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人呼北戏为杂剧,南戏为戏文。近代人杂剧以王实甫之《西厢记》,戏文以高则诚之《琵琶记》为绝唱,大不然。夫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歌曲,则歌曲乃诗之流别,今二家之辞,即譬之李、杜,若谓李、杜之诗为不工,固不可;苟以为诗必以李杜为极致,亦岂然哉。祖宗开国,尊崇儒术,士大夫耻留心辞曲,杂剧与旧戏文本皆不传,世人不得尽见,虽教坊有能搬演者,然古调既不谐于俗耳,南人又不知北音,听者既不喜,则习者亦渐少,而《西厢》《琵琶记》传刻偶多,世皆快睹,故其所知者,独此二家。余所藏杂剧本几三百种,旧戏本虽无刻本,然每见于词家之书,乃知金元人之词,往往有出于二家之上者。盖《西厢》全带脂粉,《琵琶》专弄学问,其本色语少。盖填词须用本色语,方是作家,苟诗家独取李、杜,则沈、宋、王、孟、韦、柳、元、白 〔2〕 ,将尽废之耶?
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 〔3〕 。马之词老健而乏姿媚,关之词激厉而少蕴藉,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郑德辉杂剧,《太和正音谱》所载总十八本,然入弦索者惟《梅香》《倩女离魂》《王粲登楼》 〔4〕 三本。今教坊所唱,率多时曲,此等杂剧古词,皆不传习,三本中独《梅香》头一折〔点绛唇〕尚有人会唱,至第二折“惊飞幽鸟”,与《倩女离魂》内“人去阳台”、《王粲登楼》内“尘满征衣” 〔5〕 ,人久不闻,不知弦索中有此曲矣。
大抵情辞易工。盖人生于情,所谓“愚夫愚妇可以与知者”。观十五国风,大半皆发于情,可以知矣。是以作者既易工,闻者亦易动听。即《西厢记》与今所唱时曲,大率皆情词也。至如《王粲登楼》第二折,摹写羁怀壮志,语多慷慨,而气亦爽烈,至后〔尧民歌〕〔十二月〕 〔6〕 ,托物寓意,尤为妙绝,岂作调脂弄粉语者可得窥其堂庑 〔7〕 哉!
郑德辉所作情词,亦自与人不同,如《梅香》头一折〔寄生草〕“不争琴操中单诉你飘零,却不道窗儿外更有个人孤零”,〔六幺序〕“却原来群花弄影将我来唬一惊”,此语何等蕴藉有趣。大石调〔初开口〕内“又不曾荐枕席,便指望同棺椁,只想夜偷期,不记朝闻道”,〔好观音〕内“上覆你个气咽声丝张京兆,本待要填还你枕剩衾薄”,语不着色相,情意独至,真得词家三昧者也。
郑德辉《倩女离魂》越调〔圣药王〕内:“近蓼花,缆钓槎,有折蒲裹草绿蒹葭。过水洼,傍浅沙,遥望见烟笼寒水月笼纱,我只见茅舍两三家。”如此等语,清丽流便,语入本色,然殊不秾郁,宜不谐于俗耳也。
王实甫才情富丽,真辞家之雄;但《西厢》首尾五卷,曲二十一套,终始不出一“情”字,亦何怪其意之重复,语之芜颣 〔8〕 耶!乃知元人杂剧止是四折,未为无见。
王实甫《西厢》,其妙处亦何可掩?如第二卷〔混江龙〕内:“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如此数语,虽李供奉 〔9〕 复生,亦岂能有以加之哉!
《西厢》内如“魂灵儿飞在半天”,“我将你做心肝儿看待”,“魂飞在九霄云外”,“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椎床”,语意皆露,殊无蕴藉。如“太行山高仰望,东洋海深思渴”,则全不成语。此真务多之病。余谓:郑词淡而净,王词浓而芜。
王实甫《丝竹芙蓉亭》杂剧仙吕一套,通篇皆本色词,殊简淡可喜。其间如〔混江龙〕内“想着我怀儿中受用,怕什么脸儿上抢白!”〔元和令〕内“他有曹子建七步才,还不了庞居士一分债”,〔胜葫芦〕内“兀的般月斜风细,更阑人静,天上巧安排”,〔寄生草〕内“你莫不一家儿受了康禅戒”,此等皆俊语也。夫语关闺阁,已是秾艳,须得以冷言剩句 〔10〕 出之,杂以讪笑 〔11〕 ,方才有趣;若既着相,辞复浓艳,则岂画家所谓“浓盐赤酱”者乎?画家以重设色为“浓盐赤酱”,若女子施朱傅粉,刻画太过,岂如靓妆素服 〔12〕 ,天然妙丽者之为胜耶!
