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平台零距离

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大型乙方公司,设计师要成为“十字型”人才——中国勘察设计专家吕宁专访

纪晓亮 张曦

作者简介: 纪晓亮 张曦 站酷网编辑

导语: 管理者谈“设计职业价值”系列访谈之中国勘察设计专家吕宁:“设计师要上得去,下得来,形成‘十字型’能力结构。”

建筑与风景园林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造物,它们是经济、技术与组织化的结晶,是人类智慧与审美的体现,同时也承载着人们的社会活动与精神文化。那么,设计师在这个群体中发挥着怎样的价值呢?

2019年《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报告》指出,我国具有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中,在2019年末从业人员有463.1万人,其中,设计师有101.5万人,比2018年增加了10.7%。设计师在从业人员中的比例大于21%。

为了解工程勘察设计与建筑行业中设计师们的工作状态,我们拜访了中国最大的勘察设计机构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园林师、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吕宁。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内专业最全、规模最大的国有甲级建筑企业之一。依托于“中国建筑”强大的资源优势,提供“策划、规划、设计、投资、建造”全产业链服务,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工程策划咨询、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装配式建筑设计、文物保护工程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基础设施勘察设计、PPP业务、工程总承包业务及工程监理、招投标代理等。

在这样的大型国有乙方公司中供职的设计师们如何展开工作?他们又面临哪些挑战?跟随本期站酷对吕宁老师的专访,来了解一下!

设计团队规模与人才结构

站酷网:设计师在贵司的员工数量比例是多少?

吕宁: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的直营总部现有在岗员工(含海外)2300余人,其中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4人,各类(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设备工程师、注册暖通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国家级执业注册人员210余人;科技研发人才240余人;教授级技术职称24人;中、高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900余人。就我们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来说,设计师大概占90%左右。

设计师职责与价值的变化

站酷网:在我国工程勘查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师的职责和价值都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吕宁: 设计师要上得去、下得来,形成“十字型”能力结构。

我国建筑景观行业是设计与施工分离,设计师只负责设计,设计周期仅在设计阶段或与施工阶段有部分重合。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设计与施工互不干扰、互不掣肘,责任明确;弊端是设计脱离工程施工和运营实际,过于理想化,而设计的意图在施工阶段被弱化、偏离甚至曲解。

现在国际通行的建筑师负责制,与传统的设计相比,改变了设计师目前单一的设计负责人的身份定位,除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师还要对横向的水利、道桥、结构、灯光、市政等相关专业的设计予以总体控制,纵向负责项目前期策划与可行性研究、施工招标、施工监理、工程协调、团队领导、采购招标、合同管理、造价控制、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并且参与主持竣工验收,承担总体协调和总设计师的角色,对项目最终价值与品质起着关键作用。

设计师首先要具备较为广泛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极强的专业服务精神和责任心,还要有成本概念与投资控制能力。面对这些高标准、严要求,设计师也要在能力和素质上全面提升。

设计师要为业主提供全生命周期设计咨询管理服务,最终将符合建设单位要求的建筑产品和服务交付给建设单位。

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我们的价值是解决人与环境、与社会之间的问题,让人更好地生活。同时,景观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整个设计既要考虑实用性,也要兼顾美观和可持续性。项目既要具备前瞻性,又要有很好的落地性,通过专业的分析,我们要引领业主,不能仅仅着眼于现在,还要可持续地给业主带来长期价值。

因此,我院目前正在探索和实施以设计为主导的EPC模式,发挥设计的前瞻优势,整合协调上下游企业,整体把握项目效果、进度、运营和可持续性。

案例介绍

2017年河北省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期间,由我院承担策划、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产业链打造的秦皇岛闆(bǎn)城小镇,被评为“河北省2017年度不得不访的十大特色小镇”之一,收获了超高人气,并在大会观摩运营结束后,顺利移交给当地政府组建的运营主体公司。2022年4月29日,春暖花开之际,经过运营公司新一轮业态微调的闆城小镇新装亮相,再次迎来游人如织的景象,充分证明这套全产业链模式效果显著,如图1-7所示。

图1-7 秦皇岛闆(bǎn)城小镇

离小镇仅500米,游客步行可直达的板厂峪景区,不仅有倒挂长城、火山长城等长城奇观,还有长城砖窑群、九道缸瀑布、古火山口(石简峡)、斑鬣狗化石等自然景观,如图1-8所示。

图1-8 板厂峪景区

既有专注研发秦皇岛当地历史文化和特色的土菜美食,也有闹中取静的茶院与长城文化博物馆,还有由老院落改造而成的新民宿,如图1-9所示。

图1-9 茶院、长城文化博物馆、新民宿

资料来源:《后旅发时代,这座小镇仍获万众期待?全产业链打造模式是关键》

工作节奏与模式

站酷网:贵司设计师的工作节奏怎样?是朝九晚五,还是弹性工作制?出差频繁吗?

