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
一名城市规划师的自白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正在打开这本书的朋友,您好,我是鹏哥。

2008年,于中山大学毕业后,我有幸进入某甲级规划院,一待就是将近10年。

初入规划院时的我,工作经验为0、专业优势为0,加上性格内向,前几年一直是职场“小透明”。我至今记得第一次汇报项目的情况:当天上午,项目组突然接到甲方通知,下午要听汇报,项目负责人刚好临时有事,无法进行汇报,时间紧迫,领导在万般无奈之下让我汇报,我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只得硬着头皮顶上。汇报的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但紧张的情形历历在目,满头大汗、满脸通红、嘴唇发颤、手脚发抖,更要命的是——脑中一片空白,只是对着电脑屏幕机械地念稿子。可想而知,我汇报得一塌糊涂,被批评得更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正是经历过那次汇报,我心头的一块石头反倒落地了,以后再有汇报,我想的是“再坏能坏到哪儿去”,丢掉了心理包袱之后,汇报越来越顺了。

2011年,我第一次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负责某县域总体规划,凭此获得全国优秀设计奖。之后数年,我陆续负责和参与了数十个各种类型的项目,逐渐谙熟行业运营模式。2016年初,我顺利晋升为部门技术负责人。

日子简单安稳,然而从彼时起,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开始审视自己的过往和未来,思考这是否是我想要的生活。2016年,我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也与好友一拍即合,走上第一次创业之路。

迈出创业第一步

创业初始,非常困难,既无经验,又无团队,更无市场和项目,有的只是一腔热血和激情。但也正是这一腔热血与激情,鼓舞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勇往直前。没有经验,就各处取经;没有团队,就各方搜罗;没有市场,就想方设法开拓。终于,经过一两个月的艰苦摸索,我们开始有些眉目:拉到一两个启动项目,招到两三个初始员工,并在一处老写字楼里租了一间办公室,开启了正式创业。

到了2017年,才是真正的团队作战。这一年,是困难最多、问题最多、挑战最大的一年,也是团队发展和个人成长最快的一年。团队由最初的三四个人壮大到三四十人,市场也由最初的一两个扩展到数个地市,产值做到3000万元以上。但市场开拓、巩固及维护的压力逐步增大;因团队扩大,团队磨合、日常经营、人员技术培训提升等各项经营管理事务纷至沓来;由于规划市场项目周期长及付款进度慢的特殊性,再加上团队规模大,各项开支大,使得运营成本压力陡增。同时,项目增多也意味着进场调研、进度把控、统筹协调、技术攻坚、汇报沟通等工作量及难度加大,尤其是新类型项目及新员工居多,绝大多数项目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已记不清当时出过多少次差,熬过多少个夜,承担过多少种角色。但记得有一次在出差途中,我太过疲乏,导致座驾与一辆三轮车剐蹭,前车门直接报废,吓出一身冷汗。那一年,由于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到工作中,我几乎没陪伴过家人。各项开销也空前增加,最困难时,信用卡刷爆,口袋里只揣几十元钱,连汽车加油、保养都得精打细算,那种窘境,至今历历在目。

好在风雨之后终见彩虹。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最艰难的2017年终于度过,团队架构趋于稳定,骨干人员逐步养成,市场根基也逐步稳固,各项目款陆续到账,办公场地换成了300平方米的全新办公空间,我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创业的淬炼使我逐步实现了由单纯的城市规划技术人员,向技术负责、团队管理、市场运营角色的全方位“蜕变”。在此期间,我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起床,坚持至今,并学会了运用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更调整了心态、思维和认知方式,尤其是看问题的视角、思维高度和认知深度都得到大幅更新。

坚定战略咨询之路

随着一切逐步步入正轨,我内心一直以来的梦想越加涌动:打破“甲强乙弱”的行业窠臼,走传统甲乙方之外的“第三方”道路,追求“与有趣的人一起,做有趣的事”,用有价值的研究,切实带动地方发展,取得知识分子的价值和尊严,顺便实现财富自由。然而,道路具体在哪儿、怎么走,我其实并不十分清楚。

我的第一次创业,从常规意义上看,在市场经营、项目合同额、团队组建及管理等各方面,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但从长远看,对市场来说,只是多了一个新的规划机构,对团队来说,只是营收有了增加,对自身来说,只是从一家规划院换到了另一家,所遵循的模式与以往别无二致,只不过角色有所改变而已,这显然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所以,即使眼看瓜熟蒂落,坐等分红就可收获颇丰,尤其是经过多年相处及一年多的磨合,已经与合作伙伴及团队有了感情,但此时,相比物质及眼前的一切,另一个声音,在我内心深处又无数次强烈地呼唤着。于是,虽然有着诸多不舍,我依然在2018年初,在一个共享办公空间租了一小间办公室,开启“闲云野鹤”的一年,实现了由“圈养”到“放养”再到“野生”的转型。

