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跨界成长起来的“硬核”教授

乔丹·彼得森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北部酷寒的荒原长大,为了生存,他做过洗碗工、加油站员工、厨师、养蜂人、油田工人、铁路工人。因为兴趣,他曾驾驶碳纤维特技飞机在高空进行特技飞行,和一群宇航员探索亚利桑那州的一个陨石坑,受邀加入加拿大“第一民族”并获得了族名。

相比丰富多彩的个人经历,彼得森的求学之路与职业生涯则完美展现了一名“学霸”的成长之路。1982年,彼得森获得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政治学学位。1984年,他获得心理学学位。1991年,他获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又在麦吉尔大学做博士后两年。离开麦吉尔大学之后,彼得森先后担任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

深受学生尊重的“学术咖”

彼得森与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的同事及学生联合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推动当代人对人格的理解。他在哈佛大学执教时,入围过极富声望的利文森教学奖。来到多伦多大学后,彼得森连续5年被提名为加拿大安大略省最佳大学讲师之一,被学生们评为“改变人生”的三位教授之一。

1999年,彼得森出版了经典著作《意义地图》。在书中,他运用包括神经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神话学等在内的大量跨学科知识来验证和描述宗教信仰与神话系统的结构。《意义地图》被加拿大公共电视台制作成13集热门电视节目,这也是彼得森成名的开端。

“世界舞台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2012年,彼得森开始在美国问答网站Quora上回答问题,迄今为止,他已成为“价值与原则”“教养与教育”两大板块下点击率最高的作者之一。而他在Quora上回答“每个人都该知道的最有价值的事是什么”这一问题,更是成为《人生十二法则》诞生的契机。

2013年,彼得森开始将在大学讲课的视频发布到YouTube上;2016年,他开通了播客并将其发布在YouTube上,探讨文化、宗教、神话与哲学等领域的话题,并与世界上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对谈,目前视频播放量累计超3亿次。

2018年,彼得森出版了第二本书《人生十二法则》。这本书甫一出版就风靡全球,雄踞60个国家的畅销榜。彼得森说,人类只要一适应幸福的状态,就又会开始觉得不幸福。我们所处的时代明明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繁盛和平的时期,但伴随而来的,却是有史以来困扰最多人的各种心理问题。

在书中,彼得森列举的12条法则,是他运用当代脑神经科学,融合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尼采的上帝之死、文学中的反乌托邦及边缘人格,与几千年前的神话、宗教及哲学思想相结合后梳理出来的结果。彼得森希望用人类几千年的集体智慧及崭新的科学发现来解决当代的冲突。但让这本书格外具有说服力,也真正让这本书成为全球文化现象的最大原因是,彼得森对这12条法则中的每一条都身体力行。在最难的道德问题面前,他选择“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做有意义的事,不要苟且”,这让他成为众矢之的,也让他被媒体誉为“世界舞台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深谙道家哲学的彼得森非常看重阴阳平衡的重要性,相信过犹不及,因此又在3年后出版了《人生十二法则2》。这本书振聋发聩地指出,虽然过度的混乱会给我们带来不确定性,但过度的秩序又会制约好奇心和创造力。因此,平衡现实中秩序和混乱两个基本原则才是重要的生活智慧,而我们在划分和追求它们的道路上也会找到深刻的人生意义。

如果说《人生十二法则》是现代人应对混乱、焦虑与倦怠的一剂良药,那么《人生十二法则2》将带领人们勇敢超越秩序的边界,在当下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实现人生破局与自我超越。这两本书连同《意义地图》,目前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700万册,影响了数亿人的生活,彼得森也因此成为“学术界的摇滚明星”。

外硬心软的“严父”

很多看过彼得森视频或者讲座的人都认为彼得森很像自己的父亲。一方面,他严格、权威、要求高而且高度理性;另一方面,他情感丰沛,愿意认真倾听,也发自内心地希望你过得好。

《人生十二法则》出版后,彼得森在全球130多个城市举办了巡回演讲,至少有50%的观众会在演讲后向他表示感谢。他们说,是彼得森教授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人生变好。一位年轻的听众曾告诉彼得森,两年前他刚刚刑满释放,穷困潦倒、无家可归,正是听了彼得森的演讲后才决心改变,如今他已经拥有了满意的工作和自己的公寓,妻子还在不久前生下了女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作为全世界参与人数最多的图书系列巡回演讲之一,彼得森在《人生十二法则2》的巡回演讲中持续发力,以尽可能地指导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更好的生活。

此外,彼得森创立的精神健康网站已帮助数万人纠正性格缺陷,深入了解和疗愈自己,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拥有更好的未来。 1FzscGk4WVTT3bQlMUtqY2cCYhQWuVZKVGEZ77cLDFSw9izgNBx3eKc57GcKdos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