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于本书

本书围绕《易经》所作,作书之前自当先理清《易经》的脉络。

《易经》,有的介绍里会讲《易经》也称《周易》,在称呼上或许是一种习以为常,可事实上这是不对的。《周易》为文王所作,全篇就五千来个字,而在《周易》的基础上,孔子对其进行了补充,后世称之为《十翼》或者《易传》。《易经》,实际上便是文王所作《周易》和孔子所书《易传》的结合。

话虽如此,每次提到《易经》或者《周易》,愣是要将两者分得门清,势必也会给不少人的阅读带来烦恼,为此,在理解了二者实际的区别后,我们自然也无需将之整得过于泾渭分明。

《易经》具体又是如何构成的呢?文王在创作《周易》的时候,先后引入了“卦”、“爻”的概念,以及使用“卦辞”、“爻辞”对卦和爻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卦和爻是什么?我们在之后的章节里会进行论述,这里只是想说,由于它们的出现,读《易经》不同于其他古典书籍,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往往还需要结合每一卦、每一爻的象进行深入探讨。

与一气呵成的《周易》原文不同,《易传》穿插于整本书的字里行间。《易经》的正文之间穿插有《彖传》、《象传》;在《乾》、《坤》两卦之后则分别嵌入有《文言传》;在正文结束处罗列《系辞传》、《杂卦传》、《说卦传》和《序卦传》。其中《彖传》、《象传》、《系辞传》分上下两部分,每传各两篇。如果说《周易》原文不过五千来字的话,《易传》的字数则远超原文。孔子视《周易》为天籁之作,不惜韦编三绝也要作文十篇给其做注,亏得有这么一位勤勉的老夫子,给后世解读《周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孔子韦编三绝

从完善的角度出发,读《易经》或许应该将《周易》和《易传》的每一个字都作充分解读,然而如此一来工程量浩大不说,读过《易经》的朋友想必都知道,《易传》中不少部分其内容高度重合,仅仅是将一个道理反复阐述。此外,《易传》作为孔子的核心思想,虽然有着相当的参考意义,然而并非说后人读《易》便要全盘接受他老人家的思想。

《周易》原文以及《彖传》、《象传》将是我在本书中重点引用及解读的。解读《易经》,原文不可或缺,而《彖传》和《象传》对原文的补充在我看来有着非常大的帮衬。剩下的《文言传》、《系辞传》、《杂卦传》、《说卦传》和《序卦传》,不是说它们不好,只是其所阐述的内容或重复甚多,或对今人的指导意义不大,在本书中,这部分的内容我将采取淡化的方式,在合适的位置适当引用及提及,而不是逐字逐句地去分析。

本书在解读《易经》原文、《彖传》和《象传》时,将采用“一卦一彖”、“一爻辞一象传”的方式逐卦、逐句地进行阐述。《易经》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书,读得太过于泛泛容易不知所云,《易经》又是一本拥有大智慧的书,过于抠字眼地去逐字理解容易陷入迷途。

怎么一个陷入迷途呢?这就得说到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关于解读《易经》的书了。书虽多,但其中大部分基本上都只是对《易经》原文进行了翻译,有些没有丝毫的展开,有些虽然有所展开,但却也只是对固定的某一爻或者某一卦进行解读。事实上,爻与爻之间、卦与卦之间本是有着连贯性的,单独抽出其中的一部分去解读难免断章取义,更何况有的时候连翻译都不甚准确,这样的解读显然是给不到读者任何帮助的。

我读《周易》,一方面也会参考前人所留下的笔记,可与此同时,我也习惯于随时随地地翻阅《古汉语字典》。出于古文释义的不同,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人的眼中,其意思完全可能大相径庭,纵然在有的时候,人们对于某句话的翻译早就有了约定俗成的看法,可真当实际翻阅《古汉语字典》的那一刻,却会发现这其中似乎别有洞天。

质疑原有的翻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时刻在思考着单一卦中各爻辞、各象传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对于一个完整的卦来说,它的核心指导意义又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以整体的思维去看待每一个卦。而在卦与卦的关系上,我也认为相邻的两个卦之间也必然是存在有联系的,而这便需要我以整体的思维去看待六十四卦。

出于阅读习惯的不同,我的解读或许同之前很多人所做的笔记是有所出入的,然而,我本来的目的便不是重述前人的认知并以此冠以自己的名字而出书,我要做的也只是将自己的认知表达出来,给到读者朋友们一个新的参考。

出入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这里不妨使用《讼卦》的九二爻来说事: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常规翻译:

争讼一定导致败诉,这时候您只能选择逃回家中,您的三百户邻居自然也就不会有灾祸。

如果从直译来看,这样的翻译还真没有错,可它所表达的是什么呢?另外,凭什么说争讼就一定会败诉?逃回家的您又凭什么确保邻居的安然无恙呢?这是毫无逻辑的。在此基础上,我翻开了《古汉语字典》,克这个字,虽然容易令我们想到克制和胜利,但事实上,古文中的克其本意包含有“能够”的意思。

于是这句话照我来说便是:

不能争讼,若是眼瞅着无法避免,那么赶紧回家并逃跑,这样一来,争端的对方见您如此得窝囊,自然也就不会拿您的亲朋好友当出气筒了。

我选择这样翻译的原因还在于讼卦的《象传》在一开始便提出“君子以做事谋始”。什么叫做做事谋始?就是在做之前就要充分考虑做之后可能会引发的后果。既然争讼可能会带来相当的危害,那么自然不去争讼才是对的,为什么要等到争讼失败再被动地选择逃跑呢?这明显有违讼卦的本意。

当然,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阅读习惯,我的阅读方式以及我的理解不见得就是最为正确的,也不见得就适用于每一位读者,这里仅仅是给出一个参考。另一方面,在这么一本旷古名著面前,我也不敢说自己的见解便一定是正确的,我所能做的也仅仅是帮助部分读者理清文章内容及脉络的同时表达下自己的观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虽在写书,实际上也在进一步地学习,只不过,这一次我将同各位读者一同学习。

愿本书成为沟通你我的桥梁,愿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彼此有所收获,共同成长! myYyfNU3afPDdqu+l9y85Jrq/tGT/EghQ9Py9e4B59wGAAnQ7QsLajkIGA8mIoc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