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曦 站酷网编辑
摘要: 基于对大型国企甲方、大型国企乙方、新兴产业、大型民营企业乙方等不同类型公司的设计管理从业体验的采访,以及对10位不同职场环境下的全职设计师就设计管理方式问题的咨询,结合4期全职设计师职场问题的线上投票数据,对全职设计师职场生态进行总结。
关键词: 设计师,设计管理,集成生产型,附加营销型,薪资,团队规模
“为什么企业需要全职设计师?”这是我们在全职设计师价值观察这个项目中始终面临的核心问题。但是即使这么具体现实的问题,也因为缺少数据的支持而变得难以回答。得益于前期对外包设计的调研及站酷在设计行业十余年的积累,我们使用更感性微观的方式完成了对全职设计师价值的观察。由于全职设计师所属的行业、企业都十分分散,在这里呈现的更多的是一些侧面观察,希望读者酌情采纳。
为了获得比较全面的视角,我们分别以采访的形式找到了大型国企甲方、大型国企乙方、新兴产业、大型民营企业乙方等不同类型公司的设计管理者,也分别找到了10位在不同职场环境下的全职设计师,询问他们有关设计管理方式的问题,结合4期全职设计师职场问题的线上投票调查,对全职设计师生态的现状进行总结。
设计师与雇方关系
全职设计师与所在企业的关系分为生产型关系和营销型关系两大类,也可以称为集成型和附加型。
集成生产型关系是指设计是企业生产中的一环,最典型的如家具的生产厂家,其产品就是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设计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这种公司也可以称其为“设计驱动型公司”。
在这种关系里,因为设计是生产的核心要素,所以比较受重视。众所周知的苹果公司前设计师乔纳森·伊夫,甚至一度担任公司的首席设计官,成为决策者。设计师就是创始人或者CEO的设计驱动型公司,也十分常见。
附加营销型关系是指设计师只负责企业的品牌宣传、营销物料等内容的设计制作,并不参与企业核心业务的类型。这是大多数平面设计师的就职方向,一般在市场部、品牌部或者具体的业务线内。这种类型的设计师职位一般处于比较边缘、动荡的状态,对职业市场变动的抵抗性较弱。企业之所以在这些位置保留设计序列,与其说是重视设计的价值,不如说是出于快速响应和节约成本的考虑。很多企业逐渐利用外包来解决类似需求,同时,很多设计工具和创新的组织形式也正在蚕食这个部分的设计师职位,后文会分别展开介绍。
还有一个小类的设计师职位需要特别说明,即在设计公司或工作室就职的设计师。这个人群规模很小,也无法简单归类到集成生产型或附加营销型中去,本书更倾向于把此类设计师看作潜在的外包设计师,大多数此类设计师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都会开办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或公司,成为标准的外包设计师。
企业中的设计师占比
根据我们2021年对行业的观察,在设计参与或设计驱动型公司中,设计师占比为10%~20%,如图1-1所示。
图1-1 设计参与或设计驱动型公司的设计师占比(注:黄色部分为设计师占比)
在其他要素驱动的公司中,设计师占比为2%~5%,如图1-2所示。
图1-2 其他公司的设计师占比(注:黄色部分为设计师占比)
还有很多公司并未设置设计序列的职位。
设计公司或提供设计服务的乙方,因为设计就是业务本身,设计师占比可以达到80%以上,如图1-3所示。
图1-3 设计公司的设计师占比(注:黄色部分为设计师占比)
整个设计师就业市场呈现出一种初级设计师过度饱和、高级设计师极其稀缺的金字塔状态。
中国主要城市设计师薪资分布
在中国主要城市就职的设计师,有着鲜明的区间分布,如图1-4所示。超一线和一线城市的设计师薪资大多在1万~2万元之间,二线城市下降至5000~1万元,更下沉的城市,设计师的收入则降到了5000元以下。
图1-4 中国主要城市设计师薪资(单位:元)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这组数据并不能简单地解读为做设计就要去大城市,很多高薪的职位背后是更大的工作压力与更多的工作时长,以及更激烈的竞争和淘汰。但设计师职位的上限还是与所在城市息息相关,请结合下文的地理分布来选择设计就业的城市。在站酷对会员的调查中,设计师职位的地理分布如表1-1所示。
