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大实战方法,决胜千里之外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做战略同样如此,要有一套方法论体系。我结合过往十多年的上百个项目的实战经验,总结出 8 大战略方法,形成模型。

一、洞察力

战略即洞察,洞察力是反映一个人战略水平高低的一项核心能力。概括来说,洞察力主要由两项能力构成,即“ 洞察力=多视角审视力+深度思考力 ”。

多视角审视力可通过“摄影师视角法”锻炼提升,深度思考力则推荐麦肯锡“空雨伞”工作法和丰田“五问法”(见图1-3)。

图1-3 洞察力的构成

1.摄影师视角法

马云讲过,视角决定高下、视角决定成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战略咨询师,一定要多向摄影师学习:时而自上而下鸟瞰,时而自下而上仰视,时而正面直视,时而侧面审视,时而摄广角全景,时而拍局部特写,从而逐步由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

2.深度思考力

现代人一个共性是,“宁愿吃体力劳碌的苦,不愿吃深入思考的苦”,要么淹没在没日没夜的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之中,要么沉迷于海量碎片化信息,可能越来越焦虑、浮躁。如果进行一些深度思考,绝大多数问题会迎刃而解。做战略,一定要具备深度思考力,以下介绍两个经典方法。

(1)麦肯锡“空雨伞”工作法。 麦肯锡“空雨伞”工作法就是“三步提问法”。普通人看到天上有云彩,脑海中想到的就是“天上有很多云”“云彩多或少”“云彩真漂亮”等;气候爱好者看到“天上云很多”时,会比普通人多想一步,就是“有可能要下雨”;还有的人则会“看一步想三步”,看到“天上有云”的现象,进而得出“要下雨”的研判,再实施“带上雨伞”的行动。

(2)丰田“五问法”。 丰田“五问法”就是“五步提问法”。这个方法来自丰田公司的前副社长大野耐一,他总喜欢到公司一线去观察工人的工作情况和车间的情况。他发现有一个机器总是没有理由地停转,也修理过了很多次,但依然问题频出。于是,他便找来负责这台机器的工人。经过连续问了五个“为什么”,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帮助工人彻底解决了问题,成了经典的“丰田五问”。

无论是麦肯锡“空雨伞”工作法,还是丰田“五问法”,其核心都是时刻围绕问题,层层抽丝剥茧。思考力或洞察力的本质就是对问题的把握能力,因此也可以说,很多时候,一个好问题远比一个好答案重要。

要善于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审视问题,深思问题,拆解问题,一切答案皆在问题里。不能将看似复杂的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朴素的道理表述出来,说明对该问题尚未真正想透,更不要说给出有效解决方案。

二、逻辑思维能力

任何城市、企业、居民,都是由一个个系统构成的。同样,一个问题或一个观点,也是由不同的因素或不同的论点构成的。所以,做战略不等于“拍脑袋”“卖点子”,离不开系统严密的逻辑推理。想做好战略,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麦肯锡第一位女咨询师芭芭拉·明托所写的《金字塔原理》,可以说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部“圣经”。概括来说: 逻辑思维能力=金字塔原理+MECE法则+SCQA法则(见图1-4)。

图1-4 逻辑思维能力构成

1.金字塔原理

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个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由二级的三个至七个论据支持,然后逐级延伸,形状犹如“金字塔”。

做战略时,对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准一个切入点,然后拆解为几大核心因素,进而逐层拆解和分析研究,直至追本溯源。

2.MECE法则

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法则,意为“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相互独立”意味着问题的细分在同一维度上并有明确区分、不可重叠,“完全穷尽”则意味着全面、周密。

MECE法则要求思维的严谨性,也就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日常加以训练,必将对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3.SCQA法则

SCQA法则,即Situation(情景)、Conflict(冲突)、Question(疑问)、Answer(解答)。它既是一种经典的叙事逻辑,又是一种结构化表达法,被广泛运用在广告、文案、小说创造等场景中。

同样,SCQA法则非常适用于战略场景。通过不同场景推演,继而给出不同的解决预案,更能凸显战略实战价值。

三、策划创新力

战略不等于策划,但谁也无法否认,策划与“灵光一闪”在战略咨询中的不可替代性,尤其是大型策划,更是一个人或一个团队战略实力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提高策划创新力至关重要。

不可否认,策划创新力需要一定的天赋,但只要方法得当,通过系列训练和积累,也能达到相当的水准,具体为: 策划创新力=厚积薄发+灵感笔记法+白板或A4纸法+头脑风暴法(见图1-5)。

