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个淡蓝色小点的价值

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曾经写道,“有两样事物,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越是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的璀璨浩瀚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为了纪念伽利略第一次使用望远镜四百周年,今年 被定为“国际天文年”,这听上去似乎是重新思考康德“赞叹和敬畏”的第一个源泉的好机会。纪念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全世界的人们“重新发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而实际上,纪念活动带来了一些额外的好处,它将我们的注意力从离我们自身更近的烦心事,比如猪流感和全球金融危机上转移开来。

关于“我们头顶的璀璨浩瀚的星空”,天文学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呢?

随着我们对广袤宇宙探索的开拓,当我们在繁星密布的夜晚抬头看向星空的时候,科学会让我们赞叹和敬畏的程度有增无减(当然这是在假设我们远离空气污染和过于明亮的街灯后能看到星星的情况下)。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日益增长的知识无疑迫使我们承认,我们所赖以生存的星球,在整个宇宙当中,实际上无足轻重。

在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文章《梦想与现实》(“Dreams and Facts”)中,他提到了整个银河系不过是宇宙中一块极小的碎片,并且在这块碎片当中,太阳系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而在这粒尘埃中,“我们的星球不过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点”。

如今,我们的星球在星系背景下微不足道这件事,不需要依赖于任何语言来描述。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介绍,“旅行者号”(The Voyager)空间探测器曾到达太阳系的外缘,拍摄了一张地球的照片。这件事发生在1990年,地球在一幅颗粒状图像当中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淡蓝色小点。如果你们在油管(YouTube) 上检索“卡尔·萨根——淡蓝色小点”,你们就可以看到这张照片,还能听到萨根亲口告诉我们要珍爱我们的地球,因为人类所拥有的一切只存在于这粒淡蓝色小点之上。

这种体验着实令人感动,但是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呢?

罗素写道,我们仅仅是广袤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说明我们实际上并不那么重要,“在这一个小点上,碳和水掺杂成了小小的团块,形成了复杂的结构,并且有着略显异常的物理和化学属性。这些小团块经年缓慢地移动着,直到被重新打散为组成它们的单个元素”。

但是我们所栖息星球的规模并没有让我们产生类似上文的虚无主义观点,同时罗素本人也并非虚无主义者。罗素认为,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无足轻重,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他并不想让我们生活在一种这个世界是因我们而被创造、我们是被全能的造物主偏爱的这种虚无缥缈的信念当中。《梦想与现实》以一段鼓动人心的话作为结尾:“凡不敢看清自己在世界上所处位置的人,都无法从恐惧中解脱;一个人只有看到自己的渺小,才能成就他所能成就的伟大。”

“二战”之后,世界分裂成以互相毁灭相威胁的核武器阵营。罗素认为,相较于广袤宇宙,人类的无足轻重,并不意味着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终结都无关紧要。相反,他把核裁军作为余生的政治活动中最重要的关注点。

持有类似观点的人还有萨根。他认为,如果我们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像国境线这种把我们分隔开的东西,其重要性就会大大减弱。同时,这也“强调了我们有责任善待他人,以及去保护和珍爱这个淡蓝色小点。这个淡蓝色小点,是目前我们所知的唯一家园”。阿尔·戈尔(Al Gore)将“淡蓝色小点”的照片用在了其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 An Inconvenient Truth )的末尾。电影告诉人们,如果我们毁坏了这颗星球,我们将无处可去。

尽管科学家仍旧在不停地探索太阳系之外人类可以栖息的星球,但是地球是我们唯一家园的观点很有可能是正确的。可能有朝一日我们会发现我们并非宇宙当中唯一的智慧生物,也有可能我们会和这些生物讨论跨物种的伦理问题。

这就将我们带回了令康德“赞叹和敬畏”的另一个事物——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与我们有着完全不同进化起点的生物(可能甚至都不是碳基生物)将如何理解我们的道德法则呢?

来自报业辛迪加,2009年5月14日 XuT5g9bpJKKBLrVtm+7KiKoyir/Ck0nVVQcnPBqUDB+RZZdNayMnNmV9yrpqHQ1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