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三伏的某一天,又是一个40摄氏度的高温天。在凉爽的空调房里,我从书柜里找出了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出版的《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一书阅读起来。这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写的书,他书里所讲的,就是当下人类正在遭遇并且会继续遭遇的困境,如果不采取解决措施,人类将面临巨大的气候危机。有消息说,我国进入三伏天后,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发布十几天的高温预警。而中国各地民众从6月开始,已经经历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6月以来到7月16日入伏前,中国平均高温日达5.3天,为60多年来(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2022年夏天,北半球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最高纪录。在美国,自6月以来,多个地区经历了四波热浪袭击。英国召开紧急内阁会议,讨论有史以来第一次因极端红色高温警告导致的“国家紧急状态”。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从2006年起,连续16年发布《全球风险报告》。2022年发布的报告同过去5年一样,把“极端天气”持续列为全球面临风险的第一位。也就是说,气候变化已经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风险,适应气候风险也是人类的重大挑战。
盖茨在这本20多万字的书里提到的问题,比我们从新闻报道中看到的和听到的要具体得多、详细得多。他用生动的文字、扎实的数据、清晰的逻辑、流畅的行文,把温室气体的危害及人类的对策娓娓道来,此时此刻阅读此书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书里涉及的内容繁多、覆盖面广,我仅就书中的四个观点写下心得。
···
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涉及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的多寡与全世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比尔·盖茨认为,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风险。比尔·盖茨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专家的支持下,花了10年时间研究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探讨了科技创新与绿色投资机会,给世界提出了解决方案,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成书,题为《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2021年8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报告称,随着气候危机的发展,预计会出现更极端(和更强烈)的气象现象,如热浪、暴雨、水灾、干旱,问题在于采取措施扭转这一趋势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这种变化的确与气候变化有关,是由人为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也就是说,是由人类燃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时排放的温室气体引起的。极端高温是气候危机最明显的痕迹之一,但平均气温也有所上升,已经比工业化前高出1.2摄氏度。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人类的重大危机。关于气候变化的现状,盖茨告诉我们两个触目惊心的数字。第一个是“510亿”,即全球每天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大致吨数;第二个是“0”,即人类躲避气候灾难需要达成的温室气体“0”排放的目标。两个数字的巨大差额警告我们,如果不加以控制,人类若干年后可能遭遇灭顶之灾。有消息说,在下一个10年或20年,气候变化对经济造成的破坏相当于每10年暴发一次与新冠肺炎疫情规模相当的流行病。人类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致使地球温度越来越高,温度越高,人类的生存越困难。如果我们这个世界仍然延续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模式,那么到21世纪末,情况会更加糟糕,因而很难再谈人类的繁荣发展。
气候变暖对地球物种的生存影响巨大。盖茨认为,气候变暖会导致地球出现六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异常炎热的天气会增加;二是风暴会越来越强,干旱、暴雨、飓风、洪水会层出不穷;三是火山爆发将会更多、更频繁;四是海平面上升将会加快,沿海低洼地带将被淹没;五是会对动植物繁衍生长产生负面作用;六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恶劣影响,从而导致粮价上涨。这些年来,全世界的居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些影响。
盖茨认为,要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要想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人类目前需要痛下决心,采取有效措施停止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他在书中表示,“18世纪中期以前,地球上的碳循环可能处于大体平衡的状态”。但自此以后,西方工业化国家开始燃烧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由储藏在地下的碳构成的。人们把它挖出来燃烧使用,排放了额外的碳,增加了大气中的碳总量。人类文明与经济发展需要燃烧越来越多的化石燃料。书里说,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英美等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碳排放大幅增加,“世界上最富裕的16%的人口产生了全球近40%的排放量(这还不包括在其他地区生产但在富裕国家消费的那部分产品的排放量)”。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像最富有的16%的人那样生活,这个世界将会发生什么?后果难以想象。而实际情况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逐步富裕起来,按照测算,到2050年,全球能源需求还将增加50%。即使富裕国家能够奇迹般地出现零排放,也无济于事,因为世界上希望过上好日子的国家还会依循富裕国家曾经走过的碳足迹,继续进行碳排放。
