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象预告

8月重要天象预告
HIGHLIGHTS

□ 伊蒽

8月10日 水星东大距

8月里,水星一直是昏星,但高度并不高,10日达到东大距,日落时水星位于西北方天空,地平高度只有约11°,亮度约0.3等,观测条件一般,倒是东大距之前,月初的几天,高度更高一点。从下图可见,今年水星共有3次东大距,4月那次观测条件是最好的,另外两次日落时水星的地平高度都只有11°左右,只有空气条件特别好的情况下才能看到水星。

0

2023年日落时水星在西方的位置示意图(北纬40°)

8月21日 角宿一合月

8月21日傍晚日落后,月龄4.6日的一弯蛾眉月在西南方低空十分漂亮,仔细看月亮南边有一颗亮星,那是室女座的角宿一。这一次角宿一合月发生在21日傍晚,正好适合我国观测,角宿一在月亮南边约1.5°,亮度0.95等,散发出蓝白色的光芒。实际上,角宿一是一颗温度很高的B型巨星,在夜空中最蓝的恒星中,角宿一作为一颗1等星赫然在列,蓝色给人冰凉的感觉,在炎热的夏夜,看着角宿一会不会感到凉快一些了呢?

0

8月21日傍晚西方天空示意图

8月12日-13日 英仙座流星雨极大

英仙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因为极大日期在温暖的暑假,因此最受大家的欢迎。今年英仙座流星雨又恰逢残月,月光对观测几乎没有影响,可谓天时地利,不可不看!

英仙座流星雨的母体是109P/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活跃期从每年7月中旬延续到9月初,极大日期发生在8月12或13日。

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极大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13日下午至夜间,因此13日晚上观测是最好的时机。辐射点虽整夜不落,但前半夜高度较低,后半夜辐射点升高后,流星数量会增加,预计每小时天顶流量(ZHR)可达100,根据观测者所在的纬度和观测时间不同,可见流星数大约为每小时几十颗。13日的月相为残月,被照亮的部分仅6%,14日天亮前2小时升起,对观测流星雨几乎没有影响。

流星雨的流量一般上升阶段较缓,而顶峰过后则迅速下降,因此12日晚间到13日凌晨也有比较可观的流星雨,发烧友们也不要错过12日夜晚哦!

0

2018年的英仙座流星雨,摄于内蒙古苏尼特右旗 摄影/阴浩

0

英仙座流星雨辐射点如图所示,对于北半球中纬度或更高纬度地区,辐射点永不落下,后半夜越升越高,观测条件越来越好。13日-14日月相为残月,天亮前升起,对观测影响不大,是一次观测机会很好的流星雨。

8月27日 土星冲日

一年一度的土星冲日将在8月底到来,27日冲日前后,土星亮度达到最亮,约0.3等,视直径达到最大,土星本身视直径19″,土星环的宽度达到44″。此时土星位于宝瓶座,午夜位于正南方,整夜可见。

土星与地球的会合周期为378天,即每1年13天左右就冲日一次,因此土星冲日几乎是每年的固定“演出节目”。土星是太阳系中最漂亮的行星,它宽大明亮的光环即使用小望远镜也能轻松看到,因此如果你有一架望远镜,一定要在8月下旬看看这一年中最大最亮的土星。如果你的望远镜口径大于10cm,将倍率增加到100倍以上,你还有机会看到著名的卡西尼环缝。除此之外,至少8颗土星的卫星,在爱好者级别的望远镜中是可以看到的。

在土星约30年的公转周期中,每年我们所见的土星光环倾斜角度是不同的,每隔15年,土星光环便以最大角度朝向我们,同样每隔15年,当光环侧面对着地球时,就会看到土星光环“消失”了。近几年,土星光环的倾斜角度逐年减小,看上去光环越来越窄,今年冲日时,土星光环倾斜角度约为10°,北面朝向我们。2025年3月,土星光环将短暂地“消失不见”。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在土星冲日期间注意,即光环会在冲日时显著变亮,这是因为阳光直射光环中的无数碎片时,我们看不到任何碎片的影子,整个朝向我们一侧的光环全部被照亮,这个现象也称为Seeliger效应,这种现象只在冲日前后的几个小时最为明显,想观测的读者要精心计划一下,本次冲日的时刻是27日傍晚,因此在27日晚间观测最为合适。

0

每隔15年,当光环侧面对着地球时,就会看到土星光环“消失”,摄影师Alan Friedman在6年中拍摄的土星照片记录了这个过程

0

土星在2023年中的运行轨迹图(圆标记为每月15日0时位置)

0

土星光环的倾角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蓝色曲线代表在地球上观察,土星光环倾角相对于观察者的变化,角度为正值时代表看到的是光环北面,负值代表看到的是光环南面。红线代表在太阳处观察土星光环的倾角。

0

这组拍摄于2011年土星冲日前后的照片显示出冲日时(上图)的光环明显变亮,这也称为Seeliger效应 摄影/Christopher Go

8月31日 “超级月亮”、“蓝月亮”

“超级月亮”的说法始见于1979年,是占星师理查德·诺勒提出的,如今,人们把近地点附近的满月称为“超级月亮”。虽然月亮远近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但这的确唤起人们对观测月球的兴趣,“超级月亮”就渐渐流行起来,成了大家每年期待的事件。

月球的公转轨道是个椭圆,月球与地球距离大约在36万到40万千米之间变化,由此带来的月球视直径在29′20″至34′6″之间变化,因此最大和最小的满月直径相差大约14%。这个差异普通人用肉眼观察很难察觉,但训练有素的观测者依然能感到不同满月的大小。

今年的“超级月亮”有两次,恰好都在8月,并且这两次“超级月亮”的大小相差无几。第一次是2日凌晨的满月,与过近地点时刻相差11个多小时,视直径达到33′39″,在1日晚上观测比较合适;第二次满月,望的时刻在上午9点多,与过近地点时刻相差9个多小时,此时的视直径达到33′01″,这样看似乎不如8月初的满月大,但是当我们在30日夜间观测月亮时,正好是它过近地点的时间,此时月相几乎与满月无异,而此时的视直径达到了33′47″,超过了8月初的满月。

当然,这区区几角秒的差距,肉眼完全感觉不到,因此8月的这两次满月都是当之无愧的“超级月亮”。

“蓝月亮”也是一种来自西方的说法,并不是指月亮的颜色是蓝色,而是指一个公历月中出现的第二次满月。这与颜色没有任何关系。蓝月亮在西方有“罕见的事情”的意思,或许因为一个月中出现两次满月的情况的确不多见,才得此名的。

月亮的朔望周期为29.5天,而一个公历月通常是30或31天,因此一个月中有两次满月是很正常的,大约每2-3年就会出现一次一个月里有两次满月的情况,即“蓝月亮”。那么,8月底这次多重“意义”的满月,能否将你的目光吸引到天空中来呢?

0

今年2月5日(年度最小满月)与8月1日、8月30日晚间两次“超级月亮”的大小对比示意图

0

2022年至2024年地月距离示意图,图中的纵坐标为地月距离,单位是万千米,向上数字减小,代表距离月球距离地球更近。图中的圆标记是满月的日期,满月越靠近图的上方,越接近“超级月亮”。可以看到今年8月有两次满月,是今年最大的两次满月。而下一次“超级月亮”将发生在明年9月。大约每13个月出现一次“超级月亮”。 LjZOqk5lX+VRjLInsvrtvbVooTwkygTHfaTHcPMf55Yk+yT+nZmrVN8D6o6665m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