吕宁: 我们上班时间是早上九点半至晚上六点,当然,如果项目进度紧张,可能会需要加班,午夜或周末加班都有可能。

一个典型的项目,会经历甲方提出需求、设计师出方案、招投标、确定方案、绘制施工图、施工、审计、验收等过程,这些过程中的项目汇报、考察、现场服务等都需要出差。由于我院的项目遍布全国各地,为业主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所以出差频率比较高。主创人员和项目负责人以上的职级出差会更多些。

站酷网:项目是由你们在职的设计师做吗?还是会外包给一些设计公司?

吕宁: 我们设计集团相对来说专业是比较齐全的,有规划、建筑、景观、市政、水、电、结构、暖通、装饰等专业,所以项目整体都是由我院的设计师们来统筹规划的,大部分执行工作也都是我们自己做的。但由于风景园林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在一些我们不专业的领域,还是会与国内外知名的专业设计师们合作。术业有专攻,每个人不可能什么都精通,但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一定要知道每个不同专业里谁是最专业的。

考评方式

站酷网:你们如何考评设计师的产出价值?

吕宁: 设计师原来的产出价值更多是按绩效来确定的,就是画了多少图。现在,设计师的价值还应该体现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几方面。

1.社会效益

首先是文化传承,我们希望我们的每个项目都具有当地特点,不能出现千城一面的状况,要挖掘、传承和发扬当地的特色,深入挖掘出甚至当地人都不知道的文化。其次是甲方老百姓认可,我们自己也经常会做当地老百姓的回访,了解有没有解决他们的居住环境问题,掌握项目所创造的社会效益口碑。

还有就是行业内获奖。院里的项目每年都会去参加国内外具有行业公信力奖项的评选,如IFL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中国勘查设计协会、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协会等。

2.生态效益

在生态文明大背景下,中国已经进入碳中和、碳达峰时代,生态问题对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影响都是巨大的,是解决地球人类生存的问题。

3.经济效益

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三位,并非因为它不重要,反而它是最重要的,必须要在满足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经济效益。现在全国绿地、公园养护每年的费用支出金额巨大,给政府带来很大负担,所以我们也提出运营前置的概念,项目之初就要考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避免出现建得挺好、后期却荒废的情况。

案例介绍

过去40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类矿产资源需求巨大,无序和掠夺式开采带来的后遗症影响至今,导致在城市周边和远郊山区出现大量的采矿遗址,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极大伤害,成为“地球伤疤”。我们目前遇到的案例以石矿废弃地、煤矿废弃地为主,如图1-10所示。

图1-10 废弃矿山

废弃矿山存在三大问题:安全性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城市近郊与乡村周边,不同位置的矿山有不同的修复模式,如图1-11所示。

图1-11 不同位置矿山的修复模式

废弃矿山天然具有资源、资产和资本属性。在赋值手段上,以生态增值为核心,形成“资源-资产-资本”的完整闭环,如图1-12所示。

图1-12 “资源-资产-资本”完整闭环

资料来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生态增值目标下的修复篇》

设计管理心理

站酷网:在设计管理上您有哪些独特的经验?

吕宁: 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比如,有这样一种设计师,他们热爱设计行业,带着情怀做设计,虽然很累,但心里觉得值得。对这样的设计师,设计成果需要被充分尊重,不要打击他们的创作热情。我会尽量从“哪些地方的功能还不满足”“哪些与设计规范相冲突”“哪方面的改进能让设计方案与项目环境更协调”等方面给出反馈。

另外一种设计师个性稳重,擅长制作详尽的施工图、跟进后期施工,但有时在设计细节上仍有提升空间,我会与他们经常交流如何思考细节。

有些设计师创意天马行空,但遭遇的问题常常是方案施工可能落不了地,或者与项目当地的气候、水土等既有条件差异太大;而擅长推进施工落地的设计师们,往往又容易过度被规范束缚,展不开想象力。

在对设计师的培养方面,我们会平衡考虑,尽量避免上述问题,让他们全周期参与工程项目。我比较推崇“建筑师责任制”,认为设计师要懂方案、懂造价、懂合同、懂材料,未来我们依然有许多人才培养的工作需要去做,要走的路还很长。

站酷网:通常对设计的哪些偏见容易带来问题?

