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往下扎根,是生命成长的方向

教育应当回到根部,洞察根部生长的力量,在这里,我们才可以看见教育真实的样子。

生命的成长是一个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存在,我们需要辨明生而为人应该具有的方向。人要往上走,必须往下扎根,勇猛精进,止于至善,无有他途。

一棵树,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枝叶、花朵和果实,不知道的是,得见如此之繁荣和丰收,乃因为树的根系深入而有力地向下扎。根能扎多深,树就能长多高,是另外一种生命的对称。尼采说:“其实人和树是一样的,它越是向往高处温暖而光明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而潮湿的土地。”

然而,扎根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以竹子为例。

竹子是一棵草,它是草本科的,但是它硬是拔地而起,长成一棵高大挺拔的植物,是值得我们敬畏的。

竹子用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5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生长,仅用6周的时间就可以长到15米,其实,在前面的4年时间里,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

竹子的最伟大之处在于扎根。根在地下沉默,只是暗暗地伸展自己,它每一分的成长比在空中摇曳的枝叶的成长要难得多,但一直茁壮成长。

根的世界我们往往看不见或者熟视无睹,但它其实是一场丰富而奔放的生命拓展的风景。

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陆地生活而发展起来的器官,具有丰富的功能。

首先,根支撑了植物的整个生命。植物能牢固地在地面上生长而不倾倒,主要因为有根支撑着。一般来说,根长得越深、伸展的面积越大,固着的力量就越强。

其次,根负责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根对整个植物来说,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氮、磷、钾等矿物质。植物生存需要大量的水分及各种矿物质,但这些物质在土壤里的含量是有限的,因此根必须不断生长,并生出许多根须来,才能深入地下,吸取足够的水分及矿物质。

第三,根承担运输功能。植物的根、茎、叶内连接着许多细小的管子即导管,当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等养分后,就会通过导管将这些水分和养分输送到茎、叶、花、果实等其他部分,因此,运输是根的重要功能。

根的世界宏大而精彩,根尖和根毛无时无刻不在伸展、前进,这本身就是生命之歌,是一种无声息的歌唱。植物有根方可守静,无根则东倒西歪,它的生命里流淌着天地之间的那份宁静、舒展、向上。

*

以扎根来隐喻人的成长。

树因为有了根,才能把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转化为对生命的滋润与营养,才能把雷鸣电闪转化为伫立的勇气与力量。山间的小草也是如此,因为根扎在土里,一样柔软而坚强地生长,充满生命的美感。

怎样往下扎根?植物向下扎根时,有可能遇见的是石头、瓦砾、盐碱地,也会被很多的病虫害、细菌、真菌侵袭,因此,扎根的实质就是,面对黑暗、孤独、痛苦、无奈,仍有一份理解、接纳,理解和接纳的过程就是根生长的过程。

人的根性是什么?就是心底的善良、德行的支撑、人格的高度以及生命的担当,一个人定住了根性,无论遇见怎样的艰难和困苦,他都能不断吸收营养,产生生命的无限活力。

我们看一个人走路,有的人脚下有根,每一步都踏实、扎实;而有的人走路,脚下无根,听他的脚步声,让人觉得不安或者沮丧。脚下有根的人,永远不会倒下,可以偶尔低头、隐忍,但不会折服,即使一时窘困,站在角落里也是熠熠生辉;脚下无根的人,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随时会被外在的所谓机会带走,一遇到大的困难,马上缴械投降。

与扎根相对的是拔根、失根,就像插花。我们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长期处于拔根、失根的状态,追新逐异,浮躁功利,追求表面的繁华和应景,或者照搬照套西方的各种思潮,随波逐流。

中国的教育到了扎根的新时代了。

*

根是因,是宁静的;开花结果是果,是喧嚣的。扎入泥土的根坚实、沉静,你到树林里看到翠绿的叶子、绽放的花朵,很美,这里的美,实际上是树的根向下扎的美。

教育需要离根近一些,离枝叶远一些。

教育本身包含本体性和工具性两个方面,根部发展是本体性,开花结果则是工具性。教育的工具性和本体性要结合起来,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更好地为政治、经济服务。

关注根部的生长,根部长好了,树才能长大,而长大后用来做什么都可以,哪怕是一棵臭椿树,也能给路人乘凉,所谓“君子不器”。不能只是一味地争论或者强调树长大了做什么用,却惘然不顾树还能不能活得了、活得好不好。

扎根,每往下扎一寸,整个人的神态会深沉一分,觉悟出的东西就会更加深刻、清晰、坚定。不仅仅是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只有深深扎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会因为一时的浪潮和风向而动摇,外在的风雨和干扰只能让根扎得更深、更牢,这是文化自信,也是教育自信。

往下扎根需要有一种定力。定力,首先是定在何处?中国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深厚而富有营养,个人的生命只有定在其中,才能定得住;其次是力从何来?向外求是求不来的,持续给力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凡事问心问良知,那里储备了无限的生命能量,同时会提供给我们一切问题的答案。 CbMynKQwXI7Kfb7Tgw+gM3DGURqi/AQEp5OaKh72MuINwzrUi7Ajsndlh/JByxH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