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心外无物,心外无教育

教育经常要讲理。理的本义是“顺玉之文而剖析之”。理就是纹路,所有的事情顺着纹路走,顺着规律走,才走得通。

君子做事从来循理而行,做的都是理所当然之事,不犹豫,不纠结,不用去“三思而后行”,该怎样就怎样。

教育的“理”是什么?

我们每天都在讲“理”,某些关于教育的文章和专著,汗牛充栋,越讲越糊涂,因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有一些人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搪塞,更有甚者追新逐异、索隐行怪,让人更迷茫。

教育的“理”是人的内心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律,王阳明讲:“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教育,心不好的人是做不好教育的。

高水平的教育是用一只无形的手,去触摸到孩子内心的柔软处,一旦触摸到了,对方心动、感动甚至流眼泪,教育就已经完成了。世界上再也没有像人心这样精彩的教材,那么令人震撼。

*

教育的艰难是因为人心的艰难,而人心艰难的极致是人心的痛点。文化的意义在于化解掉这些痛点之后,剩下的就是内心运行的流畅与感动,心之所至,皆是教育。

什么是痛点?

王阳明先生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我们的一切焦虑和麻烦,我们走过的弯路,都是因为心中的“贼”,这些“贼”就是一些错误的思想、莫名的纠结、难言的隐痛。本来靠常识一眼就能看明白的,甚至不用看就知道该怎么做的事情,因为这些“贼”的存在,反而把自己都搞糊涂了。

所谓文化,就是用文来化,化解掉心中的“贼”,从而让内心坦荡如砥,强大到任何东西都束缚不了你、局限不了你。正如陆九渊所讲,“无事时,我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一旦到那有事时,我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教育做久了的人会有一种职业病,会常常不经意间观察到人心的纠结甚至痛苦。

中医里的针灸高手最懂得什么是“痛点”,他们找到“痛点”以后,会不动声色地施一针,往往“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一针而通彻,通彻则气血充足,污气和寒气被逼出体外,身心愉悦。凡顶尖的教育家,手里也都有“银针”,都有“心药”,瞬间可以化解人的痛苦与纠结,使人“气血充足”,生命力得以唤醒,从而安心、舒心、放心,灵魂从此回家。

教育是一门绣花针的活,管理亦是。老子讲:“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人心有缝隙,比如,人的自责与反省之间、责任与担当之间、愧疚与无愧之间、散乱与清晰之间等,都客观存在一条不怎么起眼的缝隙,存于或明或暗之间,教育者不经意地切入,就可以把人带到开阔的地方去。

*

人心很复杂、幽秘,要有大的心量才能化换。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见小人、强梁之人、垃圾人,如果你“化换”不了,会深受其害。

“化换”就是拉开距离,形成一定空间,让你有空间把痛苦的、不好的东西转化为不痛苦的、好的东西,或者逃离它。

所谓“容易”可理解为能容则易,不容则不易,讲的就是“化换”之功。

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好仁而恶不仁,确实是美德,但是,如果你嫉恶如仇,对不仁之人嫉恶过头,他会无处藏身,事穷势迫,被逼急了,那他必然逞凶施暴。嫉恶如仇者,似乎是行君子之道,以为自己掌握真理,理直而气壮,但若处理不当,反而徒生祸乱。

事实上人人都有君子的一面,也有小人的一面。真正的君子与人相处时,首先把自己君子的一面展现出来,以激励对方也把君子的一面展现出来,万万不可把对方往恶处推。

你当他是君子,他就会展现君子的一面;你当他是小人,他就会展现小人、恶人的一面,乱也。 Tx77hgxnAq2EnCa1IqMIQW7RE4LpS4bSSMjQMts2AKGqPMRI5sbntOw4f7BcLYo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