吕宁: 误解一,设计师只考虑效果,不考虑造价控制。

因为我国一直采用设计与施工分开的制度,甲方有一种惯性思维,总认为工程造价应该由施工方来控制。但从实际项目落地效果看,造价最好由设计师控制。过去缺少建筑师负责的制度,设计师往往会从他们认为的最佳方案开始做。但对甲方来说,设计师眼中的最佳方案可能存在很多问题:资金是否真的被投入在解决最核心问题上?成本能不能控制?设计师有没有站在甲方角度思考问题?到底多少施工成本的投入才算是好作品、好项目而且可落地?

误解二,设计只要按照甲方的设计任务书做就可以。

如果设计师在做规划时,无法从整体视角、长远眼光去布局,而仅仅是听甲方的话,逐一解决局部问题,往往最终会导致甲方的钱花了,项目效果却不好。刚投入使用三五年的项目,又要重新规划设计和施工。对甲方来说,这样既不节省成本,也不轻松,而作为乙方的设计者,最终也会失去甲方的信任。

“建筑师责任制”是我国区域规划改造的一个关于设计师职业的趋势。设计师本身要具备丰富的经验,才能取得甲方信任。与此同时,为解决甲方政府与各级设计院设计方案与施工的对接问题,我国也在优化工程项目对接流程,开始推行“责任规划师”制度——责任规划师通过接受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对职责范围内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出专业意见。

责任规划师是由区政府选聘的独立第三方人员,为责任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在指导规划实施方面,责任规划师的主要职责包括参与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实施的方案审查,独立出具书面意见;参与责任范围内重点地段、重点项目规划设计的专家评审,所出具的评审意见应作为专家评审意见的附件;按年度评估责任范围内的规划设计执行情况,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及时向区政府和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反馈。

设计师如何走向未来

站酷网:你如何看待未来设计师在职业上的状态,或者未来设计的发展?

吕宁: 未来将是全民创新的时代。我们要机制创新、方法创新、思想创新。

勘察设计行业的主案设计师首先要解决问题,实现建筑与环境和谐相融,然后是创新,兼顾美学的同时实现功能性,最终让项目落地。项目投入使用后,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这里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社会价值。可以说,整个过程都需要设计师来主导。通过重新设计的城乡区域改变人们居住的城市空间,提升并改变一代代人的审美品位。百姓的美好生活,主要还是通过对环境的重新设计来体现。

1.未来设计师的知识结构,首先是多专业合一

过去设计师往往是相对单一的知识结构,景观设计师就做景观,建筑设计师只负责建筑;但现在做设计,需要设计师打通各专业领域间的知识壁垒。一个好的设计师,可以不用具体画出另一个设计领域的工程图纸,但需要能看到其他领域如何与自己的专业和工程相结合。

2.未来设计师更像是城乡区域规划改造的协调与统筹者

设计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对项目整体有所把控。

现在我们承接的很多项目不仅仅是公园类项目,还有区域规划改造,涉及市政交通、居民社区、景观建筑与园林造景等,先做整体统筹,规划方案确定后,再分派给市政部、水利部等各部门。

3.未来设计师要不断适应越来越“聪明”的工具

未来设计与大数据的结合将会更紧密。“人工智能+设计”模式带来的改变正逐步显现,会对未来设计师的工作方式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深远影响。比如,很直观的是,现在建模工具更智能,设计师的方案往往能快速生成,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比以往更能理解需求和做出创新。在对工具的学习上,所花费的时间可能会变少,但在感性创造方面,所花费的时间将会变多。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设计师要更深(更有深度)、更广(更有广度)和更新(更有创新)!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是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设计集团”)的成员企业之一,隶属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9位),具有建筑设计甲级、城市规划编制甲级、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风景园林甲级等多项资质,通过“三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机构大事记

2014年,中建设计集团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式成立。

2015年,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设计施工总承包一体化新模式,填补中建设计集团EPC版块空白。

2016年,开拓文旅度假版块,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得到国家相关领导的肯定。

2017年,成立运营中心,为国家部委展开标准研究。

2018年,正式组建中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填补中建设计集团文旅运营版块空白。

2019年,荣获IFLA、BALI等多项国际景观行业奖,与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建立合作。

“钱多事少”并不直接带来成就感,理想状态依旧不易达成——大型甲方出版社设计总监专访

张曦

作者简介: 张曦 站酷网编辑

导语: 管理者谈“设计职业价值”系列之某出版社设计总监,聊聊在社里工作的苦与乐。

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人人都想要吗?同样都是做设计,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工作状态也有差距。根据站酷2022年的调查,有60%参与投票的酷友,自称是在为他人提供设计服务的乙方公司里供职。很多酷友曾留言说,在乙方公司工作很辛苦。然而,设计师进了甲方公司,是否就真的意味着拥有了想象中那种更清闲的工作?

