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人的感觉系统

产品最终会被形形色色的人使用,使用产品的人称为用户。研究用户心理是设计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此过程包含用户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一款好的产品应该是易于使用、符合用户认知的产品。要想做到这一点,设计师必须通过对用户心理的研究,运用适合的设计与调查方法,建立符合用户心理的产品的思维模型和任务模型,在产品的形态结构中提供便于操作的条件,给予用户正确的引导。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的认知形式。感觉还可以是一种心理体验。在感觉的基础上可以产生高一级的心理过程,如知觉等。

2.1.1 感觉的概念

心理学将感觉定义为: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心理学中将感觉分为外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和内感觉(饥渴、病痛、疲劳等)。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初级阶段和初级形式。

感觉产生的过程如图2-1所示,人们产生感觉首先来自外界刺激。人们身体中的各个感觉器官(感受器)在接到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之后,将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信息,再通过感觉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大脑复杂的信息处理产生感觉,通过运动器官做出对外界的反应。收集这些信息的器官就是感受器,感受器由许多能够完成感受功能的细胞构成。

img

◎图2-1 感觉产生的过程

2.1.2 感觉系统的分类

感觉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系统可以分为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触觉系统、味觉系统、嗅觉系统。通过感觉人们可以分辨颜色、声音、软硬、粗细、重量、温度、味道、气味等。

1.视觉系统

人的眼睛是视觉产生的生理基础。第一个接触到的视觉信息是光线。光线通过眼球中的瞳孔,由透镜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是覆盖于眼球内壁的膜状组织,视网膜下层有着可以将光线转换为电子信号的视细胞。视细胞分成光线明亮时才动作的视锥细胞和光线微弱时才动作的视杆细胞(见图2-2)。一个人的视锥细胞有600万~800万个,而视杆细胞则有12 000万~14 000万个。

img

◎图2-2 眼睛的结构及视细胞构成图

1)视锥细胞

视锥细胞对光线的颜色相当敏感,根据吸收波长不同,可分为3种细胞:L视锥(红视锥)、M视锥(绿视锥)、S视锥(蓝视锥)。这3种视锥细胞如果有缺陷或吸收波长错误,就会发生“色觉异常”(俗称“色弱”“色盲”)。

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来实际体会一下视锥细胞的功能。请注视图2-3中的红色圆圈30秒左右,然后把视线移到右边的空白部分。这样一来,会不会觉得空白部分看起来有个蓝色圆圈呢?这就是所谓的“补色残像”现象。由于持续注视红色物品,L视锥(红视锥)会产生疲劳,而没有用到的M视锥(绿视锥)和S视锥(蓝视锥)则会相对活跃,注视空白部分会浮现出红色的互补色。

img

◎图2-3 补色残像与视锥细胞的关系

2)视杆细胞

视杆细胞会对微弱的光线起反应,但是无法辨别颜色。所以,人在黑暗中可以辨别形状,却看不清颜色。视杆细胞中含有一种叫作视紫红质(Rhodopsin)的蛋白质,它会吸收光线,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变化和电位改变,使视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紫红质是一种复合物,含有氨基酸链所构成的蛋白质(视蛋白,Opsin)和维生素A的衍生物(视黄醛,Retinal)。一旦人体缺乏维生素A,在暗处就无法看清楚东西,便是这个缘故。

除了猫头鹰、夜莺等少数鸟类,大多数鸟类都是日行性动物,它们几乎没有视杆细胞,所以在夜晚是什么都看不到的。

视觉信息会由感光细胞(Photoreceptor Cell)转换为电子信息,再经由双极细胞(Bipolar Cell)、神经节细胞(Ganglion Cell),最后送到大脑。送到大脑的信息会通过大脑中央的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Body)到达后脑的视觉区。就人类来说,视觉区中最少要确认一阶(V1)到五阶(5V)。第一视觉区(V1)只会处理单纯的颜色、形状,其他信息需要送到高阶视觉区进行处理。

