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为什么应该阅读“传奇投资人的智慧”系列图书?

作为现代股票市场历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投资人,沃伦·巴菲特在谈及投资时说道:“它很简单,却并不容易。”他的最佳搭档查理·芒格也说过非常类似的话:“想出一个简单易行的想法并认真践行它。”他们的价值投资理念其实都源于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倡导冷静、理性的投资风格。他说:“最好的投资决策应该基于实际价值,而不是时机。”

成功的投资并不神秘。我们在“传奇投资人的智慧”系列图书中介绍的许多策略都基于巴菲特、芒格和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这些策略都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知道它们是如何起作用的,然后自始至终地坚持将这些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在本系列图书中,我们从每个传奇投资人的经历开始介绍。你很快就会发现,早年的生活往往深刻地影响着投资大师们的发展。沃伦·巴菲特童年的逸事几乎成为经典:小巴菲特遍访邻居,以每瓶5美分的价格售卖可口可乐。

在此之前,他在祖父的杂货店以25美分的价格购买6瓶装的可口可乐。他的计算方式如下:投资25美分,收获30美分的销售额(5美分/每瓶×6瓶),利润率为20%。据说,这20%的利润率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巴菲特在此后的业务中一直寻求同等水平的回报。

虽然你无法拥有那些伟大的传奇投资人的童年记忆,但是你可以从我们的书中了解到那些曾经的普通人是如何成功的。之后,我们还将向你展示他们在投资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告诉你巴菲特、芒格和格雷厄姆是如何采用相应的策略取得成功的。

在过去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中,诸多顶尖的专家都曾经找到过成功的方法,我们为什么还要尝试自己发明一种全新的、未经检验的投资策略?模仿大师的投资策略并不是一件需要觉得羞耻的事情。相反,认识、理解和重新实践成功的策略是一门艺术。只根据自己的想法行事,忽视来自前辈和大师的经验,是很容易犯下重复性错误的。要知道,这些前辈和大师可是经过事实验证的成功的投资家。向最成功的人学习,可以避免走弯路。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要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全盘复制著名投资家的行为,而是说你要理解他们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特兰·格里芬在他的著作《查理·芒格的原则》一书中写道:

没有人能成为查理·芒格,就像没有人能成为沃伦·巴菲特一样。重要的不是为了像赞颂英雄一样赞颂某人,而是要思考芒格是否像他自己的榜样本杰明·富兰克林那样具有我们想要效仿的品质、特点、方法或生活理念,当然这些也许只是一部分。正是基于这样的可能性,芒格阅读了数百位人物的传记:从他人的成功和失败中学习,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和智慧的最快方法,同时你又无须亲身体验。

最后,如果你暂时还没有从股市中获得收益,查理·芒格建议你坚持下去:“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往往是最难获得的。”

祝你阅读愉快,并在未来的股市生涯中获得丰厚的收益。

海因茨·温克劳
罗尔夫·莫里安 wSobePWXID+uJHumWZ/C0G1mrnC0uAw/HNJroFqTrWA+TqeSpcmCryBJmEeW5Hup



第一部分
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行业的奠基人

格雷厄姆之所以能成为证券分析行业无可争议的开山鼻祖,是因为分析师这个职业在他之前并不存在,在他之后,人们才开始为这个职业命名。

本杰明·格雷厄姆被认为是“华尔街的开山鼻祖”,因为他不按惯例,根据内幕消息和市场风潮来购买股票,而是根据公司的内在价值做出购买决策,因而他彻底改变了股票投资。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了一种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方法,也称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非常可靠,它几乎可以消除购买股票的高投机性风险。应用这种方法,格雷厄姆和他的后来者们,比如沃伦·巴菲特、查理·芒格和比尔·鲁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作为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沃伦·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社”的第一次价值投资者聚会活动中高度评价了价值投资的指导作用:“因为我知道你们当中的一些人喜欢发表连篇累牍的讲话,所以我想在一开始就清楚地点明,格雷厄姆如果是蜜蜂,我们就是花!当我查看这次活动邀约的收件人列表时,我开始有点儿担心:如果我们不继续努力,看看我们还能从格雷厄姆身上学到些什么,这次活动就会变得像叫卖土耳其地毯那样充满自吹自擂。” 在他题为《超级投资者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著名演讲中,巴菲特称格雷厄姆为价值投资者的“启蒙之师”。

