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结识本地人

改版后的《东江晨报》,连续几期推出《环卫女工被打事件调查》,再加上文辞犀利的《东江时评》,很快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编辑部的电话铃声不断响起,不少人打电话赞扬报纸办得好,敢为环卫工人鼓与呼。他们几乎都在说同一句话:“你们这样办报就对了嘛!这才叫晨报嘛!”

分布在市区的报摊,过去每期《东江晨报》只要几份,因为没有人买。这回大不相同,报纸一下就被抢光了。摊主们纷纷致电报社,要求增加,甚至跑到报社来要,发行部主任梁如月忙得不亦乐乎。

市公安局从晨报上看到消息,立即行动,他们顺藤摸瓜,很快抓到了那几个打人的小流氓,并通过晨报郑重承诺,将向全社会公布他们的处理情况。

接着,由市城建局的领导带队,环卫公司派人给报社送来了锦旗,感谢报社对环卫工人的关爱和支持。被打女工家属也送来了锦旗。

市政府分管领导也闻风而动,到医院去看望慰问了被打女环卫工。

所有新闻都配上生动的图片,在一版强力推出,使得这一事件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最让人高兴的是,竟然有客户主动到报社来做广告了。

这天早上,潘总编主持召开了编委会,对相关部门提出表扬,重点表扬了总编室,表扬了李卓然。他号召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样一个良好开局,加倍努力,进一步把报纸办好。

散会以后,李卓然回到总编室,也召开了一个会议。他通报了读者和领导对总编室工作的赞扬,也表扬了大家的工作精神,最后他说:“虽然我们今天起步不错,但是我们毕竟才刚刚开始。人说下棋要看五步,那我们呢,至少要看三步。比如说,环卫工人被打的报道接下来怎么搞?搞到什么程度结束?这个连续性报道搞完了,下一个是什么?有没有?还有,我们负责的周末版,第一期《社会写真》栏目的稿件在哪里?谁来写?写什么?责任编辑们,你们要动脑筋,打开思路才行啊!”

李卓然说完了,总编室一片沉默。李卓然问:“怎么,是我说错了吗?”

李佳媛说:“李主任,你没有说错,是你说得太好了,我们一时还跟不上你的思路。《东江晨报》还从来没这样办过啊!干脆这样吧,你指向哪里,我们就冲向哪里算了。”

刘青草说:“我在我原来的报社也没有办过周末版,《社会写真》栏目的大稿子,我更没写过,也没编过。这几天我找了几个记者,他们都说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去写。”

李卓然看李佳媛和刘青草不像是开玩笑,更不像是讽刺。心里就想,也是,现在你面对的这支队伍,可不是塞外晚报社那支拉得出、打得响的队伍啊!他们也许还真的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需要磨炼一段才行。想到这里他说:“那好吧,佳媛,你就负责把家看好,继续跟记者部高自然做好沟通,把环卫工被打的新闻不断挖掘下去。青草,你下午就跟我出去抓活鱼吧。你去问下苏子、马向南,看他们是否愿意和我们一起去。”

中午回到宿舍,李卓然就开始准备采访本、钢笔这些东西,还把那个临时记者证装进包里。一切准备停当,他就躺到床上想睡一会儿,养养精神,但却怎么也睡不着。

一转眼,他来东江市已经半个月了。这期间他每天忙着改版、策划、写时评、组织版面、审读稿件,还从来没有外出采访过。现在,他终于要出山了,心情竟然有点激动。

东江市,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去认识你,了解你了!也许,我后半生的命运就要和你密切相连了。还有这里的人们,你们的生活,你们的故事,你们的喜怒哀乐……你们的一切我都想知道。既然我已经来到了这里,既然我们同喝东江水,那我就要真正融入你们,成为你们中的一员,用我手里的笔去讲述你们的故事。在我的第一故乡,我已经这么做过了,我在那里真的做得很好。阴差阳错,现在我来到了第二故乡,我必须做得更好,这里才能真正接纳我!

