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不懂逻辑就不会思考

我曾经在某论坛看到一群人在争论一个话题:个子高的人聪明还是个子矮的人聪明?争论热火朝天,帖子被顶上热门,大概的观点不外乎三类:一类是个子高的人聪明,持这种观点的人一般都会举出几个例子,比如林肯、肯尼迪之类的名人,身高很高,且智商公认很高。另一类观点是认为个子矮的人聪明,比如牛顿身高不到170厘米,爱因斯坦身高也不是很高,只有171厘米,没有人可以否认牛顿和爱因斯坦聪明,所以个子矮的人聪明。还有第三类观点,是认为身高和智商没什么关系,个子高的人有聪明的,也有不太聪明的,同理,个子矮的人也有很聪明的,也有傻子。

哪种观点正确呢?从逻辑的角度看,其实持有这三种观点的人都没有真正地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之间只是观点之争,而不是真正的真理之辩。

在逻辑的轨道上,这个问题是如何思考呢?其实这是一个归纳问题,而不是一个演绎问题(因为本书的后续部分会详细地阐述逻辑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上面提到的归纳、演绎等,故在此我们不准备展开讨论,仅仅引出这个话题)。也即,我们不能用经典的演绎三段论来论述这个话题,比如,林肯个子很高,林肯很聪明,所以个子高的人聪明;或者牛顿个子矮,牛顿很聪明,所以,个子矮的人聪明。

正确的思考方式是归纳的:先定义什么是个子高(比如超过175厘米算高,否则算矮),什么是聪明(比如用某某智力测定量表,测定值在100以上算聪明,100以下算不聪明),然后看高个子的智商与矮个子的智商是否有显著差异(在统计学上还应该先设定一个置信区间,这都是技术问题,不再展开)。

如果没有按照逻辑的轨道去思考这个问题,看似讨论得很热闹,但是可以说,这种讨论没有意义,这不是真正的思考,充其量是一种观点的碰撞,甚至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再比如,有一个非常可靠的科学结论:“吸烟有害健康”。但是这个科学结论经常受到质疑,很多人会说,隔壁的王某吸了一辈子烟,活了九十多。或者还有一个更著名的例子,张学良抽烟喝酒,照样活了一百岁。而某某某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却英年早逝。如此例子,不一而足。我们当然不能否认王某和张学良的例子,也不能否认有不抽烟不喝酒的某某某英年早逝,但是这些例子可以否定“吸烟有害健康”这个论断吗?不能。因为吸烟有害健康是一个归纳问题,也即,这个论断是用统计学方法在对大量人群健康状况的跟踪研究中发现的,个别的反例是允许存在的,这些个例也并不能推翻“吸烟有害健康”这个统计学结论。

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例子。民间流传很多偏方,甚至有很多偏方声称可以治疗癌症。经常有人现身说法向别人推荐,说自己得了什么癌症,吃了什么偏方,现在好好的。这样的例子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首先,癌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疾病,有非常大的个体差异,同样的个体不同部位的癌症危险程度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其次,这些人总是突出强调吃个某个偏方,却很难说清楚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正规的医疗措施(比如是否有过手术,是否有过其他放化疗,或者是否吃过其他药物等),事实上大多数患者也很难讲清这些治疗手段的原理和作用,但偏方却是很容易讲清的。实际上,从逻辑上讲,这是一种演绎法的归因错误,他现在“好好的”,原因是什么?是需要做非常复杂的归因的,这个归因是需要专业人士确定的,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关联的事情,并不一定有因果关系”。比如,你上午打翻了神龛,下午正好摔了一跤,这两件事有时间上的关联,而且很多时候被解释为因果关系,但从逻辑上讲,这两件事不能就此建立因果关系。如果要建立因果关系,则需要重复很多次实验才能确认,通俗地讲就是,你需要打翻很多次神龛,然后看看是不是增加了摔跤次数。癌症患者吃了偏方和“现在好好的”这两件事在时间上是相关联的,但并不一定有因果关系。从心理学上讲,向别人推荐一个偏方,可能主观上觉得是在帮助别人,本意并不坏,但客观上很可能误导别人,好心办坏事。当然,如果是在推销特定药品,则另当别论,这就不是好心办坏事了,很可能是图财害命。

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这样无意义的讨论和思考很多,甚至一些权威的媒体上也发表一些明显违反逻辑规则的论述。一些著名的人物经常发表一些不当的观点。我们在后面还会举出相当数量的这类例子,好在大多数观点都不是什么重要的话题。如果你不想动脑筋想清楚这些事情,大可随便看看各家说法,图个热闹就行。但是如果你觉得迷惘,想刨根问底,把很多事情想明白,那么,正确地运用逻辑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在正确地使用逻辑之前,我们非常有必要先梳理一下有哪些常见的逻辑错误。 DT+qblihLljqCsBOFWaaViIwd6wnwSYdVsb6VpsnLQ4whA1u7xQ2gUnmMzAHqAp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