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人、机、物全面互联

元宇宙概念的出现,源于技术的发展,也是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与现实发展冲突下的产物。就像早期的人类不会生火,只能吃生食,在人类学会生火之后,激发了对食物的更多需求:学会了种植农作物,驯化、养殖动物……到了现代社会,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考虑口味和营养、搭配和健康。简而言之,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全新的需求。

人们在互联网世界中的需求,也是如此。

过去的人们,写封信可能需要千里传书,会预留出时间耐心等待,对效率没有太高要求。然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和耐心等待将一封信送达目的地,都是应用即时通信来提高沟通效率。信息的流动如同水流一般迅速。与此同时,工作量的增大又反过来强化人们对高效率的追求。据说,雷军一天的会议就有11个之多,而小米分公司遍布全球,他需要有足够高的效率来应对如此庞大的业务体系和自身的工作量。若要实现这样的效率,自然需要一些辅助工具。对信息的需求,促使着人们开动脑筋去发明创造,推动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又反过来会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全新的需求。这一点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人们因能随时发送文字信息而感到兴奋,之后还通过技术迭代成功发送图片、音频、视频。随着二维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开始产生新的思考:互联网能不能变成立体的三维世界,并代入触觉、嗅觉?于是对元宇宙的探索就此开启。当然,这些新奇的想象先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然后在已有技术上进行尝试和创新,在开发出新的技术后,再对新技术进行应用和改良,如此循环。也就是说,元宇宙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将原有的互联网体系进一步延伸和扩大的结果。

所以,若想了解元宇宙体系,就要先来回顾互联网的历史——人们跌跌撞撞走过了漫长又短暂的50年,在黑暗中不断摸索,在光亮处寻找到了出口,这才走到今天元宇宙的入口。从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能看到元宇宙缘起的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基础,还能看到元宇宙概念发展到今天,甚至发展到未来的必经过程。

一、互联网起步:一场技术发展的模拟初体验

回首互联网发展的50年(见图1—2),可将互联网简单地划分为5个阶段:网际网络时代、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生态时代、元宇宙时代。当然,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阶段划分,人们不必纠结于具体的时间点。重要的是,回首互联网的逐步演进过程,人们会发现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源于人们对沟通的需求,以及想将更多不同空间的人连接起来,消除彼此间隔阂的渴望。

图1—2

其实,早在互联网技术诞生之前,不少人就畅想过互联的世界。1932年,乔治·威尔斯在《神一样的人》中描述了一个想象中的世界:人们可凭借无线电话和语音进行沟通,还拥有一个“世界银行”来存储知识。这个“世界银行”被认为是最早关于“芯片”的想象和预测之一。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互联网处于萌芽阶段。尽管底层技术逐渐诞生、积累甚至完善,但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就是这30年间不断处于摸索中的互联网技术,为后来互联网的井喷式爆发积蓄了强大力量。

● 1969年,阿帕网(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Network)在美国诞生,是互联网的早期雏形。其链接原理如图1—3所示。实际上,阿帕网是当时世界局势的必然产物。当时世界局势紧张多变:一方面,人们对世界局势有着极大的担忧;另一方面,人们认为抢占技术制高点能够决定自身的命运。当时美国人认为,需要创造一种分散点的方式,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仍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阿帕网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思潮下产生的。它的诞生标志着全球互联网雏形的出现。虽然互联网的诞生源于并不温情的社会背景,但也正是由于当时的巨大压力和现实需求,人们才冲破了技术壁垒,将互联网的种子种植在科学技术的土壤中。

图1—3

●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互联网技术开始飞速发展,技术的落脚点也从军事对抗转向人们日常的沟通需求。因当时的计算机没有统一的制式或成熟的标准,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各式各样,彼此“语言不通”,所以需要一种沟通协议来帮助它们克服“语言障碍”。1974年,科学家罗伯特·卡恩和温顿·瑟夫发表了名为《关于分组交换的网络通信协议》的论文,标志着TCP/IP概念的正式确立。它是一种通信协议,用于告知不同的系统如何沟通,解决了不同计算机之间“各说各话”的问题。慢慢地,互联网技术在通信过程中成长起来,帮助人类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即使到了20世纪80年代,各类通信协议层出不穷,TCP/IP仍凭借其开放、便捷的特点,在各类协议中脱颖而出,成为席卷全球的互联网协议,计算机之间的对话更加通畅。尽管现在仍存在很多不同的互联网协议,但作为计算机通信的开山鼻祖,TCP/IP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早在1971年,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Intel 4004便已问世。当时的芯片只有指甲盖大小,但可以做到每秒运算6万次。它的出现打开了微电子时代的大门,那时恐怕没人能够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部件会在50年后的今天成为计算机硬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976年,史蒂夫·乔布斯创立Apple公司,之后Apple II诞生,计算机自此进入彩色时代。