这时,李卓然想起了家乡的亲人朋友这几天在电话里给他讲的事情。他离开之后,塞外晚报社几乎炸了窝,区委主要领导亲自过问追究他离开的原因,相关领导受到了批评。这些天,市区整个新闻界都在议论他出走的消息,猜测他离开的真正原因。据说闹得一时人心浮动。还有几个朋友跟他联系,也想来南方闯荡一番。

所有这些消息,使李卓然既有点得意,又有点忧伤。

本来他在塞外晚报社干得好好的,他并不想走。可最后他还是走了,坚决彻底、义无反顾地走了。从现在的情况看,他走得是对是错,其实一时还无法判断。但是既然已经走了,已经到第二故乡来了,那就要既来之则安之,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就让那些对不起你的人真正知道后悔是什么滋味吧。

一想到离开的情景,他忽然又想起了马心岚,想起了这个使他最后下决心离开的幕后推手。

哎呀,不好,自从来时给她打了电话跟人吵架之后,他就再也没有给她打过电话了。忙是一个缘由,主要是因为他想等到有空的时候,直接去趟深圳“会见”她。反正从这里去深圳,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可是这不到一百公里的路,却显得那么漫长。首先,他确实腾不出时间来,再就是他听说去深圳还要办通行证,而这证件去哪里办、怎么办,他还不怎么清楚。还有最重要的,他这次来东江,还不知道是对是错,现在去见她,是应该感谢她,还是应该抱怨她呢?

既然一时去不了,就赶紧再打个电话,这还是应该的。于是他更加没有睡意,就穿了双拖鞋走下楼去。

楼下就有家小卖店,小卖店里就有电话。现在他已经跟小卖店的主人混熟了,所以被宰和吵架的事情肯定不会再发生。

他再次拨通了那个号码。几次响铃过后,电话依然无人接听。

过会儿又打一次,还是无人接听。

李卓然一边失望地往回走,一边纳闷。马心岚给他留的,明明是一个座机号。既然是座机号,一般情况下就会有人,为什么打不通呢?这个家伙,不,应该是这个娘儿们,她在耍什么鬼把戏呢?

下午,李卓然带着刘青草、苏子和马向南,神神秘秘地出发了。他们上了公交车,直往市区的江北方向去。

原来在这东江市,一条东江就那么浩浩荡荡地穿城而过。江南是老区,江北是新区。市委市政府等当然都在新区,也就是江北一带。

路上,苏子问:“哥啊,你这是要带我们去哪里呀?”

李卓然看了他一眼,胸有成竹地说:“去市政协的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

苏子说:“去那里干什么!鸟不拉屎的地方,那里能有什么新闻哪!更别说大鱼了。”

李卓然说:“苏子,这你就不懂了。我以前在家乡地方志办公室工作过,经常和文史委打交道。地方志办公室侧重整理地方历史,文史委则偏重对现当代史料的搜集。”

苏子说:“那又怎样?”

李卓然说:“一般来说,每一个地方的市县两级文史委,都会不断整理出版地方历史和文化资料,特别是对本地的现当代名人、历史故事等,都会有专门的整理。从这里面,我们会很快发现新闻线索,写出非常有可读性的大块文章。”

苏子听了仍不以为然,他摇头晃脑地说:“我看未必。”

李卓然就有点来火。今天他带这三个人出来采访,其实是有点私心的,刘青草是他总编室的人,而苏子和马向南,都是他的老乡。他是想给他们创造一点机会。没想到苏子却这么说。

于是他就问苏子:“那依你看,我们应该去什么地方采访呢?”

苏子眨巴着眼睛说:“其实我早就想搞一个策划,我们可以去采访一百个‘小姐’,也就是失足女青年,一个个讲述她们的故事,再配上她们的照片,那该多有可读性啊!报纸的发行量肯定噌地就上去了。”

李卓然听了更加生气,但是他不动声色,却问刘青草和马向南:“苏子这个想法,你们觉得如何?”

刘青草说:“这个我可不敢苟同。咱们的报纸是党报,你登这些,可能会吸引人,但是那岂不成了地摊小报?”

马向南说:“哎呀,苏子哥哥,你是不是想借这个机会去泡妞啊?我可听说你是泡妞高手哩!”

李卓然就看着苏子笑起来,说:“你听见了吧,这可是群众的声音哦!”

苏子的脸就有点发红,但他嘴里却说:“哎呀,你们这些后来的,真是跟你们说不通哦!”