从参加工作到此时,转眼已十年,我第一次真正地跳出所谓的平台,纵身一跃,投身江湖,犹如沧海一粟。看似轻盈的一小步,实则经历了内心的恐惧、彷徨、挣扎、斗争与决绝。尤其是人到中年,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内心的那份矛盾与纠结,个中滋味,只有局中人才了解。但过往的生活和状态,却又真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我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停下脚步回看来时路,放空身心,找回自我,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我没有急于再次组建团队,而是决定先给自己来一次彻底放空,并设定了小目标:一是对过往的十年做个回顾与总结,找回初心;二是读完50本书,认清自我;三是写出50篇文章,约束自我。

这一年里,少了往日的纷扰,多了内心的自省;少了无谓的焦躁,多了沉稳的笃定;少了深夜的迷茫,多了黎明的曙光。虽然,仍有困惑,仍有彷徨,但内心的那个自我轮廓,逐渐清晰。

通过大量阅读,我解开了以往的诸多疑惑,完善了知识体系。尤其是知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老师所著的《谋事在人》,虽已出版20多年,但阅读其文字依然令人心潮澎湃。也是从那时起,我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志向,坚定地选准了战略咨询的赛道方向,并立志寻找属于自己的“知识分子的第三种生存方式”,至今未变。

纲举目张。我开始真正全身心地进行对战略咨询的学习。先是将王志纲老师过去出版的十多本著作全部买来,然后通过网络搜集他所写过的所有文章,并以此为内核,进一步扩展,认真研读与战略咨询相关的著作及文献。不夸张地说,单单打印出来的文章用纸,装满一麻袋绰绰有余。

正是这段集中系统的学习、积累和修炼,我真正将以往的学习、工作和创业经历串联起来,将专业学习、项目实践中的碎片化知识整合起来,培养战略思维认知,构建战略知识体系,总结战略方法论。

我也是在这一年开启了“大鹏视野”公众号的写作,通过输出更好地促进输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原创,强迫自己养成习惯、形成自律。写作的过程,是对所见所思的洗练,更是对内心的洗礼。

写过公众号文的人知道,运营一个小小的公众号看似简单,但绝对是一项劳神又劳力的差事,是对个人身心的全新考验。尤其在启动之初,更是一种煎熬,殚精竭虑写出来的文章,阅读量仅仅一两百次,更有可能不过百次,点赞量和粉丝量更是寥寥无几,绝对是对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巨大打击,很多人就是受不了这种煎熬,所以刚开始没多久就主动放弃了。所幸,我度过了前期的煎熬,心态逐渐平和下来。

终于,我的努力,迎来了第一次高光时刻。2018年3月,适逢规划机构改革,一篇无心之作竟然成为一篇爆款文,阅读量迅速超过10万次,数十个大大小小平台争相转发,全网阅读近百万次。之后,我又一鼓作气,围绕该主题陆续写出多篇阅读量超过10万次的文章,尤其让我感到欣慰的是,4年时间过去,当初的很多预判几乎逐一应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钻研战略咨询。更重要的是,经过不断的刻意输出和输入,我的战略思维认知得到了极大提升。

随着系列爆款文的推出,我很荣幸受到合肥的邀请,与国内顶尖团队一起,参与合肥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项目,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正是得益于此,我逐步将研究视野扩大至宏观层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更应该如此。 规划师,不走遍上百座城市,不足以谈规划;建筑师,不实地寻访上百个经典作品,不足以谈建筑;策划师,不复盘上百个成功案例,不足以谈策划 。因此,经过几个月酝酿,2018年10月,我独自背上背包,开启了一个人的“行走中国”之旅。我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走遍10多个省份、上百座城市,行程数万千米,每天3万多步,迎着凌晨的街灯出发,伴着夜晚的月光归来,遍访数百个标杆项目,拍摄了3万多张照片。 这次“躬身入局”,使自己更全面和直观地感知了“城乡中国”和“理想中国”,将原本碎片化的空间认知完成“拼图”,建立起更为立体直观的宏观思维坐标,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不同区域和城市发展差距的内在逻辑。

开启战略咨询实践

2019年初,我从栖身一年的共享办公空间,搬到郑东新区的新办公室。接着就是抓紧组建小团队,全身心地投入新的事业。从零开始,一切都要亲力亲为。虽累但很充实,因为我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由传统规划范式向战略咨询范式的转型。虽然之前也负责过一些类似的项目,但真正进入实战层面,才发觉还有诸多欠缺,于是起早贪黑,一边实战,一边恶补相关知识。

我对团队的理念是人员不在多,贵在精。所以,虽是小团队,但作战能力很强,更主要的是大家志趣相投。我们先后承接了数项发展战略规划、概念性规划、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参与了多个园区策划和政府决策咨询项目,几乎全是硬仗,任务量大,难度更大。好在齐心协力、披荆斩棘,团队终于将一个个项目成功攻克,交出了优秀答卷。