● 1981年,IBM公司进入个人计算机市场,并开发出第一台16位机,率先进入微型机的高级机时代。这台计算机比Apple II还要先进,甚至还配置了硬盘和应用软件。1985年,英特尔公司开发出32位微处理芯片,这让人们对芯片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开始将CPU比作计算机的大脑或指挥中心,先对程序指令进行分析和“翻译”,再转化为计算机能够听得懂的语言,从而指挥计算机作出相应的反应。通过这种方式,可让计算机按照人的意愿做事。1986年,世界上第一台路由器由思科公司研发。从此以后,网络开始有了“心脏”,通过信息的流动和交换,让彼此沟通、正常运转。

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商业化尚在萌芽中,但人们的各种尝试和努力,让互联网开始“联”了起来。这个时代,人们一边努力探索计算机世界,另一边又通过技术的创新和改进,进一步深化了对网络、通信等新鲜概念的认知。从这个时代开始,人们在网上沟通和浏览信息成为可能,硬件和软件的并驾齐驱为20世纪90年代Web 1.0时代的到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在这个阶段,互联网既没有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也没有商业化的迹象。

这一切,都像极了元宇宙在现有阶段、在一切产业应用中的探索。回首20世纪80年代,那时的计算机世界稚嫩而朴素,但一切尝试都为后来技术的飞速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样,虽然目前的技术发展构建了元宇宙的基础,但还没构建虚拟空间中的共同协议。虽然一些人觉得元宇宙遥遥无期,但就像互联网发展的前期一样,我们总要走过最开始的那段艰难路程才能到达前方的目的地,不是吗?

只是,目前元宇宙所处阶段可能比处于雏形的互联网更加原始。

二、互联网产业化:用户越陷越深

20世纪90年代,掀起Web 1.0时代的浪潮,互联网开始真正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大量互联网公司在此期间涌现。

随着人类第一个Web网站诞生(虽然它粗糙到只有一个功能——查询研究员的电话),人类取得了探索互联网的巨大进步。如果说现代互联网的精神是平等、开放与分享,那么从Web诞生起,互联网精神的种子就已生根发芽。开发者蒂姆·伯纳斯·李虽然不仅开发了人类第一个Web网站,还开发了人类第一个浏览器,但他没有选择成为一名商人,而是放弃销售浏览器,创建了万维网联盟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集合当时155家互联网公司,共同努力将WWW技术标准化,并呼吁保持互联网的平等和开放,让它成为一个有序的世界。

技术进步的车轮不曾停下。在Web网站诞生的同一年,MP3格式的文件出现,并在1994年正式纳入标准体系。1993年,浏览器的诞生为人们在网上“冲浪”打开了一扇门。“冲浪”这个现在看起来有些落伍的词汇,在当时却准确表达了浏览器的作用:浏览器就像一个冲浪板,让人们可以踩着它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冲浪;正如冲浪板不够安全,也不能完全自由地掌握方向一样,当时浏览器能够提供的服务和安全保障十分有限,人们对冲浪的风险和方向的把握一无所知。

在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浪潮中,诞生了诸多互联网巨头:1995年,雅虎成立,亚马逊、Craigslist和eBay上线;1996年,Hotmail开始商业化运作,次年被微软以4亿美金收购,虽然其在2013年被正式淘汰,但曾一度成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邮箱之一;1997年,Netflix成立,后来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影片租赁服务商,2018年,其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1998年,谷歌诞生,之后成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

相较于国外市场,20世纪90年代,中国互联网开始进入探索和发展的新阶段。1994年,中国与TCP/IP成功对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发布了国内第一个Web网页,后来更名为“中国之窗”。之后不久,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中诞生了很多门户网站,包括人民网、新华网、网易、搜狐、新浪等,均是后来人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网站。1999年7月,中华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这是第一支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虽然2017年中华网论坛永久关停,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曾经代表中国互联网,向世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国的互联网企业诞生过程如图1—4所示。