李卓然和苏子私下聊过,苏子在塞外的时候,只是一个单位烧锅炉的。他从小热爱文学,不甘心当一辈子锅炉工,后来就跟人跑到南方来打工了。因为他爱好写作,慢慢就和报社发生了联系,成了一名流浪记者。再后来,他这个人才被赖副社长发现,赖副社长就让他进报社编《南国寻梦》栏目。因为他本身就是打工的,所以他和打工群体联系紧密,栏目也办得很活,最后成为《东江晨报》的知名栏目,也是这次改版幸存下来的少数栏目之一。苏子平时喜欢喝酒,也真的喜欢泡妞,据说他现在就和一个打工妹同居。不过报社现在不过问个人的私生活,只看你栏目编得如何、稿子写得如何,于是苏子这次被破格提拔为文艺部主任。可是听了他刚才一番话,李卓然对这个老乡的印象却有点打折扣。

李卓然提前做了功课,知道市政协的办公地点就在市政府大院内,市四套班子全在这里办公。他还是第一次到市政府来,打量着眼前这座品字形的宏伟建筑,他再次感受到了南方不一样的气象。

他们先到门卫室登记,门卫室的保安听说他们是晨报的记者,很是客气。有个小伙子说:“我看过你们这几天的报纸,很醒目哦!你们为环卫工说了话,什么时候也为我们保安说句话哦!其实我们也是很冤枉的哦!”

李卓然知道“醒目”就是吸引人眼球的意思,但是他不懂这个“冤枉”的意思。难道他们也有什么冤屈不成?进门后他问苏子,苏子告诉他,南方人所说的“冤枉”,往往是辛苦的意思,这和北方话的意思截然不同。

他们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市政协,接着找到了文史委。

他们说明来意,文史委的人却毫无热情。他们随便找了几本近年出版的《东江文史》,就把他们打发了。

但是光这几本文史资料,就已经使苏子服气了,他一会儿要写书里介绍的被贬到岭南的苏东坡,一会儿要写本地人叶挺、邓演达,和刘青草、马向南争抢得不亦乐乎。

但是李卓然却说:“咱们搞社会大特写,可不仅仅是让你们再现历史人物和事件哟。我们一定要找出它们与现实的关系才行,这样才有现实意义。这些史料,只能作为线索,不能照搬。我们的任务,是要发现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深入挖掘,然后呈现给读者。”

李卓然这么一说,几个人就不再争了。

接着李卓然说:“走,我们现在去区里的文史委吧,说不定那里的资料会更丰富一些。”

东江区政协的办公地点,在一条背街上的一座破旧小楼里,文史委的办公室更是拥挤寒酸。但这里的人却很是热情。出面接待他们的,是文史委办公室主任李志强。

这个李主任,一见面就上前握住李卓然的手说:“哦,我认识你,你叫李卓然,是东江晨报社的总编室主任,你还是个作家,没错吧?”

李卓然惊讶地打量着眼前这位李主任,典型的南方人长相,讲的普通话也带有强烈的本土特点,可是人家却认识自己!他是谁呢?他紧急搜索全部记忆,也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顿觉有点不好意思,只管抓住人家的手使劲摇晃。谁知李志强又看着苏子说:“你我也认识,你是苏子,是文艺部的主任。”

这真是奇怪,几个晨报记者不由得面面相觑。李志强就从办公桌上拿起一沓《东江晨报》来说:“你们不用感到奇怪,我认真看了你们这些天的报纸哦。在第一期上,你们这些主任不都亮了相吗?”

哦!大家恍然大悟,顿时觉得这个李志强无比亲切,就像是遇见自己的家人一样。

李志强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开始烧水,泡工夫茶给他们喝。他一边熟练地摆弄茶几上那几个比牛眼睛大不了多少的茶碗,一边说:“好啊,你们改版后的报纸办得不错,比以前那是强太多了。以前你们的报纸我基本不看,没什么可看的呀!哦,对了,苏子先生编的《南国寻梦》还不错。现在可是让人耳目一新,很醒目啊!”

又是一个“醒目”!看来,“醒目”这个词在南方应该有多重含义,除了显眼的意思外,应该还有新鲜、机灵、不一般的意思。

听见有人当面表扬自己的报纸,几个人都觉得脸上有光,纷纷道谢。马向南还说:“这都是我们李主任策划有方啊!”

李卓然赶紧说:“哪里,这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心里却有点得意。不想苏子却说:“我的《南国寻梦》栏目,可是老早就有了啊!”

李卓然这时对李志强说:“李主任,今天我们冒昧打扰,是想从你这里挖点猛料,把报纸办得更好啊!”

李志强一听,高兴地说:“你们来我这里就对了,我这里猛料太多了,可以说是个宝库哦。可惜从来没有记者找过我。你们是第一拨,有心啊!”