为此我们采访了一位供职于国有企业性质的大型出版社美编中心的设计总监,让他谈谈在社里工作的苦与乐。

本文由专访整理而成,并不代表所有“业内人士”的观点,因为即便是身处行业之中,也总有看不明白的地方。

文章中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讨论:设计师的工资计算、被考评的方式、每日的工作时间,以及其他人如何看待设计师。

这些内容都只为探讨在这样一个人们观念里的传统行业、国有企业中,设计师真的是如想象中的那么清闲吗?他们的设计成果又以何种方式被参评?是否和其他机构里的设计师一样,有着相似的苦恼和迷茫?

大型国有出版社有怎样的设计中心

站酷网:大型国有出版社拥有怎样的设计中心?

佚名: 出版社的美编中心,相当于设计部,年度运营成本相对于全社可以被忽略不计,部门目前不到10人。除了总社这个中心,下属的各个分社也会有一位设计师,隶属于各分社的营销中心,工作内容通常是做些书签、宣传物料和电商详情页等,这样能做到当日下需求,当日出图,流程灵活且沟通成本低。

社里设置自己的设计中心,从图书出版工作流程上看也很方便,我们承接了全社年度出版图书的大部分封面设计工作。可以说是用相对较低的运营成本,解决图书制作的重要一环。这个部门短期内既不会被解散,也没有可能瞬间扩张。

一本书从策划到销售,会经历“策划—编辑—排版—封面设计—校对—审稿—印制—发行—营销推广—销售”等流程。设计师基本上是负责封面设计或装帧设计环节。整个出版流程前后由20个人来负责,其中,设计工作只需要1个人。

图书策划编辑相当于书籍产品经理,把控整个流程。图书在经过内容的图文编辑之后,从排版开始,可以说都是图书的生产部门的工作,由策划编辑为各部门分发任务。美编中心的设计师是图书制作中的一环。

可以这样说,出版社是一个大甲方公司,美编中心是这个甲方中的乙方部门。无论在哪里做设计,设计师都是乙方,一定会有甲方,图书编辑和作者都是我们的甲方。

设计师的价值有提升吗

站酷网:随着行业变化,设计师的价值有提升吗?

佚名: 从出版行业整体看,近几年获设计奖的图书越来越多,设计师在出版流程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我们社里现在有些书的选题,策划编辑如果觉得不错,会拿着书稿来找我谈,希望我能提前思考书籍设计的问题。

尽管市场上获奖的书变多了,但我们社里的获奖书还是比较少,主要还是管理上没有相应的机制。因为做一本报奖书需要更多时间去打磨,但我们确实没有更多时间。如果要我们做那种全装帧设计,美编中心一年最多只能做十几本书。

我认为决定设计师能否全程介入一本书的装帧制作,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时机、成本、编辑的信任。

如果图书作者本身有素材,并且直接找我来谈书的设计,编辑可能就会更多考虑核算与把控成本。我们做出版,管理费很高,往往需要压缩成本才有收益。通常只有编辑和我们设计师双方都觉得很重要的书稿,才值得这样去做。

从行业角度看,社里可以说比较落后,但编辑对图书质量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漂亮封面,我们也在慢慢改变!

设计中心的工作节奏

站酷网:日常工作节奏怎样?

佚名: 我们部门每年会接下一千多本书的封面设计,占全社出版图书总数量约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编辑会找外包设计合作。

我们社出版的书并非百分百是市场类图书,品类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教辅教材。对于设计师的工作量来说,设计一本教材和设计一本市场书,执行工作量很接近,但市场化图书需要更多构思。设计师与甲方编辑和作者之间的一大矛盾在于,设计师往往觉得教材没必要做那么好看,但甲方编辑和作者认为教材的出货量更大,更应该在设计上面多花心思。

从工作量上来看,可以说平均每人每个工作日都会做一本书的封面。

我们上班朝九晚五,但几乎都会加班,也只有我们美编中心是需要加班的。这些加班也可以说是大家主动的,因为做不完。但没有到通宵加班的那种程度。除非有很好的外出学习机会或行业博览会、交流会,不太会有人想出差。

设计中心的考评方式

站酷网:如何考评设计师的工作成果?

