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同城化”“一体化”路在何方

“一体化”“同城化”建设在各地可谓如火如荼,如广佛、苏锡常、宁镇扬、郑开、西咸、长株潭、太榆、沈抚……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都会拉上周边一两个甚至数个城市做“一体化”或“同城化”,意在做大做强大都市区或都市圈,并且愈演愈烈,三四线城市甚至是中西部地区的五线小城也开始热衷于此。以河南为例,近年来有十多个市县陆续提出一体化建设。粗略推算,全国层面至少有上百个地区及城市在推进“一体化”或“同城化”,真是遍地开花、蔚为壮观。

各地“同城化”“一体化”案例,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其一,不同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不同,同城化发展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势,而非单一路径。

其二,南方和沿海地区的“一体化”“同城化”普遍不涉及行政区划调整,更强调自下而上的市场化手段,通过空间、功能、产业、规划、交通、设施等一体化,促进要素高效流通、资源高效利用、设施高效共享,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如广佛同城化、上海与苏州空间功能一体化。

其三,北方和中西部地区的“一体化”“同城化”普遍采用行政区划调整的方式,或者通过代管或合作共建等形式,更强调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如合肥拆并巢湖、济南并莱芜、沈阳抚顺共建沈抚新区、贵州安顺共建贵安新区。

其四,总体来看,市场主导型同城化即使未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潜力更足;行政主导型同城化虽然看似打破了行政壁垒,但依然存在制约要素流通、资源集聚与共享的诸多瓶颈,从而影响同城化质量。

其五,行政壁垒只是制约“同城化”的众多因素之一,并非最大和唯一的瓶颈。通过建立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同城化市场机制,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多方力量、提高多层级积极性,实现多元合作共赢,才是促进同城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其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些看似繁华的背后则是一地鸡毛,很多所谓的“一体化”“同城化”仅仅停留在规划文本之中,即使在推进中的也是举步维艰。各地之所以热衷于“一体化”“同城化”,很大程度上是寄希望于将彼此的空间土地价值快速提升,从而快速变现,拉动财政创收及地方经济,实现产业、功能和市场一体化。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外延式、扩张型发展模式不再适用,当前的区域和城市发展方式已发生重大转变,因此,过往的增量型、扩张型、计划型思维需要向存量型、内涵式、市场化思维转变。当前各地方编制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做减量。

“一体化”“同城化”,都是城市群或都市圈发展的高级阶段,但归根到底属于一种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现象,背后有着规律性和必然性。“二八定律”适用于区域和城市发展,即不是所有的城市和地区都有必要或能够实现“一体化”“同城化”。正如城市工作会议上讲到“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各地在推进“一体化”“同城化”的发展过程中,需遵循区域和城市的发展规律、更要强调遵循经济和市场规律,尊重地方实际,结合发展阶段、发展基础,多借助市场化力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可“一刀切”、一哄而上,否则只能落得画饼充饥、望洋兴叹。 bt746CWo5DofgK/ZhGNBpd/hC0FOTuCmmtSnfnh7Z9j+rM5ZcbnZUsZnm6AsslZ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