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南柳巷的“中医情”

南柳巷是我儿时的回忆,因为在13岁之前,我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南柳巷10号(早年门牌号为南柳巷22号)是我的外公贾堃购置的院子,我们全家,包括姨妈、舅舅都住在这里。

整个前院都是我们家的,一楼一共有七间房子,中间是花园,种植有两棵香椿树。从我记事起这两棵香椿树就非常高,据说是生大舅时外公亲手栽种的(大舅为1957年生人)。春天,我们全家吃香椿的嫩芽;到了秋天,外公总是收集香椿树的种子——香椿子,把它送给前来就诊的癌症患者,嘱咐患者泡茶或者和中药一起煮,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此外,花园中还种植有一棵丁香树、一棵白石榴树、两棵小叶黄杨树,我总是喜欢吸吮丁香花的蜜,外公也总是收集白石榴的皮,当遇到腹泻不愈的患者,就把晒干的石榴皮送给他,作为外公自创“莲榴汤”的一味药。莲榴汤为治疗腹泻的特效方剂,至今我在临床中仍经常使用,疗效卓著。

因为外公只购置了前院,所以后院和前院之间我们自砌围墙,仍留下了一处空地,外公在这里栽种了两棵香椿树和两株非常大的金银花藤。金银花藤沿着两棵近三层楼高的香椿树顺势而上,壮硕的根茎是我至今见过最大的。金银花藤全身是宝,其花为金银花;其藤为忍冬藤。小时候跌倒摔伤了,外公总是说揪一片金银花的叶子洗干净敷在伤口上,一会儿就不疼了,这可能是我对中医清热解毒药最早的认知了。

二楼一共有两间房,东边的小房间是外公和外婆的卧室,西边的房子要大很多,是外公的书房,中间既是连接卧室和书房的走廊,也是家里的阳台,栽种了一棵无花果树和葡萄藤,还有外公从镇巴县(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带回来的“毛芋子”,“毛芋子”的学名叫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据外公说这个对人的所有腺体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比如乳腺炎、前列腺炎等。

外公总是让人从长安县(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弄一些料姜石,放在书房外的一块地方。料姜石是止呕的“圣药”,含有大量的硒元素,具有很好的抗癌、防癌作用,外公经常把料姜石送给来求医的患者,嘱患者回家反复沸煮改善水质。外公曾经让一个癌症高发的村子都用料姜石垫井,改善这个村子的水质,这可能就是我最初对净化水质的理解了。

家里每天几乎都是人来人往的,外公只要下班回家,都会有如织的患者前来就诊,外公也从没有拒绝过任何人,总是会耐心地给患者诊治。

外公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他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开始看书,除了上班和给上门求诊患者诊治,直到晚上10点仍在书房看书,这也注定了外公的成功。

外公总是对我们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也伴随我至今,对我们子孙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现在,除了两个舅舅及二姨妈是医生外,二姨夫、表哥、表弟都仍奋战在临床一线。

外公常说自己是一个“公家人”,1985年,他的抗癌研究成果“平消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将此方无偿捐献给国家。除此之外,外公从未对自己的医术有所保留,笔耕不辍,著书近200万字,最后一部书于1996年出版,此时外公已是77岁高龄。他被国家聘任为终身专家,直到79岁才因为身体原因退休。

外公就是我终身的榜样,影响了我们三代人,我的父亲虽然不在医院工作,但早年习武,随针灸大家郭命三先生学习针灸“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是他的座右铭。后随麻瑞亭先生学习,在临床中灵活运用“下气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疗效颇佳。

我对麻瑞亭麻老爷的记忆就是到麻老爷家中拜年,他坐在轮椅上给我压岁钱的场景,还有麻老爷家里有非常多的中医书籍。父亲也总对我说:“如果你不当医生,那就对不起我给你攒的这些书。”

还记得高考那年,当我收到陕西中医学院(现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外公兴奋地从南柳巷一口气走到了文艺路来为我祝贺,当时外公已经81岁高龄,这一幕仿佛就在昨天。这种精神力量,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这就是传承和被传承的力量。

整个童年时代,外公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外公是在我大学本科毕业的那一年夏天去世的,后面没有机会和老人家继续临症,也是我的遗憾。外公中医儿科的著作有5本,中医肿瘤学的著作有3本,对我后来的从医道路帮助非常大。