V1部分的细胞,只会处理设计元素中单纯的东西,如判断红、黄、绿等颜色,或者横线、纵线、斜线等简单的线条形状。每个细胞只会对自己该处理的信息有反应,如对应蓝色的细胞会对蓝色有反应,但是对其他颜色就没有反应,而且只要是蓝色的就会有反应,无论是圆形的还是三角形的,任何形状一概不管。而对纵线有反应的细胞,就只对纵线有反应,横线则当没看到。因为对纵线有反应的细胞,是不会在意横线与颜色的。

在V1处理完的视觉信息会通过两条路径离开(见图2-4)。第一条“背侧路径”(Dorsal Pathway)是从V2前往V3的路径,这条路径会处理空间信息、三维(三次元)形态。另一条“腹侧路径”(Ventral Pathway)是从V2前往V4的路径,这条路径会处理比V1更加复杂的颜色和形状。这里有对复杂的颜色和形状产生反应的细胞,而且对特定弯曲率、曲线组合也会产生反应。V1除了处理视觉信息,同时具有快递中心的功能,能够配合视觉处理的内容来分配视觉信号。

img

◎图2-4 视觉信息的处理路径

最后,视觉信息会经过腹侧路径传到大脑侧叶,到了这里会对更复杂的形状有反应,也就是说可以真正认知眼前事物的全部外观。总体来说,人类第一眼看到一个事物,只会对颜色、形状等单纯的元素有反应,之后才会依阶级对复杂形态有反应并进行处理(见图2-5)。

img

◎图2-5 视觉信息的处理过程

图2-6所示为一本手掌大小的立体图书《富士山》。它以360°的惊喜方式和立体模型展现了故事场景和日常风景。早在2012年,Noiz Architects的日本建筑设计师大野友资在参加YouFab设计竞赛时就提出了立体图书的概念。但由于立体图书有非常繁复的细节,所以在当时无法实现量产。后来,该设计师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系列,并在图书出版商Seigensha的帮助下成功实现《富士山》和《白雪公主》两个款式的量产。

img

◎图2-6 立体图书《富士山》

通常情况下,书里的内容,不论是故事还是风景都在字里行间展现,讲究一些的,也只是可以看到精美的插画或照片,更立体丰满的场景只能依靠我们的想象自行加工。但360°立体图书巧妙地将故事和风景具象并立体化,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

《富士山》中展现了如诗如画、极具代表性的风景,其中包括日本知名的富士山,以及白云和白鹭等元素。

《白雪公主》取意于同名童话故事,里面包括白雪公主、女巫、七个小矮人、苹果、森林等众多与之相关的丰富细节(见图2-7)。

img

◎图2-7 立体图书《白雪公主》

2.听觉系统

听觉是由声源振动引起空气振动产生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组成的传音系统传递到内耳,内耳螺旋器和其所含的毛细胞感受声音,机械能在这里转变成神经冲动,并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而产生的主观感觉。

听觉带给人精神的享受。孔子听过美妙绝伦的《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春秋时期,韩国女子韩娥的歌声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深深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三天不去,由此而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说。对产品来讲,在产品中设计不同的声音或音乐,可带给用户不同的心理感受,且有提示作用。产品提示音往往表明现在所处的位置、状态,柔和甜美的提示音给人带来愉悦的听觉感受。

3.触觉系统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狭义的触觉是指外界刺激轻轻接触皮肤的触觉感受器所引起的触觉。触觉可以接受接触、滑动、按压等机械刺激。人的皮肤位于人的体表,依靠表皮的游离神经末梢感受痛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触觉感受器在嘴唇、舌和手指等部位的分布都极为丰富,尤其是手指尖。人们在打麻将时不用看牌,通过手指触摸就知道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牌。在产品中加入良好的触觉体验可以给人们的操作带来兴趣。

4.味觉系统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进行刺激而产生的一种感觉。从生理角度分类,有4种基本的味觉——酸、甜、苦、咸,它们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觉器官而产生的。有一些食物直接用人们已经习惯的产品的颜色来表现其味道。在味道的浓淡上,设计师主要靠调节色彩的强度和明度来表现。例如,用深红色、大红色来表现甜味重的食物,用朱红色来表现甜味适中的食物,用橙红色来表现甜味较淡的食物等。在广告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借助色彩进行设计,使人们在看到产品,特别是与食物有关的产品时,有一定的味觉感受。

