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习是否要保持一贯性

我们是不是都确信这是真的?那哪能呢,我们从来没有验证过。而且,就算我们想要验证,也不知道该怎么去验证。可是我们仍然觉得像是有了保命符,能让我们的脑子在考试时也跟复习时“一样灵光”。实际上,事情也真差不多就是这样,尤其是到了期末考试那一周,每天都要考两门甚至三门功课的时候。那种高强度的压力往往能把我们的一切坏习惯都给逼出来,从巧克力到抽烟,从“脑维素”到啃指甲,要么就是一整箱可乐,甚至是比那劲道更厉害的东西。当你被考试逼进了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你还真愿意相信某种你喜欢的“学习辅助剂”能提高你的考试成绩,因为它的确能带给你莫大的信心和安慰。于是我们就都这么过来了。

因此就有了我们的“应考理论”:“脑维素,就是你用惯了的脑维素。”

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如今的我再回过头去看,仍然认为当初那些“应考理论”虽然纯粹是我们那帮学生的自圆其说,但那毕竟是在校学子能做出的最好的自我学习调整。那时我们还有好多光怪陆离的所谓“理论”,从恋爱到发家致富再到搞好功课,只是那些早都被我扔到了脑后。可是,千千万万的学生如今还在继续使用着他们自己发明的各种“脑维素”,而我觉得,这类东西的魅力之所以能持久不衰,其根源恐怕比单纯的“美好希望”要更深层一些,这类东西及其“理论”,其实跟我们从上学第一天起就反复听到的“好的学习习惯”的教导十分吻合:凡事要保持一贯性。

从20世纪初期开始,“保持一贯性”就成了各种教育指南的标志性指导,这一基本原则已经融入了几乎所有想当然的“学习好习惯”当中。要有固定的习惯、固定的日程、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专心学习,别的什么都不要管。在家里或者图书馆里找个安静的角落,大清早也好,深夜里也罢,每天都要在那里坐上相当长一段时间。“找一个安静的、没有任何干扰的地方学习”,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的学习指南开宗明义就是这句话。 不只贝勒大学,实际上不少大学的学习指南里都会有这样的语句,而且后面还有:

“培养固定的学习习惯,每次学习都要那样。”

“戴上耳塞或者耳罩,挡掉噪音的干扰。”

“如果有人劝你换个时间再学,不要听。”

……

诸如此类,都是告诉你要如何在学习时保持一贯性。

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借助“学习辅助剂”和“脑维素”之类的“应考理论”,究其根本也是这么一回事。在复习的时候,以及在之后考试的时候,都使用同样的“脑维素”或者说增强脑力的东西,这里的关键就是要保持一贯性。

而且,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这么做也是正确的。

一边学习一边狠狠糟蹋自己的身体,从各种角度上来说都等于浪费时间,千千万万的年轻学子往往在吃尽了苦头之后才会明白这一点。但是总的来说,如果考试时我们的心神状态能跟复习时一样,那么的确容易获得更好的成绩。

这么学就对了

学习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感觉、在哪里学、在什么地方学等,以及人的情绪状况、专注程度、直觉感触等,都会对考试成绩产生影响。

如今,针对这些影响的科学探索不仅包括对内在心神状态的探究,也包括对外部周遭环境的探究,这些探究已经揭示出学习中我们不曾注意到的、极其微妙的不同侧面,如果我们能对这些成果善加利用,必将大幅提高我们对时间的利用率。不过很有意思的是,这些科学成果也摧毁了多年来要“保持一贯性”的传统教诲。 yw+4FR6WNX4mUefQALhoAJtuovEGv2ie/8ol36IR6qXFy9cqShIw9PJyVe33gz4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