图1-5 策划创新力的构成

1.厚积薄发

作为城市规划师,平时一定要多学习、多阅读、多请教、多思考、多拆解案例、多实地考察,通过大量积累,厚积薄发。

2.灵感笔记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灵感,更是稍纵即逝。所以,城市规划师一定要养成随时随地记录灵感的习惯,我把它称为“灵感笔记法”。具体来说,就是将每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及碎片化灵感,通过手边工具,随时随地记录。

3.白板或A4纸法

多数时候,灵感不是来自循规蹈矩,而是天马行空的。所以,当思路进入瓶颈,面临“江郎才尽”时,不妨多向儿童学习,试试“胡思乱想”“乱涂乱画”。建议在办公室常备白板,而且越大越好,当你思考问题、策划创意时,站在白板前,想到什么随手写出,不必在乎美观或逻辑,随手写、随手画、随手擦、随手连,完全随心,写完可远观、可侧视、可来回踱步,进行再度构思。如果没有白板,用白纸也可,方法类似。长此以往,你的创意策划能力一定会大大提升。

4.头脑风暴法

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做战略策划,一定要善于借助团队的力量,不可闭门造车,建议多用头脑风暴法。但要注意的是,头脑风暴法大有讲究,很多人其实不大会用,导致事倍功半。能否用好头脑风暴法,关键要注意几点:提前明确主题,凡参会者须有备而来,选好主持人,把握好节奏但不带节奏,圆桌会议、不分高下,不设条框、畅所欲言,观点无对错、辩论而不争论。

四、发展解构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不仅适用于国家,对区域、城市、企业和个人同样如此。本质上说,战略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不能实现发展的战略,一定不是一个好战略。

通过多年实战及拆解诸多案例,我提炼出一个快速提升发展解构力的模型: 发展解构力=决策者视角+两大理论+三因法则+四分法+五势论(见图1-6)。

图1-6 发展解构力构成

1.决策者视角

不同于一般的规划和咨询,做战略,核心是为全局服务,更是为决策者服务,因此,应时刻站在决策者的视角和立场去思考与审视,并将决策者思维作为核心和逻辑主线,贯穿战略始终。

2.两大理论

首先是发展阶段论。它的理论基础为唯物辩证法,即任何事物皆是在矛盾中动态变化的,并由质变到量变。该理论应用极为广泛,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生物进化论、细胞生命周期等,还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人类历史阶段划分、诺瑟姆曲线、旅游地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等,几乎可以运用到我们所接触的各个领域。

发展阶段论的核心:时刻保持动态眼光,树立大时空观,善于将事物或研究对象置于时空坐标轴之中进行审视,既看到过去,梳理清楚发展脉络和规律,又能看清当下,明晰时空坐标和核心特征与诉求,更能洞悉未来,预判发展趋势,提前进行谋划,做到未雨绸缪。

简单来说,当我们做战略时,只要能全面清晰地做出其发展阶段图和发展阶段特征表,就基本成功了一半。所以,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总结好发展阶段论。

其次是沙漏模型。战略主要解决两种场景:一种是城市发展,另一种是企业发展。城市的发展核心是解决“人产城”这三项核心要素,企业的发展核心是解决“人货场”,本质实则相通。这也再次印证,“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精髓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围绕空间层面的“人—土地—产业”三项基本要素,另一条是围绕制度层面的“户籍—土地—经济(计划与市场)”,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特征就是围绕两条主线的不同要素在城和乡之间的数列组合,也就类似于计时的“沙漏”,人、土地、产业的实体要素逐步由乡向城流动,随着时间推移,要素流通越来越流畅。

3.三因法则

《荀子·王霸》道:“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此为“三因法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首先是因时制宜。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想成事,就要看清时代发展趋势,比较典型的有“只有时代的马云,没有马云的时代”。显赫一时的柯达胶卷、诺基亚手机等,哪怕知名度再高、规模再大,如果不能洞察时代之变,也可能被时代淘汰,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

其次是因地制宜。任何地方的发展都不必跟风、盲从,而是应该结合自身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找到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区域和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否则,极易陷入同质化竞争,更易被后来者替代。

最后是因人制宜。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影响各地发展的核心因素,归根到底是人。如何充分利用人的优势、激发人的潜力,是各地方及企业发展的终极命题。尤其是在人口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及未来,显得更为迫切。

4.四分法

四分法具体指分层、分类、分级、分步。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与合既是一项心法,更是一套方法论。

做战略、做规划、做咨询,切忌“一刀切”“胡子眉毛一把抓”,而应学会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按不同维度、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不同时序,将数量庞杂、种类繁多、内容繁重、任务紧迫的事项,通过分层、分类、分级、分步的方法,逐个击破,有条不紊地解决。

近年来,四分法在国家层面的城镇化发展、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中所提的“五级三类”,包括各类垂直细分赛道、不同层级产品价位、不同类型客群划分等,不胜枚举。

