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人的内心一旦僵化,就容易焦虑、迷茫

教育者之所以出现莫名的焦虑和迷茫,往往就是因为自己的内心僵化了,陷于自己挖的坑里出不来。

人心的僵化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逢迎——警惕“苛求让所有人满意”

有了逢迎的心理,就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和人交往时,对别人的语气、表情特别敏感,生怕别人对自己不满。

逢迎之人会在每一件事上都希望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可和好感,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看得高于一切。自己心中缺乏稳定的自我定位和客观评价,当他得不到别人的赞许时,心中就会郁郁寡欢。

要消除自己的逢迎心理,首先就要记住一条基本事实,这就是:“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二)攀比——警惕“羡慕嫉妒恨”

人有了攀比之心,就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应该是公平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一样的条件、享受一样的待遇。

其实,这是一个空想,也是人性的弱点。世界不可能是绝对公平的。人吃鸡,鸡吃虫,虫吃草,能公平吗?万物相生相克,公平是相对的。

具有攀比之心的人所强调的“公平”,从根本上看,还是看自己吃没吃亏。他们总喜欢和别人比得失、比成败,而比的结果总是抱怨、嫉妒、不满,也就是“羡慕嫉妒恨”。

比较是少不了的,真正的比较主要是为了看看自己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便扬长避短;看看人家有哪些长处,以便学过来为我所用;看看自己现在和过去相比有没有长进。

(三)自封——警惕“本性难移”

自封就是故步自封,不愿再改变自己、发展自己。

常常听到人们说这样一些话:“我这个人不知道怎么搞的,总是这样。”“我这个人老爱丢三落四的。”“我这个人说话就是这样。”“我这个人特别爱激动。”等等,这是在强调他的本性难移。

初看是自谦,是自己放低自己,实际上的含意则是:“我在这方面的毛病是改不了的,我今后还会这样做,只有请您多多原谅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

语言的反馈或暗示作用是很大的。比如,起初自己可能只是在个别事情上犯了粗心的错,但是为了开脱自己,老是强调自己是个粗心的人,久而久之,就会真的事事粗心。

(四)稳妥——警惕“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世界上有智慧的人,比如爱因斯坦、达·芬奇、贝多芬、牛顿、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敢于探索未知,敢于走别人不敢走的路,而一般人则往往害怕探索未知。

苛求稳妥,就是因为他们把未知和危险联系了起来。新东西总含有未知因素,对于未知因素人们就没有把握,而没把握去干就是冒险,冒险就可能失败。而苛求稳妥心理的人要避免未知和冒险,他们追求的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其实,无功也是一种过错。

具有稳妥心理的人还有一种表现,即无论做什么事,都得先理解,或者找到理由才去干。在对自己事业上的重大问题做抉择时,要做一些理智的分析,但如果事事都要追问理由,说不出理由就不能去干,就是一种人心的僵化。没有吃过糖,怎么知道糖是甜的? +UHU23wfdPXnpK9u7XXfk2BBHPE3RGwPd6bW2EviFPd0ai0QTVsa9iXZfb5VM/v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