王实甫不但长于情辞,有《歌舞丽春堂》杂剧,其十三换头〔落梅风〕内“对青铜猛然间两鬓霜,全不似旧时模样”,此句甚简淡。
《梅香》第三折越调,虽不入弦索,自是妙。如〔小桃红〕云:“是害得神魂荡漾,也合将眼皮开放。你好热莽也沈东阳。”〔调笑令〕内:“擘面的便抢口俺那病襄王。呀,怎生来番悔了巫山窈窕娘!满口里之乎者也没拦当,都喷在那生脸上。吓的那有情人恨无个地缝藏,羞杀也傅粉何郎。”〔秃厮儿〕:“请学士休心劳意攘,俺小姐他只是作耍难当。”止是寻常说话,略带讪语,然中间意趣无穷,此便是作家也。
王渼陂欲填北词,求善歌者至家,闭门学唱三年,然后操笔。余最爱其散套中“莺巢湿春隐花梢” 〔13〕 ,以为金、元人无此一句。
康对山 〔14〕 词迭宕,然不及王蕴藉。如渼陂《杜甫游春》 〔15〕 杂剧,虽金、元人犹当北面,何况近代!以《王兰卿传》 〔16〕 校之,不逮远矣!
高则诚才藻富丽,如《琵琶记》“长空万里”,是一篇好赋,岂词曲能尽之!然既谓之曲,须要有蒜酪 〔17〕 ,而此曲全无,正如王公大人之席,驼峰、熊掌,肥腯盈前,而无蔬、笋、蚬、蛤,所欠者,风味耳。
《拜月亭》 〔18〕 是元人施君美所撰,《太和正音谱》“乐府群英姓氏”亦载此人。余谓其高出于《琵琶记》远甚。盖其才藻虽不及高,然终是当行。其“拜新月”二折,乃隐括关汉卿杂剧语 〔19〕 。他如《走雨》、《错认》、《上路》、馆驿中相逢数折,彼此问答,皆不须宾白,而叙说情事,宛转详尽,全不费词,可谓妙绝。《拜月亭·赏春》〔惜奴娇〕如“香闺掩珠帘镇垂,不肯放燕双飞”,《走雨》内“绣鞋儿分不得帮底,一步步提,百忙里褪了根儿”,正词家所谓“本色语”。
南戏自《拜月亭》之外,如《吕蒙正》“红妆艳质”“喜得功名遂” 〔20〕 ,《王祥》内“夏日炎炎”“今日个最关情处,路远迢遥” 〔21〕 ,《杀狗》内“千红百翠” 〔22〕 ,《江流儿》内“崎岖去路赊” 〔23〕 ,《南西厢》内“团团皎皎”“巴到西厢” 〔24〕 ,《玩江楼》内“花底黄鹂” 〔25〕 ,《子母冤家》内“东野翠烟消” 〔26〕 ,《诈妮子》内“春来丽日长” 〔27〕 ,皆上弦索。此九种,即所谓戏文,金、元人之笔也,词虽不能尽工,然皆入律 〔28〕 ,正以其声之和也。夫既谓之辞,宁声叶而辞不工,无宁辞工而声不叶 〔29〕 。
〔1〕何良俊(1506—1573):明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元朗,号柘湖。家蓄乐工,对北曲音乐颇有研究。著有《柘湖集》《何氏语林》《四友斋丛说》。本篇选自《四友斋丛说》卷三十七《词曲》。
〔2〕沈、宋、王、孟、韦、柳、元、白:指唐代著名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王维、孟浩然、韦庄、柳宗元、元稹、白居易。
〔3〕四大家:最早标举元剧四大家的是周德清。他在《中原音韵自序》中称:“关、郑、白、马,一新制作”。
〔4〕《梅香》:写裴尚书家侍女樊素撮合小姐裴小蛮同书生白敏中的婚姻,剧本结构同《西厢记》相似。 《倩女离魂》:写张倩女与王文举相爱,为母阻挠,文举被迫进京赴考,倩女思念文举而魂魄离躯,赶上文举,结为夫妻。 《王粲登楼》:写蔡邕设法教训恃才矜骄的王粲,王粲在淹留荆州时登楼遣闷,乘醉吟诗作赋,后得蔡邕之助,向皇帝上万言策而得官。
〔5〕“第二折‘惊飞幽鸟’”三句:“惊飞幽鸟”指《梅香》第二折〔念奴娇〕套曲,“人去阳台”指《倩女离魂》第三折〔斗鹌鹑〕套曲,“尖满征衣”指《王粲登楼》第三折〔粉蝶儿〕套曲。
〔6〕尧民歌十二月:《王粲登楼》第三折〔十二月〕云:“几时得似宾鸿北归,倒做了乌鹊南飞。仰羡那投林倦鸟,堪恨那舞醯瓮鸡。方信道垂云的鹍鹏羽翼,那藩篱下燕鹊争知。”〔尧民歌〕云:“真乃是鹤长凫短不能齐,从来这乌鸦彩凤不同栖。挽盐车骐骥陷淤泥,不逢他伯乐不应嘶。只争个迟也么疾。英雄志不灰,有一日登鳌背。”
〔7〕堂庑(wǔ):堂下四周的房屋。这里意犹门径、规模。
〔8〕芜颣:指杂乱不洁。芜,丛生的草;颣,丝上的疙瘩。
〔9〕李供奉:指唐代大诗人李白。相传唐玄宗曾让李白做翰林供奉(一种以文学词章备宫中应制的侍从职务),故称。
〔10〕冷言剩句:指清淡含蓄的文辞。
〔11〕讪(shàn)笑:犹言幽默、诙谐、讥笑。
