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只是没认真做”

我以前有个同事,他的口头禅是“我只是没认真做,要是我认真做,×××也不是我的对手”。

每一次跟他沟通,说他哪里该改进,他都这么说:“强哥,你别老提小张,我是没上心啊,下次我认真做,肯定比小张做得好。”“强哥,老李也没我学历高,我这次没认真,以后一定会更好的。”

要说态度也算诚恳,但是问题总是得不到改进。每次他都承认错误,都说自己不够认真,以后能做好,但是一直也没做好。后来……

每次说到这样的话题,总有人说,年轻人总是会犯错的,你们那么不宽容吗?

其实,我认为职场新人也好,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也好,犯错误都是难免的,做的东西有时候达不到领导的要求也不是不可饶恕的。

问题是怎么面对问题,怎么面对错误,怎么成长。

有三年经验的程序员一定好于有一年经验的程序员吗?

我们招聘的时候,一般都会看一个人在一个领域里面工作了几年。比如招程序员,我们经常会说,3年以上的iOS程序员,或者有5年经验的C++程序员,等等。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标准。

这意味着我们认为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干了几年以后,他应该有相应级别的经验和水平。往往有3年经验的程序员比有1年经验的程序员水平更高。但是,事实上也不尽然。

我在20年的职业生涯里,至少有10年在带团队,招聘和管理了很多程序员。有一半人的水平是跟他们的从业时间比较相关的,对这些人来说干3年比干1年强得多。

还有一半人又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人只有1年经验,但是能力秒杀有3年甚至5年经验的程序员。还有一种人有了5年甚至10年的经验,但是做事情还不如一个刚入行的小朋友。

为什么呢?

在于你肯不肯学习。

我初中刚学编程的时候,能找到的唯一的学习资料就是学习机自带的一个Basic(基本)手册。但是我对它极其痴迷,几乎把那本手册翻烂了,每一行代码都被我打进学习机里试验过。然而在我上大学之后,国内的互联网才兴起。那个年代只要你肯学就可以比其他人更厉害,但是毕竟信息匮乏,学习起来非常艰难。

现在则完全不同。只要你肯学习,肯去寻找,哪怕是在一个偏僻的城市甚至农村,你都可以找到北大的视频教程,你也可以跟着斯坦福的教授学习“机器学习”课程。各种各样的免费学习资料,视频、文档满天飞。如果你想学,不需要在一个项目里面待三年,你自己就可以学习到其他人不了解的细节。

如果你特别优秀,又进入了竞争比较激烈、技术比较厉害的公司,那你的成长速度就会非常惊人。

而那些干了五年十年混得还不如刚进职场的孩子们好的人呢?那些人往往进入一家公司后,就觉得自己进了避风港,觉得自己只要满足公司的需求就好了,就开始故步自封,那么干了五年十年当然也没有任何用处。

一定要进入一家厉害的公司才能成长吗?

总有人留言问我,说自己没本事,进不了厉害的公司,进不了厉害的公司就没办法成长,该怎么办?

其实这样的问题根本不存在。当然,如果你进了厉害的公司,公司发展得很快,确实容易推着你进步。但是如果公司没有太多技术需求,你自己也是可以进步的。

2001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自信心不足,没敢去北京闯世界,就在天津投了一份简历,进了一家电子厂做网管。整个公司只有我一个人会写程序。那么我跟谁学?

公司也不需要做什么软件,我在公司做的几个软件,工资管理系统、食堂管理系统,都是我主动请缨做的。事实上,公司觉得还不如花点钱找外包呢。

那么我怎么学习?

我业余时间还不是自己喜欢什么技术就学什么技术,经常自己写一些程序做试验。不是说有人逼你做事情你才能学习。我那个时候最喜欢C++Builder,我就天天写C++Builder的程序。

后来,当我离开天津,去北京求职的时候,刚好看到某家公司招C++Builder程序员,我一去面试就成功入职了。

那家公司就是做电子词典“文曲星”的金远见公司。

在金远见我认真地工作,主导了PC端连接软件的整体重构。但是业余时间,我还在研究VC++和浏览器插件系统。后来金远见遭遇大的变故,大裁员,我拿了一笔补偿金,在家里天天打游戏上网。那时听说了二六五公司招人,他们需要用VC++,而我当时在北京圈子已经有点名气了,就被人推荐进了二六五。

在二六五的时候,我一边做公司的事情,一边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好玩的技术,比如J2ME,JavaSE,等等。这个时候,我的朋友霍炬找到我,说他的朋友在搞一个创业项目,找到了他做技术,还缺一个技术人员。而我当时已经会做浏览器插件了,那个项目正好需要Outlook插件,行业里面没几个人会做。

霍炬问我能不能做,我找了文档一看,觉得Outlook插件本质上跟浏览器插件没啥区别,于是我就答应下来了。

这就成了我业余参与的第一个创业项目。这个项目虽然没成功,但是打下了我和霍炬后来合作的基础。

我几年后离开了二六五,之后一度只靠给朋友的创业项目做咨询维生。一次跟霍炬、韩磊的饭局上,他们问起我在做啥,我说辞职后在做一个简单的咨询工作,钱不多,凑合吃饭。霍炬说他刚刚辞职,也准备做点简单的咨询工作。于是,我们一拍即合,成立了一家技术咨询公司。后来,我们的业务涵盖了饭统、点评、FTChinese、六间房等国内知名公司。而做技术咨询需要的技能也不是二六五公司当时需要的,都是我和霍炬在业余时间自己做网站、自己做项目学习的。

