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昆曲进校园

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这些年我致力于推广昆曲、振兴昆曲,其中重要目标之一是“昆曲进校园”计划。从一开始,我们的对象便锁定大学及大学生。我的看法是,大学校园应该是昆曲复兴的摇篮,大学生更应该是振兴昆曲的种子。从传统检视昆曲的发展,昆曲本属“雅部”,一向有大量文人阶层的投入,甚至得到皇室的提倡,因其辞曲高雅,所以一直深获传统知识分子亦即文人阶层的爱护,即使昆曲长期式微以来,亦全靠少数的文人曲友,薪火相传,使昆曲绵延不坠。现代大学生,因为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高,应该可以扮演传统文人的角色,保护昆曲,推广昆曲。由于这样的认知,我制作青春版《牡丹亭》,首要的受众对象便是大学生,我们曾经到大陆、香港、台湾以及美国三十多所高校巡回演出,培孕了大批的学生观众,受到大学的青年学子热烈欢迎。学生对昆曲的热情已经点燃起来了,要继续这股热潮,下一步“昆曲进校园”计划便是在大学里开设昆曲课程,建立昆曲中心。如此,才可以长期不断地培养大学生观众,以及一些热心于研究推广昆曲的种子。我们的大学教育,自“五四”以来,重理工,轻人文,尤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长期偏废,造成大学人文教育营养不良的后遗症,混淆了青年学子的文化认同。昆曲是明清时期一大文化成就,是中国表演艺术的佼佼者,有“百戏之祖”之称。在大学开昆曲课,可以补足一部分大学人文教育的缺失,让青年学子体验昆曲之美,从而重新认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

2011年,我应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之邀,在中大做了几场演讲。中大沈祖尧校长会见我,希望我能替中大开设昆曲课程,设立昆曲中心,并且保证他一定会设法筹足开办经费。沈祖尧校长说,中文大学,顾名思义,就应该负起推广中国文化的责任。我深为沈校长重视人文教育的热忱所感动,义不容辞,替中大设计了“昆曲之美”的讲座课程,于2012年春季开课,由华玮教授主持。华玮教授是汤显祖研究专家,青春版《牡丹亭》的编剧之一,主持“昆曲之美”的课程,不作第二人选。3月,“昆曲研究推广计划”成立,香港企业家余志明先生及夫人陈丽娥女士慷慨捐助二百万港币,支持“昆曲研究推广计划”及“昆曲之美”讲座,余先生伉俪长年来赞助昆曲推广运动,不惜余力。在校方及民间积极的鼓励下,昆曲课程在中大得以蓬勃展开,三年来,华玮教授鞠躬尽瘁,教导有方,“昆曲之美”大受学生欢迎,每年有昆曲示范演出进入中大校园,案头场上,同时进行。

“昆曲研究推广计划”重点之一,在鼓励昆曲研究并出版研究成果。昆曲有六百年历史,在史述、文本、音乐各方面都有丰富的资料可供学者研究。本计划在华玮教授主导下,网罗各地昆曲学者,从事共同研究,本套丛书有南京大学昆曲资深学者吴新雷教授等的著作,便是研究计划的成果。昆曲研究,应该有学术的尊严与地位。

2015年9月 tTSs54IY2Ewa5qr443yo4fjTA78gZl84iIG1JoZaSQbK1sTzO3XtkBhfm4HUd03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