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经租用一个旅馆的大礼堂来讲课,有一天,旅馆经理通知他,礼堂的租金要提高3倍。
卡耐基一听,就去和经理交涉:“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样做,因为你的职责就是让旅馆赢利。”接着,卡耐基为经理算了一笔账,如果将礼堂出租用于办舞会、晚会,当然赢利很多,“但如果我离开了,那些成千上万听我讲课的中层管理人员也就离开了,而他们光顾这里,是你花再多钱也买不到的活广告。对比一下,哪样更有利呢?”最终,经理被卡耐基说服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沟通、谈判都是为了利益,但一些人在沟通过程中只关注彼此立场的不同,希望在立场上达成共识,比如:
· “这种做法不符合我们公司的一贯政策。”
· “到底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 “这是原则性问题,我们没什么可谈的。”
·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和其他人保持一致。”
……
强调立场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在一些关键性沟通中只强调立场,不但容易使沟通陷入僵局,还会忽略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利益。事实上,关键性沟通的真正核心在于利益,利益驱动着我们的行为,也是沟通双方立场争执背后的动机。虽然大家所站阵营不同、立场对立,但不可否认的是,对立的立场都是紧紧围绕利益产生的。只有清楚地看到利益所在,才有可能实现成功的沟通。所以, 真正的沟通一定要懂得抛弃立场式对话,从立场中剥出真正的利益来。
在关键性沟通过程中,分不清立场和利益,沟通就难以进行。善于沟通的高手,往往都是从利益和立场的分水岭中走出来的。
我们要如何区分立场和利益,或者说,我们怎样才能剥开立场看利益呢?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女友要出国旅游,碰巧你有事去不了,跟女友沟通几次后,彼此都没有说服对方。最后女友生气地对你说:“到底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通常这句话一出口,双方就会陷入僵持状态。从沟通的角度来说,这句话还是一个对立场的宣誓,女友的立场就是“你要听我的”。如果你的态度比较蛮横,对女友回击道:“凭什么都听你的?”双方立刻就会陷入权力斗争之中。如果你态度和缓一些,对女友说:“这不是听不听你的问题……”这说明你已经从立场谈话开始向利益谈话转换了。
所以,要剥开立场看问题,最常见的就是以探求的口吻、解决问题的口气,与对方一起弄清问题的真正所在。比如上面的案例中,通过与女友深入沟通,你最终搞清楚了两件事:一是女友的闺密出国旅游,拍了很多美照发在朋友圈,女友羡慕了;二是你们两个人已经很久没有一起旅游了,女友想跟你一起出去玩。这两个利益点对应的就是女友的两个需求:一是也像她的朋友一样,拍美照,发朋友圈,获得朋友的认可;二是跟你一起出去玩,增进情感关系。弄清女友的这两个需求后,接下来就是寻找具体的解决方案了。
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我向大家推荐一个模型——“拆开立场的包裹”(如图1-1所示)。
图1-1 “拆开立场的包裹”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立场是外壳,利益是内容,需求是利益的目的,利益的实现就是需求的满足。当对方向我们表明一个立场之后,相当于给我们发了一个快递包裹,我们想弄清对方的真实意图,就要小心地拆开包裹。而拆开包裹的剪刀就是合适的问题。我们通过提问来看清“包裹”里面的内容,也就是看到了对方的真实利益所在。满足这个利益点,就满足了对方的真实需求。
掌握了这一模型,在听到对方的关键性话语后,就要先判断这是立场还是利益。如果是立场,就先拆开“包裹”,看清利益反映的需求是什么,继而再与对方讨论关于利益的问题。我们要让这种思维方式成为头脑中自动调用的一套程序,就像看到天色阴沉,就知道要下雨一样,成为一种自然反应。
在任何关键性沟通中,居于首位的都是对利益的判定和共识。 虽然我们和对方立场是对立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对立的立场背后都是对利益的需求,这种利益既包括相互冲突的利益,也包括共同利益。在大多数关键性沟通中,只要考虑到自己的潜在利益,就会发现共同利益要远远多于相互冲突的利益。