我的医学研究和科普之路

我的研究生阶段是在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现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儿科及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完成的。我的导师梁文旺教授是广西名中医。初到南宁的我对一切都是陌生的,老师却视我如家人,悉心地教导我说:“刘鉴,你要想搞好中医,必须要有至少3年的西医临床经验做底,不然你是搞不好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老师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儿童性早熟的治疗,提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肝有关,应从肝论治的思想,对我后来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帮助很大。

紧接着我遇到了我的另一位恩师: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焦富勇。焦老师是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一听我是贾堃的外孙,就对我说:“当年市儿童医院的张凤祥老师教我西医儿科,你外公教过我中医的。”说着就给我背起了方剂汤头歌诀:“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深深让我体会到,一个好的医生应当是中西医都通的。和焦老师相处的一年里,使我对西医治疗肺炎、腹泻病、川崎病、白血病及脑瘫等都有了深刻的认知。

2008年,我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我在这里的前两年,儿科和新生儿科是没有分开的,所以我学到了很多新生儿的知识,为我全面掌握儿科知识打下了基础。

2010年,我们要对自己的专业方向做出选择,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样样精通,我选择了儿童哮喘专业,并有机会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侯伟老师的指导。在跟随侯伟老师门诊期间,看到他详细地为每一位哮喘患儿做档案,教授患儿吸入激素的方法,总是从早上的8点上门诊至晚上的9~10点,被他爱岗敬业的精神所打动。在这期间我作为西安医学院的代课老师,教授本科班《儿科学》,这一教就是五年,五年间一遍一遍地备课,一遍一遍地学习,真的是教学相长也。

2013年,医院的整体影响力逐渐上升,来就诊的重症患儿越来越多,我也面临了人生的第二次专业方向选择,随即被医院安排至西安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学习半年,在这半年里我看到无数幼小生命的终结,现代医学在死神面前是那么苍白无力。

2014年,我怀着对中医的热爱,辞去公职,应聘西安市中医医院儿科医师,开始了我的中医儿科之路,我相信外公及父亲为我选择的这条路。在此期间,年门诊量最高达到了2.3万人次,也就是说如果我一天也不休息,平均每天要诊治患儿63人次,全国各地的患儿及患者开始到西安求医,在这样的高强度工作状态下,我每周都会抽出一天时间跟随我的大舅贾宁学习,并且不断研读中医经典理论。

直到2020年的9月,因为我发现繁忙的门诊工作使我的中医水平停滞不前,所以我再一次辞职,选择了中医医馆继续我的临床工作。并且留出了时间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中医水平。事实证明,医馆的工作更加符合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更加能发挥中药简、便、效、廉的特色。不忘初心,谨记薪火相传,这就是我为自己所选择的路,一条传承之路。

从2015年底,刚开始接触自媒体,我就把弘扬中医文化、坚持医学科普,作为我的责任和目标。从公众号“刘叔小儿杂谈”到“儿科医生刘鉴”的更迭,再到“刘鉴叔叔”品牌的创立;从今日头条到抖音、快手、小红书短视频的尝试;从语音到文字再到视频,每一次选择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线上每分钟的视频内容,都是线下诊病十余万人的经验总结。无论临床工作再忙,也从未停止过原创医学科普的创作,我深知,静下心沉淀已迫在眉睫。如今,有超过400万父母群体关注了我,成了我的粉丝。很多父母都问我:“什么时候能出一本书,把最有用的内容分享给我们?”为了完成粉丝们的愿望,也为了实现我自己医学科普的理想,通过两年时间的创作和不断地完善,本书终于问世。

希望这本书可以成为父母们育儿路上的一个小帮手,帮助大家科学地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身体上的各种问题,解决家长们的部分焦虑。正如我在科普视频中经常说的:“父母多学习,孩子少受罪。”本书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也欢迎指正。

本书的问世,感谢我的爱人周琪女士对家庭的付出和默默的支持,也得益于万璐、李苗和曹永攀这几位朋友的辛勤劳动,在书稿校对和整理、完善方面所做出的工作,在此深表谢意。

也谨以此书,向我的外公致敬,向我的家族致敬,向中医人致敬! Pj0AXzbcyo4966JWDTF6uiCsOIlvdXhAMZjPX2vv7YHaNuTjuo1wAO7MMeBOSpd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