佚名: 在社里做设计有个好处是,这里不比稿。

设计师的个人收益由两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和根据每本书的工作量来计算的浮动收益。收入与图书销量和获奖情况都不挂钩。设计师的工资也与职称评级相关。评职称通常是看国家基金支持的选题数量,如果能获得一些行业奖项,也有加成作用。

想在这里躺平,只需要完成每个月的定额工作量即可,但只能拿到基本工资。我会确保团队里的每个人至少都能完成定额。

在职设计师与外包设计师的区别

站酷网:你们机构中在职设计师与外包设计师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佚名: 如果我们失去甲方编辑的信任,编辑就会把书拿给外包设计师去做。但社里的美编中心与外包合作相比,各方面成本都很低,包括设计费与沟通成本。我们和编辑同样都在社里上班,沟通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对于甲方来说,找到一个沟通顺畅的设计师很难得,这通常是外包设计合作短时间内无法达到的。

外包设计合作也会产生以下反复出现而难以解决的问题!

(1)设计师对整个出版流程与书籍工艺的了解不那么深入。

(2)产生额外的字体与图片版权费用。

(3)原始设计文件丢失,使书籍重印麻烦重重。

我们社里在职的设计师与外包合作的设计师之间最大的差距是,编辑对我们工作完成度的要求不一样。

我们可以向编辑争取到更多话语权,可以花更多时间商量、探讨,前期沟通更充分,使得设计成果具有更大弹性。

编辑发给外包设计师去做就意味着乙方的设计成果必须达到编辑要求,才能顺利完结项目,拿到尾款。有时尽管外包设计师的技术很强,也会因不了解企业文化,做出来的风格并非是编辑想要的。

外界对在大国企做设计的误解

站酷网:其他人对社里的设计师有什么误解吗?

佚名: 在一些同事眼里,觉得我们工作挺辛苦的,因为我们总是显而易见下班最晚的。

另外一种偏见是,很多人觉得设计师过得挺自在的,因为从收入上看,在出版中心的印前生产部门(校对、材料管理、印制等)岗位里,设计师收入也是最高的。别人看到我们做的封面时,会觉得“这个东西挺简单呀”,因为他们不理解过程,意识不到其中的智力投入。

还有一种误解,有不少市场化公司里的设计师会觉得,在我们这种单位工作枯燥、没成就感或者收入少等,也有设计师了解了我们的工作后,觉得在这里工作还是挺舒服的。

在大国企真的可以“混日子”吗

站酷网:有人说在这样的大国企可以“混日子”,是真的吗?

佚名: 混不了。在这里工作基本工资几千元,如果不求上进,只求拿基本工资,不如在家待业成本更低,出来上班还是要花钱的。

有不少人对出版社里的工作有些误会,认为朝九晚五规律的工作很清闲,不懂这个产业的外人,可能看不懂编辑们在忙什么,也许他们认为处理书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另外,很多人觉得,在这里工作反正不会被辞退,那你们为什么不是在混日子呢?你们工作的动力在哪里?

我不否认有少数人在混日子,但这里至少98%的员工是认真对待工作的。无论是设计师还是编辑,每个出来工作的人,还是希望有成就感和与工作成果挂钩的个人收益。

时光会磨平一个设计师的初心吗

站酷网:作为一个设计师,影响价值感的因素和动力在哪里?

佚名: 作为出版人,把你想要传达的信息表现出来,这是设计师的使命。这一点已经实现了。但受制于书籍制作成本和时间,我们都只能尽力去做,成果往往达不到心中的理想状态。

有的编辑拿来书稿时,其中的图片编辑环节,作者和编辑已经商定好了,设计师没有话语权,但我们心里很清楚,若从整本书的选题和内容出发,会有更好的选图、编排方案。这时的矛盾是设计师本应可以更早地介入图文编辑,让整本书的视觉呈现效果更好。但现实是,甲方只让我们负责封面设计。

也有比较开明、经验丰富的编辑,在选题阶段,还没形成图文稿时就来征求我的建议,包括面对的读者是谁?在什么场景下阅读?书要做多大?多重?在这些方面设计师都可以给出建议。

如果设计师只做封面,经验积累到一定年限,日常工期内仅仅把封面做好看并不难,但若想从书籍内容出发整体规划视觉呈现,就需要更多投入。

我已经入行20年了,觉得自己应该去做一些题材好、自己喜欢的书,仍然在为想要做出好作品而努力。

让我困惑的是,我进入出版社以后,我的前辈在十几年前就已退休,他们不会用计算机做设计,是用激光照排的老美工。这个行业里,几乎再也没有见过比我更年长的设计师了,他们都去哪里了?我离退休还有近20年,而我却没有前辈可以参考,未来何去何从? X9xCTyH1ojABrtkTNbEC5i0NzYX2xiABr1fXd7ptlwK4KBs7Nsd5+qEUpXMzNAU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