图1—4

这一时期,互联网企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恰好印证了一个结论:一切技术的开拓和延伸终将向产业化发展!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新兴行业的追逐,大量资本开始涌入计算机、互联网及配套的行业(互联网网络基建、互联网工具软件、门户网站等)。然而,行业发展欣欣向荣的另一面是资本泡沫越吹越大。2001年,在美股暴涨之后,互联网股票遭受大量抛售,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人们这才知道,在网络的海洋中,仅有冲浪板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出海的帆船,只有能够决定行驶方向,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人们不能仅是一名冲浪运动员,还必须成为帆船的驾驶者。

扩展阅读

这一时期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并不是因为技术停滞不前。恰恰相反,正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让资本的兴趣大增:一方面资本的涌入让互联网公司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无理性、无节制的资本催生了很多本身并不具备上市资质的公司。这些并不具备健康发展的商业模式,只是资本制造出来的空中楼阁,盲目的上市造就了虚假繁荣。因此,当泡沫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市场无力承担,自然产生了严重后果。

除此以外,互联网泡沫破裂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千年虫问题。因为那时的计算机程序还不够“健壮”,不足以应对2000年1月1日到来之际,时间、日期的准确变化。如果关键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因为无法正确进入2000年1月1日而停摆,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很多企业花费了大量精力和开支进行提前准备,而在2000年1月1日平安渡过之后,企业就开始大量削减开支。这部分削减反映在财报上,便引发了股市的一系列反应。

这段时间的风波,让人们对互联网的认知不断加深,互联网开始深入影响社会结构、社会治理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这一时期开始,人们不仅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而且对上网体验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从一开始只需要观看图片和文字,到希望在网上看Flash和视频,对音质、画质和操作也更加“挑剔”。与此同时,人们开始赋予互联网更多功能:从最开始的通信工具慢慢转变成一种表达自我的平台。

● 2001年,维基百科创立。维基百科就像互联网世界的百科全书,为广大网友提供知识。不同于传统的百科全书由专人编写,维基百科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编辑词条、分享知识,每个人在网络上接收新信息的同时,也可以成为知识的贡献者、信息的分享者,这让互联网成为人们的表达渠道。互联网的分享和开放精神,被进一步激活和传达。

● 2004年,Facebook成立。在网络世界,人们可以畅所欲言,不仅可通过照片、视频等分享生活、表达自我,还可以结交来自天南海北、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毫无交集的朋友。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的诞生,扩充了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探索空间,激发了人们的表达欲望,更明确地表达了互联网诞生之初的宗旨——通信,只是从最开始的基本信息交互,变成了更深层次、更具个性的表达。在互联网的精神内核中,多了个性化的元素。

● 2005年,视频网站YouTube诞生。人们可以上传、观看、分享和评论视频。YouTube的出现,进一步刺激了人们的表达和创作欲望。互联网精神的另一个要素也被激发出来,那就是平等和包容。拍摄视频不再是专业导演和电影学院学生的“专利”,没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也可以在闪光灯下变成主角。在网络世界中受到陌生人的赞誉也不再是明星的特权,只要视频能够吸引到其他人,就能收获赞誉和欣赏。

从这个阶段开始,网民不再只是围观者,更多的是参与者和内容生产者,互联网变得更加平等、开放和包容,让人们能够欣赏自我和表达个性。这个时期的网络,就像是给人们提供的空白画板和绘画工具,无论你是一个随性的涂鸦者,还是技艺精湛的画师,都可以创作属于自己的内容。自此,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从沟通变成了表达。在这个需求被激发之后,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大幅度提升,网络工具走进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在人们乐于分享和表达的背后,是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是理性和感性的交织,是对自身的关注和对他人的倾听!互联网,并不只是工具,还是每个人的人生。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手机连接一切

当互联网深深嵌入人们的精神家园之后,似乎不再有更多的发展路径。但是,智能手机的出现和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又让互联网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结合。

● 2007年,Apple公司的第一代iPhone手机发布,标志着移动互联网的正式到来。iPhone手机被认为是革命性的产品,因为它完全抛弃了传统手机的键盘,创造性地使用多点触摸屏,独有的iPhone OS系统(之后更名为iOS系统)可实现不同的应用功能。iPhone手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手机的外观样式,更是冲击了人们使用手机的惯性思维:原来手机还能这么用!

