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我们探讨了以宗法家族秩序为特点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及其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下层人们,主要是农民的思想意识的倾向。宗法社会在当时的地位属于主流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自然属于一个群体,而在封闭的、交流不畅的社会里,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个性主要是由其所属的群体塑造的。在上一章,我们就生活在主流社会底层的农民的思想意识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做了介绍,这些是既定社会结构中有自己位置的人的情况,而那些在主流社会中失去了自己位置的人又会如何呢?本书所研究的是脱离了宗法家族秩序的人们,即自宋代及宋代以后形成的游民群体。
我在本书中使用了“脱序”这一概念,把脱离了当时主流社会秩序的人们称之为“脱序人”。中国古代是组织类型的社会,依靠自然与人为的手段把人们组织在特定的社会网络之中,脱离主流社会秩序是指从这个社会网络中游离出来。“脱序”无论对社会的组织者还是对多数的脱离者来说都是不情愿的。“脱序者”中的大部分是被迫的,是在主流社会中实在生活不下去时做了无奈选择。“脱序”之后的人们别有天地,这个天地是无序的、混乱的、盲目的、充满了艰辛与苦难的,是要单独面对社会的,这也是初“脱序”的人们很难适应的。为了生存,脱序的人们就要组织与主流社会相对抗的隐性社会,甚至要借此发展自己,并彻底改变自己的一切。这一切都促使他们要产生一套有别于主流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应付自己社会地位的变化。这种思想意识的本质是与社会主流相对抗的,它是人们“脱序”的产物。脱离主流社会秩序的人越多,反主流的思想意识越强大。
中国在自春秋战国以来的近3000年的历史中,脱离主流社会秩序的不止是游民,游民大规模地出现还是在宋代和宋代以后。在此之前,同样有脱序的人群和游民存在,在宋代和宋以后也有与游民并存的其他脱序的人群。这些不同的脱离社会秩序的群体之间是互有影响的,因此,我们在论述游民群体之前,先对中国古代社会中其他脱序群体做些评介。
前面把两千余年的宗法史按照宗法和宗族在社会构成中的地位粗略地分为三个时期,脱序的人群除了流民是贯穿了先秦至近代以外,其他的脱序群体(如游士、游侠、游民)在这三个时期内,其表现是各有不同的。如第一个时期,特别是战国时代,身份社会逐渐解体,原有的社会秩序正在瓦解,脱序渐成常态,但其中以游士最活跃。这是他们的黄金时期,他们穿梭于各国政治舞台之上,他们也最显眼,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聚焦在政治舞台上。第二个时期活跃的是游侠,他们纵横驰骋于社会的上下层之中,以充当社会良心自命。这些人颇有贵族遗风,他们脱序不是被迫,而是自己对生活的一种选择。第三个时期才是游民泛滥的时代,也是游民在主流社会之外形成群体的时期。这个时期中每一次剧烈的社会震荡都会有大批的游民参加。
中国这块土地,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都是聚集人口最多的地方。每一次严重的天灾人祸,都会制造出大量的饥民。为了求生,他们播散四方,我们称之为流民。这是各个时期都曾经大量出现的社会问题——流民是极易引起社会动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