繁忙的工作之余,公众号一直是我坚守的主阵地。结合实战和学习,聚焦行业洞察和个人成长,我完成了写作200篇原创文章的小目标,陆续写出多篇爆款文,在行业和相关地区形成了一些影响力,并有幸数次受邀参与省部级内参撰写,欣喜之余,更充分地感受到战略的威力和魅力。

这次创业经历,使我对规划行业和咨询行业的感悟更深了。战略规划和决策咨询,在严格意义上属于非法定规划,但却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服务对象自然也是决策层。所以,无论是对项目的重视程度、推进力度,还是项目进展及回报,都非之前传统规划模式能比,而这也充分证实了创业之初的想法,即完全靠知识价值赢得市场尊重这条路是可行的。

与第一次创业相比,这次是我真正以创始人的身份进行创业。看似角色的简单转换,但个中乾坤简直天壤之别。无论团队大小,只有身居其位,才能真正学会统揽全局,用决策者的视角和思维,做出有价值的战略咨询服务。由此,我才深刻理解战略咨询机构华与华的创始人华杉讲过的,他的一位企业客户对他的点拨:真正的企业战略咨询从业者,必须自己先懂得企业运营全过程,才能真正为企业做出好战略,否则只会是纸上谈兵。

进入知识付费新赛道

当然,创业很难一帆风顺。2021年,一些项目由线下转线上,一些项目停滞,一些项目直接取消,综合因素叠加,造成2021年下半年团队运营异常艰难,也正是从这时起,我开始反思当时的发展模式能否持续。

与面对部门的传统规划模式相比,聚焦核心决策层的战略规划显然具有诸多优点,并且经过实战验证,但同样面临赛道不宽、频次不高,且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等困境,因此,孤注一掷地固守这样的单一赛道并不可取。

同时,经过多年钻研和实战,我愈加发觉,其实很多人对战略有一种认识误区,包括许多专业规划人士,认为战略就等于战略规划。但其实,战略真正的精髓不是成果本身,而是背后的战略视角、思维和方法论。甚至说,战略眼光是不确定性时代中,城市、企业、个人的“刚需”。

基于此,我开始进行对战略方向的初步调整,由以往单纯面向B端,逐步调整为同步面向B端和C端。在此战略导向下,我开发出的第一个产品,便是在知识星球上的“鹏哥的战略星球”,开始由规划编制向战略咨询、知识付费方向转型。变换赛道看似简单,但要熟悉新赛道的底层逻辑及规则,其实需要付出很多。经过一两个月的摸索,我认为知识星球平台及产品属于战术级,可以作为选择项,但并非战略级,必须寻找新的战略性赛道。

2022年初,我开始重仓视频号。我先后看了许多不同领域的视频号,尤其是看到许多印象里早已功成名就的人物,竟也躬身入局,更深切地体会到,转型不只是某个行业、某个人,而是整个时代的命题。同时,通过持续关注,我眼见诸多博主在短期内崛起,尤其是看到一个个直播间价值变现之快,着实瞠目结舌。除单纯的经济价值外,更是看到,不少知识博主的直播,令原本冷门的领域也能吸引那么多同频共振的人,体现自身价值。猛然间,感受到有一道光照亮了。

于是,我报了两门知识付费课程,开启了又一个新赛道的修行。除课程外,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对商业定位、知识产品体系、视频账号设立、网感培养、主题策划、脚本撰写、短视频拍摄与剪辑、直播间学习等大量内容的学习、消化和吸收。

知易行难,前两次的“破圈”,虽然对自身来说,也有诸多挑战,但基本还处于“舞文弄墨”的相对“舒适圈”,面对镜头的“抛头露面”,显然是更大的挑战。正如一首诗所讲,“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依然记得第一次录视频,前前后后录了50多遍。尽管如此,我还将挑战直播,积极面对一个个新的挑战。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到这里,鹏哥过去十多年的故事就基本暂告一段落了。一路走来,看似在不断折腾,但对战略咨询赛道的选择从未改变,初心未变,底色未变,主线未变,一直在持续探索,一直在积累,一直在积聚势能,力求真正靠知识的价值,按照自己的节奏做喜欢和擅长的事,用战略思维帮助不同地方和个人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你想有多成功,取决于你突破过多少个自己的“第一次”。我从第一次汇报项目,内心慌张、四肢发颤,到后来第一次负责项目、第一次创业、第一次写公众号文、第一次写出爆款文,再到近期第一次录视频号…… 每一个“第一次”,都在勇于战胜内心的恐惧,都在勇于探索一个新世界。突破每一个“第一次”,与其说是成功,更想说是成长。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未来日子,继续精进。愿你我都能早日成为更好的自己! QSKVi8Ix+C6GKN2vFgkRWQucAxygrztFrlK0eWk7qUwxIjP+xj4G2IBS9QQTR+B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