接着,李志强搬出一大摞他们这些年出版的东江城区史料,如数家珍地讲述起东江地区值得自豪的人和事来。李卓然感觉他对本地历史的熟悉程度,让他完全够得上专家级水平。

李卓然翻看这些资料,发现里面的许多文章都出自李志强之手,一看他的简介,他竟然是省作家协会的会员,李卓然立即又对他平添了几分亲切感。他说:“哎呀,李主任,原来你也是省作协会员哪,我也是,那你我可真是一家人了。”

李志强说:“哎呀,有机会我们交流一下吧。其实我跟你已经神交多时了,我们从今以后就是朋友了哦。”

二人再次热烈握手。

这是李卓然到南方之后,在报社外的社会上正式接触的第一个南方人,也是他交的第一个本地朋友。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日后在他最艰难的时刻,正是这个李志强出手相救,使他化险为夷。这是后话,不提。

以下的采访进行得异常顺利。李志强就像一部电脑,无论问他什么他似乎都能对答如流。说着说着,不觉天色向晚。李卓然带头告辞要走,但是李志强不让。他说:“我私人请你们去吃正宗客家菜。走,不要客气啦!”

恭敬不如从命。他们几个就跟着李志强来到了附近的一家大排档。李志强拉李卓然坐在自己的身边,就像老朋友一样亲密,每上一道菜,他都隆重介绍一番。

一道是鸡骨草炖龙骨汤。南方人最讲究煲汤。他们会根据季节的变化,选用不同的食材,采用老火去煲靓汤,以祛风除湿。“老广”煲汤,有时一煲就是几个小时。不过现在已经有人意识到,老火煲靓汤并不那么科学。几个小时火攻下来,汤的营养全被破坏,比白开水好不到哪里去。现在已经开始改进。鸡骨草,城里的飞鹅岭上就有,岭南名山罗浮山上更多。所谓“龙骨”,就是猪的脊椎骨。

一道是东江盐焗鸡。这道菜据说与苏东坡有关。有一天他家里的盐潮了,放进热锅里炒,旁边有一只收拾好的鸡准备清蒸。东坡开玩笑,把鸡埋到盐里藏起来,接着他就去干别的了。家里人找不到那只鸡,正着急,忽然闻到一阵奇异的香味,翻开锅里的盐一看,鸡已经熟了,味道极其鲜美。从此就有了这道名菜。

一道是东江酿豆腐。现在南方,“客家人”其实就是外来人的别称。多少年前,为避战乱,客家人成群结队地从黄河流域迁徙而来,他们在此开荒种地,繁衍子孙。南方的气候,不适宜种植小麦,逢年过节,想包饺子没有白面。他们就想了个办法:在豆腐上挖个洞,把馅儿放进去,然后放进锅里蒸,以代替饺子。于是东江酿豆腐这道名菜诞生了。

一道是梅菜扣肉。梅菜,是本地特产,经过加工,和扣肉一起放到锅里去蒸,如果再在扣肉里加上几片香芋,那就更加香甜可口,肥而不腻了。

以上这几道菜,是客家菜里的主菜,也就是所谓的“代表作”,别人问你客家菜的特点,你就可以拿这几道菜说事。

还有炒青菜。客家人炒青菜,和外地人不同。他们不是把青菜切碎了炒,而是整条整条地放进锅里炒,炒的时候只放盐和蒜,其他调料一概不放。这样炒出来的青菜才原汁原味,香甜可口……

还有这客家黄酒,我们又叫它客家娘酒。这是营养佳品,是用土法酿成。客家女人坐月子,往往会用客家黄酒炖鸡补身子。这酒度数很低,清甜温和,多饮不醉。

李卓然他们边吃边听,吃得津津有味,也听得津津有味。

接着,李卓然又主动问起了苏东坡当年遭贬寓惠的一些情况。作为一个作家,他感到这个题材真的是太好了。特别是听到王朝云舍生忘死,一路追随苏东坡来到东江,最后长眠于此,他的内心立刻受到强烈震撼。

李志强讲完这些,最后他问:“卓然老弟,你来东江以后,去西湖玩过没有?”

李卓然说:“光是听说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有东江西湖可与杭州西湖媲美。但我来了之后一直忙,还没有顾上去。”

李志强说:“那你抽个时间,我陪你去一下吧,去看一下苏东坡纪念馆,看一下朝云墓和六如亭。你肯定会大有收获的啦。说不定,还会写出大作来哦!”

李卓然马上和他击了一下掌,说:“李老师,一言为定!”

李志强说:“不要叫我老师。咱们两个人都姓李,我比你大几岁,你就叫我李大哥吧。”

“好,李大哥!”李卓然激动地喊道。二人再次击掌。

大家吃完饭,谢过李志强,又彼此留了电话号码,然后李卓然他们就回去了。 O8x4Kogq2STgsUcb0Wy6682sHQf6VPvgKWS8TsJTxlHkJBxciiWExnFZsI79gSn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