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刘秀复汉初期的政局与士人心态

从光武帝刘秀即位到建武十二年(36)底,刘汉政权复兴,开始实施休养生息的国策。与此同时,刘秀积极扶持儒学振兴,重建经学博士,重用经生儒士入朝为官。黜莽兴汉,本就是当时社会民心之所向,加之刘秀果断实施顺应民心的政策,刘汉中兴王朝因而极大地赢得了民心、士心。

自王莽僭位居摄始,即不断有反叛其擅政的事件发生。居摄元年(6)四月安众侯刘崇发动兵变,居摄二年(7)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讨莽,虽然都很快失败了,但是他们点燃了反抗王莽擅权篡政的火种。其后,各地规模不一的武装反叛连续不断,直至王莽被杀。尽管各路义军起兵原因不同,目的各异,但是反莽拥刘至少是他们打出的共同旗号,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民心、思想同趋的社会风势。《后汉书》卷四〇《班彪传》载班彪答隗嚣问,即有云:“王氏擅朝,因窃号位。……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十馀年间,中外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而百姓讴吟,思仰汉德,已可知矣。”这可以视为王莽篡代时期社会民心之所向。

王莽地皇三年(22)十月,刘秀在南阳郡宛县起兵,加入推翻王莽政权的战争,到建武元年(25)六月即皇帝位,建立东汉王朝。随后,东征西讨以平定各地兵乱,至建武十二年(36)十一月平定成都公孙述,天下始大定,刘秀才腾出手来全力建设东汉王朝。

刘秀复汉,在东征西讨平定各地兵乱、稳固新朝的同时,就开始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载:建武二年(26)三月,诏令“中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议省刑法”。建武四年(28)正月及次年二月,“大赦天下”。建武五年(29)五月,因天旱下诏,命令释放除去必死罪之外的囚犯,同时戒令任用官吏要“务进柔良,退贪酷”。十二月,“诏复济阳二年徭役”。建武六年(30)正月,诏令郡国发放谷物,以救济“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六月下诏简政,以为“张官置吏,所以为人也。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诏令合并县国,省减吏员。于是“并省四百馀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十二月,诏令恢复西汉初年的三十税一旧制:“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建武七年(31)正月,诏令释放囚犯,“非犯殊死,皆一切勿案其罪”。同时,诏令天下,倡导薄葬。三月,诏令“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也就是令预备役人员归田 。之后几年,刘秀忙于征剿平定隗嚣、公孙述。至建武十一年(35),于二月、八月、十月三下诏令,以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严禁虐杀残害奴婢。这些政令举措,旨在轻刑减赋,省减官吏,罢兵归田,赈济困乏,保护奴婢,无疑会恢复国力,并且深得民心。

在选官用人方面,刘秀采取了完全不同于前汉建国之时的策略——他在财富和地位上给复国功臣优渥的待遇,却很少授任他们重要的职权。《后汉书》卷二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传》范史之“论”,可谓深解刘秀“深图远算”之用心:自秦汉以来,政权更替全凭战力,借重武人。因此,夺得天下之后便厚赏重用武人:“鬻缯屠狗轻猾之徒,或崇以连城之赏,或任以阿衡之地。……自兹以降,迄于孝武,宰辅五世,莫非公侯。”其结果,一是易于发生政治变乱:“势疑则隙生,力侔则乱起”;二是不便管理、不堪任用:“直绳则亏丧恩旧,桡情则违废禁典;选德则功不必厚,举劳则人或未贤;参任则群心难塞,并列则其敝未远。”同时,另一个重要弊端,就是重用功臣必然堵塞进贤任能的道路:“使缙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 。其怀道无闻、委身草莽者,亦何可胜言!”于是刘秀“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对待功臣,以“高秩厚礼,允答元功”,而不以行政职位赏功。 (以上均见《后汉书》卷二二《朱景 王杜马刘傅坚马传论》) 与此同时,刘秀多次诏令进贤纳言:建武六年冬十月诏:“其敕公卿举贤良方正各一人;百僚并上封事,无有隐讳。”七年三月日食,诏令“百僚各上封事,无有所讳”。四月,诏令“公、卿、司隶、州牧举贤良方正各一人,遣诣公车,朕将览试焉”。 (以上均见《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这样的选官用人举措,不仅开明公正,也与王莽时期“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的官场生态形成鲜明对比,最能获得士人的赞誉。