〔12〕靓(jìnɡ)妆素服:妆饰素淡自然。靓,通“静”。
〔13〕莺巢湿春隐花梢:见《碧山乐府》卷一《水仙子·席上对雪次韵》。王骥德《曲律》对王九思此曲并不赞赏,认为“除‘莺巢’句,下皆陈语,后三句对复不整”(《杂论下》)。
〔14〕康对山: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明文学家,前七子之一。作有杂剧《中山狼》《王兰卿》两种。另有散曲集《沜东乐府》、诗文集《对山集》等。
〔15〕《杜甫游春》:全名《杜子美沽酒游春》,也叫《曲江春》。写唐诗人杜甫闲居长安,在曲江池饮酒游玩时遇诗人岑参,岑请杜同去鄠县渼陂庄游赏。最后以使臣宣杜甫入朝加官,杜甫力辞不就为结。相传是王九思为讽刺大学士李东阳而作。
〔16〕《王兰卿传》:指康海所作杂剧《王兰卿》。写乐户王兰卿嫁举人张于鹏为妾,平日孝养婆母,夫殁后为守节,后抗拒富家强娶而自杀,登天成仙而去。
〔17〕蒜酪:指具有民间风味的本色语。
〔18〕《拜月亭》:指著名南戏剧本《拜月亭》,全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或《蒋世隆拜月亭》(明人改本或称《幽闺记》),相传系元人施惠(字君美)所作。
〔19〕“其‘拜新月’二折”二句:隐括,依原有文章的内容、词句加以改写。南戏《拜月亭》的主要情节与关汉卿的同名杂剧相同,许多曲白亦有相似处,因而有人认为前者系根据后者改编。
〔20〕“《吕蒙正》”句:《吕蒙正》即南戏剧本《破窑记》。所引“红妆艳质”指第六出《暂投旅舍》中〔金字令〕曲;“喜得功名遂”指第二十九出《团圆封赠》中〔疏林影·前腔〕曲。
〔21〕“《王祥》”句:《王祥》,南戏剧本;《南词叙录》作《王祥卧冰》。所引“夏日炎炎”指〔昼锦堂〕曲;“今日最关情处”指〔小桃红〕曲。见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
〔22〕“《杀狗》”句:《杀狗》指南戏剧本《杀狗记》。所引“千红百翠”指第二十三出《花园游赏》中〔长生道引〕曲。
〔23〕“《江流儿》”句:《江流》,南戏剧本;《南词叙录》作《陈光蕊江流和尚》。所引“崎岖去路”指〔应时明近〕曲。见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
〔24〕“《南西厢》”句:《南西厢》指元代南戏剧本《西厢记》。所引“团团皎皎”指〔绛都春序〕曲;“巴到西厢”指〔河传序〕曲。参见本同上。
〔25〕“《玩江楼》”句:《玩江楼》,南戏剧本。所引“花底黄鹂”指〔夜行船序〕曲。参见本同上。
〔26〕“《子母冤家》”句:《子母冤家》,南戏剧本。所引“东野翠烟销”指〔泣颜回〕曲。参见本同上。
〔27〕“《诈妮子》”句:《诈妮子》,南戏剧本。所引“春来丽日长”指〔金落索〕曲。参见本同上。
〔28〕“皆上弦索”数句:何良俊认为此处所例举九种南戏中的这些曲子“皆上弦索”“皆入律”。王骥德对何氏的此一见解颇不以为然,他在《曲律·杂论上》中云:“此数曲,昔人偶打入弦索,非字字合律也。”
〔29〕“宁声叶而辞不工”二句:何良俊此一主张成为后来沈璟标举“格律”说的根源之一。沈氏在他的论曲〔二郎神〕套曲第一句中就称:“何元朗,一言儿启词宗宝藏。”据云沈氏还把何氏的观点更发展到极端,进而主张:“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为中之之巧。”(见《曲律·杂论下》)王骥德则不赞同何氏的观点,认为“此有激之言,夫不工,奚以辞为也。”(《曲律·杂论上》)
何良俊是明中期著名的学问家,家藏杂剧数百种,而且有乐工教乐,因而十分关注戏曲活动。在所著《四友斋丛说》中,专门有“词曲”部分论述戏曲。何良俊在曲论中提倡“本色语”,他认为词简淡,情真切,就是本色语。他还主张曲文的“声”重于“辞”:“宁声叶而辞不工,无宁辞工而声不叶。”这种认识是后来沈璟戏曲格律学说的先声。何良俊的戏曲评论也是值得注意的,特别是对戏曲名著《西厢记》《琵琶记》的评价,对“元曲四大家”之一郑德辉作品的推许,对少数民族作家李直夫的关注,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