成功的价值投资者比尔·鲁安也将格雷厄姆誉为“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提出了一个参考系统,从而让人们能够真正深入地思考数字的实际含义。” “如果你把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理念放在一起综合学习,你就拥有了完整的投资理论体系。他们在价值投资领域的地位相当于一个人写了《旧约圣经》,另一个人写了《新约圣经》。” DLwUHRTf4YkBvTmji+0zC2s1pkFZt0EuSVxQ2lM1+zRXKp1rS15o1G8ZlfYzPWF6



纽约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1894—1911)

本杰明·格雷厄姆于1894年5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是英国夫妇多拉和艾萨克·格罗斯鲍姆的第三个孩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美国人的反德情绪高涨,他把自己的姓氏格罗斯鲍姆改为格雷厄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本杰明·格雷厄姆获得了美国国籍。

信仰正统派犹太教的格罗斯鲍姆家族在英国国内经营瓷器生意,生活处于小康水平。1895年,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祖父决定将业务扩展到美国,于是派他的儿子艾萨克携妻子儿女长途跋涉前往美国。“我们五个人1895年来到纽约,当时我只有1岁。我们乘坐二等舱,在入境时接受了美国卫生部门安排的体检,医生的检查草草了事。下船后,我们就步行到了纽约的新家。当时只有在纽约港埃利斯岛下船的三等舱乘客需要移民文件或其他手续。”

一到美国,艾萨克·格罗斯鲍姆就开始经营他的瓷器生意。他经常出差,生意兴隆。

正如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回忆录中所写的那样:“父亲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十分精明,精力充沛而且足智多谋。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我们家族的英国总公司逐渐开始经营不佳,他凭借自己在美国赚的钱,不仅养活了我们,还养活着他在英国生活的父母、叔叔、婶婶和堂兄弟们——整整一大家人。父亲为此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几乎全年无休,出差地点遍及全美。”

多拉在保姆的帮助下照顾着三个儿子的生活。虽然小本杰明是个听话的孩子,但三兄弟中的老二维克多却爱惹是生非。老大莱昂性格稳重、脚踏实地,他也会陷入一些麻烦,但总能毫发无损。 本杰明6岁半的时候开始上学,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是一个勤奋而优秀的学生。

在20世纪初的几年中,这个家庭遭受了命运的沉重打击。先是本杰明的祖父,格罗斯鲍姆家族的族长因肺炎在伦敦去世。仅仅一年后,本杰明的父亲因胰腺癌去世,年仅35岁。关于父亲的去世及其对家庭的影响,本杰明这样描述道:“就我们家的生活条件而言,随着父亲的去世,一切都变了。我们的生活像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通向的不是幸福,而是日益艰难的窘境,此外,我们还与经济大萧条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抗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杰明的母亲多拉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她试图在三个小叔子和她的兄弟莫里斯·杰拉德的帮助下继续将瓷器生意经营下去,然而却遭遇了失败。一年后,她不得不结束生意,将存货清仓。两年后,多拉·格罗斯鲍姆经营小旅馆的尝试也宣告失败。再后来,她又在1907年的股市崩盘中赔了钱,因为在一位做股票经纪人的家族老友的建议下,多拉·格罗斯鲍姆投资了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那时起,格罗斯鲍姆一家就过上了半饥半饱的生活,成了富裕家族里的穷亲戚。在早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多拉带着孩子们和她的兄弟莫里斯一家住在一起。”