● 2008年,Apple公司的第二代手机iPhone 3G和App Store应用商店出现,引发了移动互联网的热潮,从此人们迈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iPhone 3G不仅是一款爆款产品,而且独创的App Store模式对用户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手机的使用开始变得个性化和精细化: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说,人们的认知受到极大冲击,因为网络通过手机进一步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不再需要坐在计算机旁,无论是地铁、餐馆,还是咖啡馆、医院,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网;从市场的角度来说,iPhone手机的出现,让广大厂商受到极大冲击,原来用户的习惯是可以通过产品去培养的,这与传统的“迎合”用户的产品逻辑大相径庭!所以,iPhone手机带来的不只是产品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商业思维和逻辑的改变。

● 接下来的10年,互联网开始对全世界的经济、生活产生全方位影响。2010年,Facebook的使用人数达到4亿。随着新的社交软件不断推出,人们开始用图片和短视频分享自己的生活,明星与普通人可以在互联网世界中相遇,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被进一步打破。在这10年间,全球网民从2010年的20亿增长到2019年的45亿。可以说,互联网的浪潮席卷了全球。

● 自2019年开始,5G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不仅让智能物联开始走入大众视野,而且使得智慧城市、智慧家居和物联网等新概念被提出和认可。移动互联网的概念被进一步强化: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界限被慢慢打破,互联网更加平台化,增加了更多可扩展的功能和内容。一些新应用开始从光鲜亮丽的论坛走入寻常百姓家:热水器“会”上网了,你可以在下班途中让它提前备好热水;音响“会”与你交谈了,你只需告诉它想听的歌曲名称,它就可以马上播放;家里的打印机、冰箱、空调、扫地机器人、电饭煲“听话”了,你可以通过手机连接所有智能设备,并下命令,不再需要各式各样的遥控器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20年前,手机还不算普及,有些甚至像砖块一样“巨大”。20年后的今天,若没有手机将会十分不便:吃饭前需要通过手机选择合适的餐馆;出门前需要通过手机选择合适的出行路线;购物时需要通过手机扫码付款……手机整合了人们的需求,不仅承载了通信工具的功能,还像一个应用整合包一般,帮人们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人们和手机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若想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则可通过手机在网络中寻找资料,或者与网友互相探讨;若想旅行留念,则可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照片或打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了更多选择,也变得更加主动。当世界的大门向网络信息敞开时,人们的内心也变得更加开放和自由。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整个社会的运行方式也在逐步转变。办理手续、申请学校、解决投诉和纠纷,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甚至部分服务由人工智能程序和机器人提供。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正在被互联网满足,但随之又会产生更多需求,甚至发展成为新的产业。

互联网从最初的工具性平台,变成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依靠:对个人而言,人们开始将一部分衣食住行搬到线上,依赖互联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互联网的平等和创新,让不同阶层的人在网络世界里相遇和沟通,满足了人们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的需求,也为自身的精神需求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对社会而言,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结构和治理方式,让信息变得更为透明,社会大众的诉求变得更加明确,社会治理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元化。

目前的互联网时代是离元宇宙最近的时代,也是人们放下台式机,拿起手机与世界更快互联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产生新的愿景:未来,人们会放下现实世界中的手机,戴上眼镜,拿着手柄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元宇宙。

互联网已走过50年的发展道路,在经历了从文字信息的载体到音视频的传递后,走到了目前发展的十字路口。相信在不久之后,互联网必将进化为另一种形态——物理空间的承载者和传递者。这就是元宇宙出现的本源。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正面临着网民数量、手机市场饱和,甚至智能硬件设计的“天花板”,人们开始思考全新的路径:虚拟化。在元宇宙时代,虚拟化的互联网世界将会提供更高的扩展性和更大的用户承载力,生产要素变得更加丰富,生产力变得更加发达,互联网世界从此进入新的阶段。

而这一切的基础要素就是数据。 l9h5W6yg4/bX7xiGJkoOJRRzaes+YR5Eh9l1F+rf2YvvQ0K6O+NbvD+eYbIlumk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