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乐 〔2〕 ,传学教坊 〔3〕 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向者汴京教坊大使孟角球曾做杂剧本子,葛守诚撰四十大曲,丁仙现捷才知音。南渡 〔4〕 以后,教坊有丁汉弼、杨国祥等。景定年间至咸淳岁 〔5〕 ,衙前乐拨充教乐所都管、部头、色长等人员,如陆恩显、时和……等。且谓杂剧中末泥为长,每一场四人或五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两段”。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或添一人,名曰“装孤”。先吹曲破 〔6〕 断送,谓之“把色”。大抵全以故事,务在滑稽唱念,应对通遍。此本是鉴戒,又隐于谏诤,故从便跣露 〔7〕 ,谓之“无过虫”耳。若欲驾前承应,亦无责罚,一时取圣颜笑。凡有谏诤,或谏官陈事上不从,则此辈妆做故事,隐其情而谏之,于上颜亦无怒也。又有杂扮,或曰“杂班”,又名“经元子”,又谓之“拔和”,即杂剧之后散段也。顷在汴京时,村落野夫罕得入城,遂撰此端。多是借装为山东、河北村叟,以资笑端。今士庶多以从者,宴会或社会,皆用融和坊、新街及下瓦子等处散乐家,女童装末,加以弦索赚曲,祗应 〔8〕 而已。
〔1〕吴自牧: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不详。
〔2〕散乐:古代泛称民间乐舞、百戏为“散乐”。
〔3〕教坊:古代管理宫廷乐舞、百戏的官署。始设于唐初,后历代均相沿设立,至清雍正时废除。
〔4〕南渡: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亡。次年,康王赵构在今河南商丘即帝位,继又渡江而南,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5〕景定年间至咸淳岁:景定,宋理宗后期年号。咸淳,宋度宗年号。这一时期为 1260 年至 1274 年。
〔6〕曲破:宋代摘取燕乐大曲第三段单独演出,称为曲破。
〔7〕跣(xiǎn)露:坦露、显露。
〔8〕祗(zhī)应:供应差遣、供奉。
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 〔1〕 。如悬丝傀儡者,起于陈平六奇解围故事也 〔2〕 ;今有金线卢大夫、陈中喜等,弄得如真无二,兼之走线者尤佳。更有杖头傀儡,最是刘小仆射家数果奇;大抵弄此多虚少实,如巨灵神、姬大仙等也。其水傀儡者,有姚遇仙、赛宝哥、王吉、金时好等,弄得百怜百悼。兼之水百戏,往来出入之势,规模舞走、鱼龙变化如真,功艺如神。
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杭城有贾四郎、王升、王闰卿等,熟于摆布,立讲无差。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盖亦寓褒贬于其间耳。
〔1〕崖词:宋代说唱艺术,也叫“涯词”,一般认为它的形式当是有说有唱,内容或与“说话”近似。
〔2〕陈平六奇解围故事:陈平,汉初佐刘邦成帝业的大臣。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载:“傀儡子,自昔传云起于汉祖在平城为冒顿所围,其城一面即冒顿妻阏氏,兵强于三面。垒中绝食,陈平访知阏氏妒忌,即造木偶人,运机关,舞於陴间。阏氏望见,谓是生人,虑下其城冒顿必纳妓女,遂退军。史家但云陈平以秘计免,盖鄙其策下尔。后乐家翻为戏。”
由于宋代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和民间艺术的盛兴,促使了戏剧艺术的成熟与发展。宋“杂剧”和“南戏”的迅速繁兴为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辉煌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宋出现的几种杂著较具体地记下了两宋的戏剧活动。其中著名的有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吴自牧的《梦粱录》和周密的《武林旧事》。
《梦粱录》论及戏剧的文字与《都城纪胜》略同,由于成书于后,故而有可能写得更为详备。这里所录几段,写出了宋杂剧演出的一般特点以及剧场的活动情况。有关“傀儡”及“影戏”的两段议论中,分别指出“多虚少实”“真假相半”的创作原则,这里已涉及生活真实、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