盖茨认为,人们追求富裕生活是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他概括地从西方近代以来工业化进程中的电力生产与存储、生产和制造、种植和养殖、交通运输、制冷和取暖五个方面来讨论发达国家在追求富裕生活的道路上,其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对大气产生的影响。盖茨设定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为100%,其中电力生产与存储占27%,生产和制造占31%,种植和养殖占19%,交通运输占16%,制冷和取暖占7%。100多年来,西方少数先富裕起来的国家的工业化,通过这五个方面向大气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西方工业革命后,许多过去用水力、马力等作为动力的设备变为电力后,电力驱动机器、汽车、轮船、火车等运行,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空调、电冰箱、私家车的普及在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电,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当前全世界发电的主要原料是煤、天然气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它们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力。目前,化石燃料发电占全球发电量的2/3,要在不改变生活方式的条件下减少碳排放,任务艰巨。在富裕国家,由于电价低廉,人们用起电来毫无节制。比如美国等富裕国家,90%以上的家庭都装有空调设备,而在世界上最炎热的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还不到10%。
19世纪90年代以前,化石燃料在世界能源消耗中的占比还未超过50%,主要是西方富裕国家在使用,它们通过使用化石能源而完成了能源转型,早于中国等后起工业化发展中国家起码100年。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富裕国家向地球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那时候,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可以帮人干活的动物,比如牛、马等活物,以及燃烧的植物。中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完成这一能源转型。在亚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一些地方,这一转型甚至还没有开始。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工业化、追求富裕生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已经被西方富裕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严重污染的地球。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完成了一个壮举——让数亿人脱贫,而这一成就部分得益于廉价建造燃煤电厂。中国企业大幅度降低了燃煤电厂的建设成本,降低幅度达到惊人的75%。今天中国正在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为世界做出贡献。从人均水平看,美国人使用化石燃料提供电力的占比在全世界最高。盖茨在书中表示,“就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言,一个肯尼亚人仅相当于一个美国人的1/56”。
一些西方富裕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执行和它们一样的减排份额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道德的。那么如何处理?盖茨认为,一是开发创新技术使用清洁能源,二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差别性减排。碳排放是随着人们的生活变好而增加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想借助制造业来助推经济发展。盖茨认为,如果这些国家就像其他富裕国家已经做过的那样选择建造燃煤电厂,那么必将迎来一场气候灾难。因此,他建议富裕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创新来增加新的能源供应,比如推广清洁能源。他认为,美国等西方富裕国家通过创新推广清洁能源达到“零碳”目标相对容易,但发展中国家这样做就显得任务非常艰巨,需要富裕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支持。电力是改善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指标,全球还有8.6亿人没有用上电,其中一半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增加这些人的电力供应,是改善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盖茨认为,在不考虑人口增长和世界富裕国家增多的情况下,到2050年,世界电力供应将需要增加3倍以上。鉴于今天地球上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西方富裕国家100多年来积累的,如果今天在减排义务上把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富裕国家放在同一个标准上,显然会让发展中国家无法通过工业化走向富裕,这是不道德的。
盖茨认为,应该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的减排义务安排。从全球看,一些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工业化,它们在走向富裕的过程中还会像西方富裕国家那样排放温室气体。在多次关于气候谈判的国际会议上,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上不讲历史,只讲增量不讲存量,简单要求发展中国家与它们的减排标准一样,如果是这样,那就是试图阻断处于经济阶梯底层的人的上升通道,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不能因为富裕国家已经排放太多的温室气体,就要求贫困的发展中国家不发展工业和制造业,而让这些国家继续穷下去。西方富裕国家应该通过资金支持、技术创新推动使用清洁能源,帮助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让低收入群体沿着经济阶梯向上攀爬。盖茨在书里表示,为了让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减少排放,需要通过创新、开发清洁能源来减少排放,即富裕国家可以在不加剧气候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创新来帮助贫困人口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盖茨认为,这个世界上的贫困人口基本没有做任何导致气候变化的事情,但他们所承受的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却最大,而这个冲击是西方富裕国家的工业化过程造成的。对美国和欧洲地区相对富裕的农民来说,气候变化带给他们的只是一些麻烦,而对非洲和亚洲地区的低收入农民来说,气候变化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因此,为了避免灾难发生,世界上的碳排放大国(一些富裕国家)必须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西方富裕国家是问题的主要制造者,它们工业化在先,碳排放的历史悠久,因此更有道义和责任帮助贫困国家,而不是同它们一道拉平减排责任。