表1-1设计师职位的地理分布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超一线城市,是设计师最集中的区域。近年来,杭州、成都也逐渐成为设计师喜爱的就职地点。这些城市的设计师岗位都有着鲜明的区域特色。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在北京的互联网企业,大多也以媒体属性为主。上海作为经济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有实力的实业公司和金融集团,因此上海的设计师有着更好的商业融合度。广州是商业贸易的中心,尤其是对外贸易,在广州的设计师有更多的机会扩展自己的国际视野。深圳是四大超一线城市中新机会最充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比难以落户的北京、上海,以及相对本土化的广州,深圳更加开放。深圳有着IT软硬件、创新互联网、新能源企业等国家战略重点企业,适合有志于在科技创新中一展身手的年轻设计师。杭州的崛起主要得益于电商行业的发展及上海的溢出效应,适合计划往商贸方向发展的设计师。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近年来设计师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成都,设计师的职能更多表现为提供生活消费类方案的ToC设计。
设计师职位的时效分布
设计师作为协同性岗位,根据所处行业的不同,呈现不同的时效分布。比如,前些年的双十一电商节期间,设计的需求在短期内呈现爆发式增长,又在之后迅速冷却。单看年度内,3月份春节过后和10月份开学期间,由于应届生和在校生都在寻找实习机会,人才供应充足,设计师职位也呈现比较旺盛的状态。年底因为企业盘点和发放年终奖金,设计师职位整体供需下降。在考虑设计就业时,需要更多地考虑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周期性需求。
设计师所在公司类型与团队规模
设计师所在公司的类型与设计团队的规模分别如图1-5和图1-6所示,数据来自站酷2022年3月份的两项问卷调研:“你所在的公司类型”“你所在设计团队的规模”。样本数 N >2900人。
图1-5 设计师所在公司的类型
图1-6 设计师所在设计团队的规模(单位:人)
VUCA时代对未来设计师职位的能力需求展望
我们身处在一个VUCA的时代,波动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并存,幸亏设计本身正是对抗VUCA最好的工具。下面借助PEST分析来对设计师职业能力发展做一个展望,如表1-2所示。
表1-2设计师职业能力发展PEST分析
政治因素(Politics): 节能减碳,大国竞争。
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目前节能减碳和大国竞争已经是明确趋势。产业升级是节能减碳和应对竞争的国家战略,这个战略下,设计作为一个活跃变量,可以创造性地节约资源、创造需求、协助整体战略实施。
这需要设计师具备开放性思维、跨学科整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人事管理能力。设计师需要与产业做更深度的结合和理解,成为带动创新的因子,而不只是等待工单,完成指定任务。
经济因素(Economy): 全新媒介形态,全新组织架构。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剧烈,但是我们仍然从中看到了一个趋势:全新的经济形态正在孕育。从数字货币到NFT,元宇宙或将成为新的经济载体。
这需要设计师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力特长,去建构新的意义,同时积极借助新的媒介,与其他人进行充分的虚拟协作。设计在未来会越来越表现为一种说服力。
社会因素(Society): 人口老龄化加剧,国潮兴起。
人口老龄化带来全新的挑战和需求,国潮文化的兴起也在呼唤着设计师们的工作。
这需要所有设计师具备之前只有体验设计师才会重视的体验构建能力,以服务意识和社会沟通能力来完成服务设计,同时顺应时代需求,加强跨文化语境下的竞争力。
技术因素(Technology): 大数据技术与AI的普遍应用。
大数据技术下,需求的可见度急剧提升,AI的大规模应用也带来了更加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这需要设计师主动掌握计算思维,不再单凭主观臆断,而是充分利用数据和算法,加强认知、判断与决策能力。设计不是艺术,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综上所述,我们虽然很难从过往的现象中完全窥见未来设计职位的需求,但是同时也看到了设计逐步回归核心价值这不可阻挡的趋势。设计职能的核心价值如下:
(1)发现复杂的隐藏问题和内在需求。
(2)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带动其他要素参与。
(3)创造长期稳定的价值观,持续带来正向增长。
不管环境、区域、时间、雇主怎么变化,以上这些都是设计不变的核心。希望大家聚焦核心价值,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