5.五势论

五势论即大势、趋势、顺势、借势、造势。

任何地方或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先把握宏观大势、区域态势和自身发展趋势,从而在宏观大势中寻找航向和坐标,捕捉重大时代风口,洞悉潜在风险与挑战;在区域态势中找寻发展机遇,认清潜在对手,有效整合资源;在自身发展趋势中,找准核心优势,看清自身明显短板与缺陷,从而扬长避短。只有充分把握好大势和趋势之后,方可在制定战略之时,借助风口顺势而为,依托机遇借势而起,当条件与机遇稍有欠缺时,不自怨自艾,而是善于造势,懂得整合资源,精于合纵连横,最终实现更好、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

需要强调一点,对众多中小城市和个人来说,想造势很难,也不现实,且不可持续,关键在于学会借势。借势先要审势,进而顺势而为,便可“四两拨千斤”,但要切记,借势不等于投机,否则极易误入歧途,悔之晚矣。

五、知识架构力

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和信息越来越多,获取越来越方便,但更关键的是日益碎片化。然而,碎片化的知识使人看似掌握了很多数据、信息和知识,但真到用时,反倒迷失于海量数据之中。因此,掌控数据、掌握知识架构力变得刻不容缓。

认知体系化,是有意识地“理”出来的。当碎片化知识遇到体系化认知,犹如散兵游勇遇到正规军,必遭碾压式降维打击。 知识架构力=专业拆解力+“数据库”建构力+“知识树”生命力(见图1-7)。

图1-7 知识架构力的构成

1.专业拆解力

任何技能都禁不起无限拆解。再难的技能,经过无限拆解和一万次刻意练习,想不成功都难。反复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而是先拆解,然后系统地刻意练习。比如,运动员、习武之人等专业人士,之所以专业,在于将复杂的动作层层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动作、招式,再通过数十年如一日,做一万次甚至数万次的刻意练习,直到成为肌肉记忆。

所以,想做好战略,那就认真学好拆解——拆解战略、拆解问题、拆解城市,层层拆解为系列可以“量化”的指标和维度,然后抽丝剥茧,直到找到真问题及根本解决之道。

2.“数据库”建构力

“库”,是一个美妙的字,代表着资源与财富,如府库、金库、水库、仓库、粮库、智库等。要善于树立“库”思维,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数据库、工具库、案例库和方法库,从而使数据和信息真正为己所用。

3.“知识树”生命力

通过专业拆解力,构建起战略体系或具体领域专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再通过“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将“枝叶”逐渐丰盈,从而形成“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的知识树或认知体系。拆解越彻底、练习越纯熟,数据库越发达,根基越稳。所以,无论是做战略,还是从事任何行业,一定要结合自身定位及行业赛道,有意识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树,进而成长为认知体系。

六、高效学习力

战略的独特魅力在于,一旦掌握战略之道与方法论,便能一通百通。如同计算机或手机的操作系统,能兼容不同类型的软硬件。因此,想做好战略,就要尽快掌握高效学习力。 高效学习力=二八法则+六合一法+PDCA法则(见图1-8)。

图1-8 高效学习力的构成

1.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的核心是,凡事的关键在于20%,用80%时间和精力,将这20%做好、做到极致,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同的行业与领域,只要用对方法,都可以用20%的时间和精力,产生80%的了解,而这80%已经足够做战略之用了。做战略不要求成为行业专家,而是强调兼容并蓄、资源整合与触类旁通。因此,一定不要陷入“完美主义”陷阱,应用二八法则即可。

2.六合一法

快速学习任何一个新行业,都可以采用六合一法,即精读1本工具书、泛读10本经典、掌握100个概念、由1个专业人士指路、画出1个思维导图、运用1个费曼学习法。

具体来说,学习一个陌生领域或行业,其一,可以在豆瓣、知乎或专业网站请教专业人士,找到该领域的1本经典工具书或权威书籍,进行精读,快速对该领域产生全景式认识;其二,对该领域10本公认的经典书籍进行泛读,掌握其主流思想;其三,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掌握100个左右基本概念,强化行业整体认知;其四,根据已掌握知识,画出思维导图,对该领域做全面系统认知;其五,针对疑惑点,请教该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已有认知进行优化、深化和迭代;其六,当全面掌握之后,采用费曼学习法,通过输出带动输入,输入再次驱动输出,形成认知闭环,从而高效地把握不同新领域。

3.PDCA法则

PDCA法则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处理)四个单词的简称,又称“戴明环”,是一项被广泛应用的复盘利器。使用PDCA法则的要诀在于,做好过程回顾、梳理经验与收获、对失误进行反思、调整及改进措施。通过反复的刻意练习,养成凡事复盘的习惯。