盖茨在书里对中国在碳减排上的担当和努力进行了积极评价。他说,碳排放的减少在非洲和亚洲最为艰难。它们正在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付出了艰巨的努力。盖茨认为,中国在制造业发展中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是负责任的。比如,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自2014年起,为应对各大都市市区不断恶化的雾霾问题和飙升的有害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中国政府发起了多项行动计划,包括为降低空气污染设定新的目标,禁止在人口密集城市周边建设新的燃煤电厂,以及对大城市内非电动车的使用施加限制,等等。短短几年时间,在特定类型污染方面,北京降低了35%,拥有1 100万人口的保定降低了38%”。同时,在恢复生态系统方面,中国也走在世界前列。他表示,“中国已经把大约1/4的陆地划为关键自然资产,并将在这些地区优先推进保育和生态系统保护工作”。书中还说:“2008年,中国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向了绿色项目。”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努力与成果显而易见。
中国在清洁能源创新上做出了努力和贡献。盖茨认为,继续在化石能源结构下实现碳的“零排放”是不可能的,但通过改变燃料结构,以新的清洁能源替代一部分化石能源,使碳排放逐步减少,形成“近净零排放”是有可能的。中国在清洁能源创新上花了大力气,成果可圈可点。盖茨认为,中国利用技术创新在清洁能源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中国大规模投资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到203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风能发电第一消费大国。中国在太阳能发电上也发展很快,核能建设也卓有成效,水能发电也多有建树。中国在创新使用清洁能源上下了不少功夫。另外,鉴于盖茨书中的观点,参考国内专家的建议,我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在碳减排上我国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者的大国担当和作为。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主动提出“双碳”目标,将使碳排放出现历史性转折,这也是促进我国能源及其相关工业升级,实现国家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的能源革命,意味着要将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转变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
第二,抓住能源转型的机会,促进我国清洁能源新型工业体系的形成。中国的地下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供给以煤炭为主,在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6%,石油消费占比20%,天然气消费占比8%,新能源消费占比16%,形成以煤炭为主的“一大三小”格局。有专家指出,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时,我国能源发展将以新能源为主,力争实现中国“能源独立”。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将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和未来能源的基石。预计21世纪中后期,世界将全面进入新能源时代。我国可以依靠“洁煤、稳油、增气、强新”推动能源转型,建立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储能、碳工业、智慧能源等新型工业体系。有报道认为,清洁能源工业体系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四种:一是地热工业体系;二是建设以绿氢为核心的氢工业技术体系;三是建立碳工业体系,以碳捕集与封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为核心的碳工业技术体系,包括碳捕集、碳运输、碳驱油、碳封存、碳产品、碳金融等全新产业;四是可控核聚变。通过能源转型,从目前化石能源占比大于80%,努力争取到2060年形成新能源占比80%以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占比低的“三小一大”结构,实现两个“80%”的历史性转换。
第三,抓紧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运行,将是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双碳”目标的积极行动。西方一些富裕国家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运行了30年。10年前,我国就对利用市场机制来推动温室气体减排进行了试点。一些城市开办了地方性碳排放权现货交易市场。2021年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上线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包括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目前,我国已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现货市场,但相关的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市场还没有出现。据悉,碳排放权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市场正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中紧张准备,希望能够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开展碳排放权的相关衍生产品交易,促进碳排放权交易的对冲和风险管理机制早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