图2-8所示为Sour Lemon Candy柠檬糖广告。该广告把不可知的味觉体验转换为丰富的视觉体验。柠檬糖究竟有多酸,看人的面部表情就知道,就像被使劲挤汁的柠檬……夸张、幽默、简明,直击卖点;背景色为黄色,一方面让人联想到柠檬,另一方面增强了消费者看到黄色时产生的酸爽感觉。

img

◎图2-8 Sour Lemon Candy柠檬糖广告

5.嗅觉系统

嗅觉是一种由感官感受的知觉,它由嗅神经系统与鼻三叉神经系统这两种感觉系统参与、整合和相互作用。与味觉相比,嗅觉是一种远感。也就是说,它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而产生的感觉。嗅觉比视觉更易于引发身体反应。嗅觉是实时产生的生理反应。对气味的刺激更敏感,也更易察觉。不同的气味能够引起情绪上和生理上的不同变化。各种气味通过刺激人体嗅觉唤起人的情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们对产品的态度。在使用产品时,如果有阵阵花香袭来,会给人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

嗅觉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气味承载着极其惊人的叙述能力及唤起情感的能力,然而鲜有科技产品能够发挥出气味的潜力。

Vapor Communications的创始人、哈佛大学教授大卫·爱德华兹和他的学生雷切尔·菲尔德共同研发的oPhone气味传感器,让传递气味变得和发短信一样轻而易举。

他们的第一代产品oPhone Duo内置一个oChips气味盒,清风拂过该产品,基座上的圆形桶内会散发出气味(见图2-9)。二代oChips是一个气味吸收圆盘,可以放在布料或珠宝中,定制气味。

img

◎图2-9 第一代产品oPhone Duo

控制气味何时何地散发需要拿捏得当。有一些气味调配系统是对液体进行加工的,以散发出不易散去的气味团,同时会带出大量水蒸气。这样做我们只会闻到它散发出的气味,但会闻不到其他气味。而oChips内置干燥的香气材料,一阵清风吹过,留下淡淡的芳香,气味刚刚好。oPhone还可以散发出混合气味,而不是单一气味。

爱德华兹推出了另一款名为oNotes的iPad应用,集聚了所有能与oPhone一起使用的应用(见图2-10)。它能打造个人的嗅觉媒体,包括气味增强的电影、书籍、相片及音乐,你可以称它为“嗅觉版iTunes”。用户在书中读到对食物的描述时,就能真正闻到饭菜的香味。

img

◎图2-10 名为oNotes的iPad应用

爱德华兹的公司还与Melcher Media合作,研发oPhone配套电子书,其所配备的气味传感器将增强电子书的叙述效果。它们的研发成果《金发姑娘和三只熊》iPad电子书,轻敲按键就会散发出蜂蜜、爆米花、杏仁等多种香味,是一本科技含量很高的书。这样的书能够使孩子产生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和学习。

其实,将嗅觉融合到感官体验中的想法存在已久,但是要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确实不易。嗅觉装置设计如图2-11所示。

img

◎图2-11 嗅觉装置设计

20世纪60年代,好莱坞曾花100万美元打造“嗅觉戏院”,但首次播放的电影《神秘气味》未得到观众的好评。观众表示在闻到气味的同时听到“嘶嘶”声,画面和相对应的气味不同步,《神秘气味》也因此成为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嗅觉戏院”的电影。

爱德华兹则认为,嗅觉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书籍、医疗、音乐、虚拟现实及汽车等领域,电影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领域尚未挖掘。

目前,oPhone离爱德华兹心中的构想还有些遥远,新的技术仍需要时间去改善。之后,爱德华兹将致力于缩小oPhone的体积以便人们随身携带。除此之外,他还在研发oCase手机壳,有望使气味从智能手机壳中直接散发出来。如果一切进展顺利,oPhone将会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wQ2pAfcjumPAihd1XfsOSI4NG8w24LF+tupB7+gZzyJconfKIh/H6TU290A33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