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为什么我们无法改变自己

正在阅读这本书的你,一定有“想要改变自己”“想要改变人生”等想法吧。

很多人虽然在工作、恋爱、人际关系、金钱、健康等方面有所期待,但苦于无法实现,有时甚至会做一些明知不该做的事。我也是这样的。

著名心理学家R. D. 莱恩说过:“理性思考的行动范围会被没有意识到的事物限制。正因为没有意识到,我们几乎无法针对这些事物做出改变。没有意识到的事物甚至让我们无法知道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已经受到了限制。”

说出来有些不好意思,但十年前的我的确是这样的。

我曾经奉行超级完美主义,凡事都有自己的讲究,不管哪一个环节没有做好,我都会耿耿于怀。结果,手头的工作越积越多,渐渐地,工作到后半夜两点、周末加班成了我的生活常态。即便如此,我还是浑浑噩噩的,不知道手头的工作能为我的未来带来什么好处。

而且,如果公司项目会议要用的资料没准备好,或者进度比预想的慢,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对同事发泄焦躁的情绪。

进入社会的十年里,我打着自我投资的旗号,把钱花在了买书和培训上,几乎没什么存款。那时,我一直背着教育贷款,是一名“自我启迪式穷人”。

在恋爱方面,即使有喜欢的女性,我也不敢向对方表达真实想法。有一段时间,我很少参加相亲活动,恋爱之路非常不顺利。

此外,我特别害怕看牙医。高中时我曾在治疗牙齿时体验到了剧痛,自那以后,我就因为害怕看牙医而放任蛀牙发展。虽然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每次都会拖到神经痛才去看牙医。牙医总是批评我来得太晚。

为了改变自己,我开始发奋学习英语,考专业证书,早起,去健身房,可无论哪件事都坚持不了一个月。我十分讨厌自己这种缺乏恒心、做事难以坚持的性格。

就这样,工作、恋爱、健康、自我启迪等各个方面都出现问题,我陷入恶性循环,幸福感越来越低。我对无法改变的自己感到焦躁,进而产生了自我厌恶情绪。

为了提升自己,我看了许多有关自我启迪的书,也参加了各种昂贵的培训班和讲座,但本质上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我想做出改变,但实际上无法改变。

我曾以为这是性格问题,因为我是一个怯懦、追求完美、急躁、易怒的人。

其实,无法改变并不是性格问题,而是因为我们在无意识中被“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影响了。

这种无意识产生的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被称为“认知”。认知形成于童年时期,一直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认知能决定人生的行为模式循环

这种无意识的思考正是认知。从童年开始,认知一直无形地掌控着我们的行为和情绪。

如果无法改变内心的认知或者认知角度,我们就会始终重复同样的行为模式。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能合理地利用认知(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就可以让自己从反复的焦虑、自我厌恶、不安、徒劳感中解放出来。

以我为例,如今的我专注于热爱的事业,能够独立撰写书籍,甚至能在国外演讲。虽然工作上需要和许多人合作,但我几乎不会对别人发泄焦躁的情绪。因为如今的我可以通过理性思考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此外,追求完美的强迫性观念消失了,我能判断什么时候需要全力以赴,什么时候可以适当放松,工作变得张弛有度,不再让我感到疲惫。

至于存款,曾经作为“自我启迪式穷人”的我改变了对储蓄的观念,每个月都将30%以上的收入用于储蓄。

我还完成了所有的牙科治疗,包括当时让我害怕得不得了的种牙手术。现在,我的牙齿非常健康,只需为了预防牙齿疾病定期去看牙医即可。

曾经做事没有常性的习惯也得到了改变。现在,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然后运动、整理房间、写日记。

最后是恋爱方面。我遇到了深爱的女人,与她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孕育了我们的第一个孩子。

我之所以能够改变,靠的不是表面的知识、技巧或精神激励,而是因为我发现了内心深处的认知。

当然,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我。

我从听过我的讲座、向我咨询过、参加过我主办的培训班的三万人中收到了许多令人高兴的反馈。有人告诉我:“我终于能鼓起勇气迎接新的挑战了!”还有人说:“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事务,都变得更顺利了!”

被称为“美国汽车大王”的亨利·福特有句名言:“不管你觉得自己行还是不行,你都是对的。”

认知造就了现在的你,带你走到当下的位置。今后,积极的认知会带你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只能感受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幸福,也只能在认知范围内采取行动。

不改变认知,就无法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

我的使命就是让更多人通过习惯化找到改变自己、改变人生的方法,并给予实践上的帮助。

为了完成这个使命,我撰写书籍,组织面向企业的培训班,参与国内外的演讲活动,开设习惯培养课程,开办专业学校,同时提供集体咨询。

在指导三万人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阻碍我们自我变革的正是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

前面提到过,认知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性格没那么容易改变,但是思维只是一种习惯,所以能够改变。关于“通过认知改变人生”这个方法论,我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我将在本书中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书中有许多事例,为了遵守与客户的保密协定,这些事例均不是实际事例。在不影响真实感的前提下,我修改了这些事例的背景和具体内容。

本书并不是读完就能立刻改变自己的指导书,重点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影响你的行为和情绪的认知。

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你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Gy6CwfucdiWwyfEyx7Ac9e26VJA4lFEodoqwNM/z82Q7d9ezXa2Rm6/MrQJroVh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