创业期间,我自学了Java和Lucene,我们写了一套搜索系统,用它开了另外一家公司。在做这两家公司之余,我发现Android和iOS两个系统都有了SDK,我就都去认真学习了。后来我更喜欢iPhone,就专心学iPhone开发。

学了一个多月,有道公司的一个副总找到我,他们当时在国内找不到iPhone开发者,于是我帮他们做了有道词典iOS的第一版。

后来,我和霍炬、余晟老师先后加入盛大。盛大是因为我们做的搜索系统而招募我们的。但是我进公司的时候说,我想把精力放在iOS上,我们的老板欣然答应了。因为那个时间点iOS人才更加难得。

就我20年的工作经验来看,我几乎每换一个公司都会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技术来求职。所以,可以说,任何一个公司对我后来的职位的影响都不大,全靠我自学的技术。

我成长的要点是看准一个或者几个方向,持续不断地努力,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和尝试。

只有亲自做的经验才是经验

我从2015年开始认真地写公众号,那一年写了200多篇,30多万字。公众号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的收入,但是做起来也很难。一开始是最难的。我写了几篇,没多少人看。大多数人当时都说,公众号的红利期已经过了。只有冯大辉一个人说,公众号的红利期还在,现在写还是好时候。

最后,我相信冯大辉说的,因为他的公众号的阅读量一直在上升,他也一直都在写。我2002年开始写blog(网络日志)的时候,就看到冯大辉一直在写blog。这么多年,我们都一直在写。

而很多当年看好或不看好blog的人,早就不写了。很多说公众号红利已经不在的人,我了解了一下他们,他们根本就没写过,或者写过几篇,没有多少人看就再也没写了。

后来,从2016年到2021年,每一年都有人说公众号没前途了。但是从我的经验来看,这几年我从公众号挣到的广告费用并没有降低。而且我也看到不断地有新人涌现,比如“桥下有人”“半佛仙人”。他们比以前公众号刚刚兴起时流行的公众号作者们更会写,更会把握话题方向,流量更大,赚钱也更多。

但是,不管啥时候,只要你聊公众号写作的话题,总有人跟你侃侃而谈,红利期已经过去啦,价值不在啦,新的机会是小红书啊,新的机会是抖音啊。

这些观点的对错我们暂且不论。上次在一个演讲后,有人问我现在要做公众号该怎么做。我发表了一堆观点。然后有人站起来说不建议大家做公众号,应该做小红书,滔滔不绝说了10分钟。然后,我问他:“你做过公众号吗?做过小红书吗?有多少粉丝?”他对我提出的问题很诧异,说:“我没做过啊。”

我说:“你没做过怎么知道这么多?”

他说:“我看×××和×××说的。”

我笑了笑,心说:×××和×××的文章,我们自己不会看吗?需要你来词不达意地复述一遍吗?

我做YouTube视频的时候也是如此。我做了82个视频,有2万次订阅,单个视频最高的播放量是12万5千多次,总共有66万次播放,挣了近2000美元。

虽然还很初级,但是我已经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内容。我做过访谈,做过科普,我甚至买了绿幕做了抠像。我试过各种YouTube的SEO(搜索引擎优化)手段。

然而跟人聊到怎么做YouTube视频的时候,我总是被人教导。

“你应该这么做。”

“你做一期×××就火了。”

“你要是做的时候旁边坐个美女就火了。”

“YouTube的推荐机制是×××,你只要这么做就火了。”

…………

当年去问这些大明白,他们在哪个平台做视频,YouTube、B站、西瓜,抖音视频也可以啊。他们往往会告诉你,他们啥也没做过,不过研究过。

虽然武功盖世,但是从未下场比试过。当然,因为从未下场比试过,所以武功也一直盖世。

上个月有个女孩跟我说,现在做公众号、做YouTube都过时了,要做小红书了。

我问她小红书该怎么做呢。她自信地跟我说,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一个月粉丝就能过万,三个月就能接到商单,收入多少多少。

我问她做过吗,她说还没,但是她准备做,一个月后她给我晒数据。

一个星期还没到,她在微信上找到我,诉了一堆苦。说她第一次录视频,录了七八遍才成功。发现别说妙语连珠了,照着稿子念的话,录出来看上去呆若木鸡;没有稿子的话,时不时卡壳;做了一个提纲放在眼前,但是录着录着还是跑题了。

最后好不容易搞了七八遍录出来了,学习剪映怎么加字幕、怎么加片头片尾就费了老大劲。

全部都搞好了,发到小红书,无人理睬……有几个评论也都是在喷她的观点不够客观的。

她心灰意冷,说:“Tiny叔,可能我不适合搞视频……”

你别说,我见过好多喜欢说“我只是没认真做,要是我认真做,×××也不是我的对手”的人,他们认真做起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不是幻想成功得太早,就是放弃得太早。认真起来无敌,但是他们认真不起来啊。 BKX9pIHzhRZc02ncuHXPzD+NEJyM7BXcIAjurRdTsgc8PHOiiBRTDw64/1oFdWe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