本杰明和他的堂弟路易斯·格罗斯鲍姆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善家庭的贫困状况,他们决定开始打工。就这样,本杰明在9岁时就成为《星期六晚邮报》的一名报童。他每天卖出30份报纸,每份报纸的利润为2美分。后来,兄弟俩又在纽约扬基队的前身——高地人队的体育场里售卖棒球明信片。他们的利润很可观:工作日每个人可以赚大约20美分,周末甚至可以达到1美元。但是本杰明最赚钱的活儿还是帮人补习。

他每周给一个比自己大一岁的朋友补习3节课,报酬是50美分。有一段时间,他还帮一家杂货店送货,每周能赚2美元。本杰明从窘迫的家庭经济状况中得出以下结论:“比起物质方面,我天生对生活的智慧和精神方面的追求更感兴趣。但童年艰难的生活条件对我的影响丝毫不亚于我的兄弟们。钱对我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我理所当然地认为高收入和高支出是衡量人生成功最重要的指标。”

12岁的本杰明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小学毕业。因此,按照美国的惯例,他作为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了演讲,并被任命为校报毕业刊的编辑。1906年,本杰明升学到汤森-哈里斯-霍尔中学。修辞学教授、文学评论家西莫·查特曼在评论这所学校时曾说,它能“提供全美最好的公共教育”。 然而一年后,本杰明转学去了布鲁克林的男子中学,因为一家人又搬家了,去汤森-哈里斯-霍尔中学的路变得太远了。不过,这所男子中学也有很好的声誉,正如本杰明在他的回忆录中写的那样:“实际上,这所男子中学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全美声誉最好的学校之一,我很幸运能够去那里。我在这所男子中学度过了充实的两年。”

附记
思考者和发明家

“15岁时,我完成了一项发明,它是我的众多发明之一,”格雷厄姆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成功地将门铃与门把手连接起来,这样人们在按下门铃的同时就可以打开门。” 但是他并没有停留在第一个发明。格雷厄姆在晚年时期先后发明了一种改良的计算尺、一种能等分蛋糕的切分器,并设计出了一个表格,借助这个表格,人们学习摩尔斯字母会变得更容易。尽管每个发明都截然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这些发明都没有为格雷厄姆赚到任何钱。

1910年春,本杰明以全班第三名的成绩从中学毕业。毕业后,他参加了普利策奖学金的笔试,然后在纽约西北约120公里的新米尔福德的一个农场里做了两个月的季节性临时工。除了吃住,凭借辛勤的工作,他每月可以挣到10美元。

回到纽约后,本杰明参加了普利策奖学金的面试。一周后,当他询问考试结果时,他被告知没有获得奖学金。这让他倍感失望,因为这样他将无法承担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费。在这种情况下,他怀着沉重的心情进入纽约城市学院。纽约城市学院是免学费的,但它在本杰明眼中只是一所二流学校:“去这所大学而不是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意味着我要接受自己的平庸,承认自己的失败。与顶尖大学的毕业生相比,纽约城市学院的毕业生无论是在职业发展还是在社会事业方面都处于劣势。” 不久之后,他放弃了在纽约城市学院的学业,选择先工作一年。为了挣钱,他在一年中打了好几份工。1911年春,本杰明再次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并应系主任凯佩尔的邀请参加了面试。在这次面试中,凯佩尔坦言,他们犯了一个错误,导致本杰明没有获得上一年度的普利策奖学金。“你有一个兄弟或堂兄弟叫路易斯·格罗斯鲍姆,三年前,他在我们这里申请到了普利策奖学金。当我们要向你发放奖学金时,招生办公室的人把名字搞混了。他们表示无法向已经获得奖学金的人再次提供奖学金,因此,把原本要给你的奖学金给了名单上的下一顺位。” 作为补偿,凯佩尔向本杰明提供了接下来秋季学期的校友奖学金,本杰明接受了这一安排。 DLwUHRTf4YkBvTmji+0zC2s1pkFZt0EuSVxQ2lM1+zRXKp1rS15o1G8ZlfYzPWF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