在合作和交易中,有些共同利益很明显,只要双方达成协议,就可以各取所需。比如,我下班的路上在街边花店买了一束花,我拿到了花,花店老板拿到了钱,成交就是我们的共同利益。如果这时天色已晚,甚至快要下雨了,我可能还能用比较少的钱买到许多花,因为花过夜后就不新鲜了,花店老板想快点清仓,所以他愿意降价卖给我。这时我们双方的共同利益就很明显了。
但是,在一些对抗性的沟通场景下,共同利益就没有那么明显。比如,现在一些电商网站会发布推广图片,一旦图片中用到某个明星的照片,该明星可能就会认为电商网站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权,给电商网站发来律师函,要求赔偿。表面上看,电商网站与明星之间似乎没什么共同利益,电商赔付给明星一笔钱,自己就少了一些利益。然而事实上,双方仍然存在共同利益,这个共同利益就是避免诉讼。因为对明星来说,他们必须阻止这种照片侵权现象,否则盗用现象会越来越多,但到法院起诉不但时间长,手续还很烦琐;电商平台面临同样的问题,并且如果败诉,还会影响声誉。基于这样的共同利益,他们就会坐在一起进行谈判。
所以请记住: 只要是在对话中的双方,就永远有共同利益。 哪怕双方的对话是对抗性的,甚至是充满敌意的高声指责,也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共同利益。如果双方实在看不到共同利益,避免损失也属于共同利益。寻找共同利益有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就是逆向思维,即假设双方不谈判,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或者会给彼此造成什么损失。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以看清双方的共同利益。
总之,共同利益是突破对话僵局的一把钥匙。在关键性沟通中,始终坚持共同利益,强调共同利益,是有力推动沟通对话的不二法门。
既然关键性沟通都有共同利益,那为什么有些时候我们看不清共同利益,更找不到共同利益呢?
原因是一些因素影响了我们对共同利益的找寻和判断,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自己的情绪。尤其在沟通一些对抗性比较强的问题时,如果我们过于注重自己的情绪,就容易忽略交谈的重点,把本来可以在很大空间内完成的利益交换,变成了自我束缚的立场坚持。一些谈判高手虽然也有情绪,但他们能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让情绪影响正常对话的进程,也不会让情绪制造出更多的障碍,遮挡住关注共同利益的眼睛。所以我经常强调两句话:第一,要把人的问题和事的问题分开;第二,谈判中最不重要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情绪感受。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感受很敏感,对别人的冒犯反应也相当强烈,一旦被冒犯,第一个反应就是“我好气”“我好烦”“我好无奈”,我把这称为“1.0版天然情绪雷达系统”,这也是很多人与生俱来的特点。
但是,想要在一些关键性沟通中减少自我情绪的影响,实现从外行到高手的转变,我们就要升级一下自己的“雷达系统”,将重点放在“扫描”对方的立场和情绪上。这套升级版的“雷达系统”我称为“6.0版感知雷达系统”,它涉及六个方面,分别为眼、耳、鼻、舌、身、意。具体来说,就是在关键性沟通中放下自己的情绪感受,让自己的眼睛找寻的、耳朵听到的、鼻子嗅出的、口中表达的、身体姿态体现的、意识始终放不下的,都是对方的利益和需求,以及双方的共同利益。我们的“雷达系统”只有不再向内关注自己的情绪感受,而是敏感地向外体察对方,剥开沟通中对方的立场和情绪,分析出对方的利益点和真实需求,再匹配自己的需求,才更容易将交谈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最终与对方在利益上达成共识。
关于“6.0版感知雷达系统”的使用方法,我在后面会有详细阐述。在学会使用它之前,我们可以先做一件事,就是在关键性沟通中练习关闭那套“1.0版天然情绪雷达系统”,让自己的“雷达”向外扫描。如果你一时找不到“雷达”切换的感觉,我还有一个工具给你,那就是“肩膀上的小人儿”。它本来是一个心理咨询工具,目的是让心理咨询师跳出自我,观察自己与来访者的互动关系。
心理咨询本身就是对话和沟通, 所以“肩膀上的小人儿”也可以引申到其他沟通场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小人儿不是我们,但“他”可以和我们沟通,帮我们看着对方,也帮我们看着自己。一旦我们过分地进入自己的情绪感受或执念之中时,“他”就会跟我们说:“嘿,你的雷达用错了。”以此提醒我们关闭那个向内的“1.0版本”,打开那个向外的“6.0版本”,从而走出沟通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