐怕出来的效果就会更加另类,几乎要接近伯恩斯坦的宏大气派了。不过从乐队的内在底蕴、音色的纯度和步伐的扎实稳健等方面考察,德累斯顿国家乐团绝对有纽约爱乐乐团和伦敦交响乐团不可比拟的优势。
尽管莱比锡广播合唱团在速度的灵巧把握方面毫无问题,演唱无比生动活跃,技术运用方面登峰造极,但我经常被迷住的却是乐队的多处似乎不经意的细节,那深厚的低音和残响丰润的音场都使这个演绎显得庄重大气,不可等闲视之。德累斯顿路加教堂名不虚传,它既能传达出最标准的瓦格纳乐剧效果,也会使海顿气势磅礴,拥有压倒一切的力量。
马里纳选出的歌手令我感动,他们表情肃穆,演唱高度投入,控制节奏的态度与能力都好像与宗教虔诚发生神奇的关联。女高音玛格丽特·玛莎尔和男低音罗伯特·霍尔在《纳尔逊弥撒》里的演唱出奇地完美圆润,没有哪个版本的独唱表现可以胜过他们。
《特蕾西亚弥撒》尽管乐队编制减小,但仍然呈现出在别的版本中难得一见的十足底气。由于每个篇章的短促,演奏的轻盈灵活度不够,所以在听觉上有时流于平淡。最精彩的表现还是来源于独唱的优秀,卡洛尔·瓦涅丝和多莉尔·索菲尔两位女声的表现要好于两位男声凯特·刘易斯和佩特里·萨洛玛,他们在“荣耀经”里的四重唱小心而拘谨,似乎互相给予体贴的呵护。
在另一张唱片里,《赛莱西斯光荣弥撒》是由戈尔哈德·威尔海姆指挥维尔纳·凯尔什器乐合奏团及斯图加特少年圣诗合唱团在1969年录制的,属于地方风格较为浓郁的朴素演奏,与浓墨重彩的《定音鼓弥撒》及《创世记弥撒》放在一起不很协调。不过这张唱片的问题还不在这里,从出版时间上来看,这张唱片应该在前一张唱片之后,我就有一种演唱者的力气在《圣哉弥撒》《纳尔逊弥撒》和《特蕾西亚弥撒》中耗尽的感觉。尽管乐队的反应在表面上更加灵敏,但感人的片段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幸好《创世记弥撒》有极强大的独唱阵容,不论是芭芭拉·亨德丽克丝和安·莫莉,还是汉斯·彼得·布劳赫维茨和马蒂亚斯·哈尔,他们的声线都是纯净飘逸的质地,毫无晦暗混浊之感。此刻只是惋惜海顿写给他们的唱段实在少之又少,如此美声不能尽兴聆赏,总还是感觉有点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