七、沟通表达力

“得到”的创始人罗振宇曾讲,在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而构成影响力的是两项核心能力:写作与演讲。就实际工作领域来看也是如此。以规划行业为例,未来室内工作的分量可能不足40%,将近60%的工作会在室外开展,如汇报沟通规划方案、向社会宣传推介、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公众参与等,都离不开较强的文字表达和演讲表达的能力。

沟通表达力=用户思维+文字表达力+演讲表达力(见图1-9)。

图1-9 沟通表达力的构成

1.用户思维

要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需要掌握的方法很多,我认为核心是用户思维。正如在战略之道和战略思维中讲到的“以终为始”,写作也好,演讲也罢,最终目的要么是传递价值,要么是传递情绪,而所有的传递最终都指向“用户”,因此,要站在用户视角和立场来表达,从而有的放矢。

用户思维的核心,就是学会换位思考,拥有同理心和共情力,秉持坦诚利他之心,更要有对象感。表达不能泛泛而谈,尽量避免用诸如“大家”“朋友们”“我们”等泛称,也不用“你们”,而是尽可能多用“你”。表达越私密,越有穿透力,让读者和听者感到更像是在彼此一对一交谈,营造一种强烈的场景代入感。

2.文字表达力

文字的精妙在于,寥寥数语,便可开启心智,使人醍醐灌顶。写作是当下这个时代,学习成本最低、应用场景最广泛、复利效应最显著的一项技能。

虽然很多人讲,信息和媒体传播正加速由图文时代向音频、视频、直播甚至元宇宙转型。但我认为,无论传播形式如何改变,内容作为传播内核的底层逻辑永远不变。越是当众人都在盲目追求新媒体风口之时,如果能真正躬身深耕内容生产,从长远看,成功概率反而更大。观察即可得知,真正一路飘红的主播,无一例外源于成功的脚本文案或自身深厚的内容生产功底。

3.演讲表达力

“三分做,七分讲”,可见演讲之重要性。在生活与工作中,无时无处不演讲,只要你在与人沟通交流,其实都是在进行演讲。想做好战略,同样需要练就较强的演讲表达力。演讲有商务演讲、即兴演讲、主题演讲、自由演讲等,类型多样,方法、规则、书籍、课程也多样,但归根到底,其核心就是“讲”。所以,想拥有好的演讲表达力,就是要多开口,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抓住一切机会多学,抓住一切场合多练。

八、时间管理力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认知差,其中最大的认知差就是时间的认知差。时间是人与人之间最公平、最稀缺的资源,越懂得珍惜时间,就越懂得高效利用时间。 时间管理力=高效人生定位+年度目标+周复盘+日工作清单制(见图1-10)。

图1-10 高效时间管理力的构成

1.高效人生定位

高效人生定位就是运用战略之道和战略思维,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也就是找到自己最擅长、最热爱,同时又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的人生赛道,一旦找到就在此赛道上持续耕耘。保持战略定力至关重要,很多时候,不走弯路,就是最快的路。

2.年度目标

人生定位是长远发展愿景,相对定性,但年度目标一定要注重量化,要更具体、更明确,才更具可实施性。年度目标从整体方向上,一定要与人生目标相吻合,要保持专注,坚持极简主义。从具体目标上,可以按照不同维度和指标逐一明确,如一年读完50本书、写100篇原创文章、做100场直播、拍200条短视频、访10座城市、谈20位行业专家。

3.周复盘

很多讲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的书或课程都强调月度目标,但我认为,除了销售,其他领域无须做月度复盘。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和工作是按照周和工作日来进行的。所以,与其按月度,实际上,以周为单位,更细化、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

结合多年实际经历,我建议以周为基本单元,做每周工作计划安排和复盘。以我自身为例,会用每周日的半天甚至一天时间,做本周工作的总结与反思,并做下一周的工作安排。通过复盘,逐步对工作进行优化迭代;通过提前安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4.日工作清单制

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高远的志向,再宏大的目标,都需落实到每日具体工作之中。因此,如何用好每天的24小时至关重要。结合过往经历,我认为应把握好两点:一是列好时间管理表,二是制定每日工作清单。

时间管理表分两个维度,一个是以周为单位的时间管理总表,一个是具体每天的时间管理表。需结合个人生物钟与工作属性,建议以1小时或半小时为基本单元,尽可能细化,又需注意保持一定的弹性,避免引起压迫感和焦虑。需指出的是,时间管理表,并非一成不变,可以不断优化迭代。在日工作清单制方面,提前将每天需要完成各项工作全部列出,并按照轻重缓急排序,进行工作。 /kzA4pyF4uz1qOK9Z6Fc3gvhNFsU0p7aqqnCr6G5apTUClEmcg7/SpifqalHda1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