本书更加关注的是,刘秀在大力推行宽柔仁政的同时,也开始努力恢复儒学正统,重建经学博士,并重用经生儒士为官。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载,建武五年二月,封孔子后裔孔安为殷绍嘉公。十月,“幸鲁,使大司空(宋弘)祠孔子”;同时“初起太学。车驾还宫,幸太学,赐博士弟子各有差”。在王朝初复,百废待兴,尤其兵乱未平的情势下,刘秀祭祀孔子、加封孔子后裔、重建太学的作为,明显展露出了新朝的崇儒气象。

据《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序》,刘秀复汉之初,即着手“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凡十四博士,太常差次总领焉”。刘秀建立《五经》十四博士的具体情形及其时间,史书没有集中系统的记载。但根据《后汉书》有关“征拜博士”的零散记述看,十四博士应当是一段时间内逐步建立的。举例来看:范升,传授《梁丘易》,建武二年(26)征拜博士;四年(28)正月,因反对立《左氏春秋》博士而与陈元反复辩论。(见《后汉书》本传)洼丹,传授《孟氏易》,“建武初为博士”。牟长,传授《欧阳尚书》,建武二年“拜博士”。高诩,传授《鲁诗》,建武初“征为博士”。薛汉,传授《韩诗》,“建武初为博士”。伏恭,传授《齐诗》,建武十七年(41)“拜博士”。丁恭,传授《严氏春秋》,“建武初为博士”。张玄,传授《颜氏春秋》,建武初“试策第一,拜为博士”。 (以上均见 《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 可见,从建武初年到建武中期,都有新的博士设立,而以建武初年比较集中。无论其详情如何,有一点是明确的:刘秀复汉之初,便积极重建博士制度。

与此同时,刘秀大量征用名儒宿学,授任要职。举一些例子:卓茂,元帝时在长安师从《鲁诗》博士江翁,并学习《礼》和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而“光武初即位,先访求茂”,拜为太傅,封褒德侯。伏湛,九世祖为伏胜,家传《尚书》。乃父伏理师事匡衡,传授《齐诗》。伏湛少传父业,以《齐诗》名家。“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建武三年,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王良,习《小夏侯尚书》,建武三年征拜谏议大夫。建武六年,代宣秉为大司徒司直。 (以上均见《后汉书》各 自本传) 刘昆,传习《施氏易》,“建武五年……征拜议郎,稍迁侍中、弘农太守”。洼丹,“世传《孟氏易》。……(建武)十一年,为大鸿胪”。欧阳歙,家传《伏生尚书》,“世祖即位,始为河南尹,封被阳侯。……(建武六年)拜杨州牧,迁汝南太守。……九年,更封夜侯。……视事九岁,征为大司徒”。牟长,建武二年“拜(《欧阳尚书》)博士,稍迁河内太守”。高诩,“光武即位……征为(《鲁诗》)博士。建武十一年,拜大司农”。伏恭,建武十七年“拜(《齐诗》)博士,迁常山太守”。丁恭,“建武初,为谏议大夫、(《严氏春秋》)博士,封关内侯”。锺兴,习《严氏春秋》,建武初年“光武召见……拜郎中,稍迁左中郎将。……封关内侯”。甄宇,“建武中……征拜(《严氏春秋》)博士,稍迁太子少傅”。 (以上均见《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

在“百姓讴吟,思仰汉德”的普遍社会心理中,在刘秀复汉随即施行休养生息的国策下,尤其是刘秀积极恢复儒学正统、礼遇经生儒士的举措,赢得了广大士人的真心拥戴。《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序》云:

昔王莽、更始之际,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先是,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自是,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范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之徒,继踵而集。

王莽篡代时“怀协图书,遁逃林薮”的儒生,在刘秀中兴初期纷纷归汉,这就是士心所向。轻刑减赋,精兵简政,进贤纳言,恢复儒学,重建博士制度,重用儒士为官,刘秀复汉初期的这种种举措,必然会极大地赢得当时士人的倾心拥戴,心向往之。 LxTbb2CCKS5NdBgEPKpSmcvEqc4Ylcmo5oZ05fAVeJfQPt9GrFva+uDNx30vb2H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