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大楼”“十大堂”的京菜多是由鲁菜演化而来的,并不是传统的北京菜,而传统北京菜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麻豆腐。
在过去的北京菜馆,老板感谢你来消费不送果盘,会送一道菜单上没有的菜——麻豆腐,可见北京人对麻豆腐那是真爱。
其实麻豆腐并不麻,之所以叫麻豆腐,是为了区别黄豆做的豆腐。它由做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发酵而来。其中的汤汁做了豆汁,中间那一层暗绿色的粉浆装进布袋煮熟后,就是麻豆腐。
在过去,东直门四眼井粉房①出的麻豆腐才是最正宗的。这么一道上不了菜单的食物,竟然还有三大流派。
麻豆腐好像只能炒着吃,不过各家各户的炒法却不相同,有的人喜欢用猪油炒麻豆腐,有的人喜欢用羊腰窝油或是羊尾油炒麻豆腐。
还有的人喜欢用素油炒麻豆腐。但麻豆腐略带发酵的酸味劝退了不少吃货。
而爱它的人真是爱得死去活来。
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就是麻豆腐的忠实粉丝。
更厉害的是,在1994年的全国第一届清真烹饪大赛中,麻豆腐居然在“色、香、味、形”上战胜了各路清真美食,夺得了冠军。
炒后的麻豆腐盛到盘子里,用铁铲拍成个墩儿形,用勺子在墩儿的上头压出个小窝儿来,把青韭段撒在小窝儿的四周,给这丑萌的麻豆腐点缀上点点青翠。最后浇上炸好的辣椒段,吃到嘴里咸酸辣香、醇厚滋润。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第一次吃也能受用这个味道了。
过去北京有“三大怪”,其中一怪就是“豆腐比肉卖得快”,可见北京人对豆制品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麻豆腐、豆汁、臭豆腐、豆腐脑、豆泡汤……就连地名也要加里“豆腐”俩字,豆腐池胡同、大豆腐巷、豆腐巷,可真是太“豆”了!
北京人在吃豆这件事上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不仅豆腐被变着花样做成臭豆腐、冻豆腐、豆腐乳,就连其他豆制品也都成了北京餐桌上的美食。下饭神器麻豆腐是用豆渣做的,还有让外地人闻风丧胆的豆汁也是制作绿豆粉丝剩余的残渣发酵后产生的。一块普普通通的豆腐,在北京人的餐桌上却能变换出各种各样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