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由极盛到衰微

公元842年,吐蕃政权发生内讧,势力大衰。

唐大中二年(848年),敦煌人张议潮率众起义,陆续收复伊、西、瓜、肃、甘、兰等十一州。后遣其兄张议谭奉河陇十一州地图簿籍归唐,唐王朝册封其为归义军节度使,统领河西十一州的军事行政。

张议潮起义不仅使敦煌及河西地区摆脱了吐蕃的残暴统治,而且通过收复河陇,稳定了唐朝的西部疆域,并使丝绸之路复通,为唐代后期国家的安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张议潮受到敦煌人民的普遍敬仰,敦煌变文中就有《张议潮变文》《张淮深变文》等热情歌颂张议潮收复河西的词句。其中唱道:

河西沦落百余年,

路阻萧关雁信稀。

赖得将军开旧路,

一振雄名天下知。

张议潮于咸通八年(867年)入唐任右神武统军等职,封万户侯,于872年在长安去世。此后,张议潮之侄张淮深任沙州刺史。直到914年,归义军政权一直为张氏后代所掌握。

在张氏统治的40多年时间内,莫高窟开凿活动依然不断,这一时期新开洞窟有70多个,并重修了不少前代的洞窟。其中一些世家豪族修建的洞窟引人注目,如张氏、索氏等修建的第156、196、12窟等。由于这些洞窟具有家庙的性质,是这个家族进行礼拜活动的场所,所以往往把这一家族从祖先到儿孙的形象都画在窟内,洞窟中供奉的佛像及壁画内容都按他们自己的信仰特点来制作。于是,从这些洞窟的供养人形象上,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当时世家大族的某些历史情况。

如第156窟是张淮深为了纪念张议潮而开凿的石窟。此窟在洞窟的两侧壁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张议潮出行图》和《宋国夫人出行图》,开创了在敦煌石窟中描绘出行图的先例。这两幅表现世俗内容的壁画不仅展示了唐代一个地方节度使出行的显赫威仪,而且从其中的军队、乐舞、肩舆以及骑射、辎重驮运等形象中,可以考证当时的官制及各种民俗风貌,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公元914年后,曹议金接替张氏成为归义军节度使。曹氏政权费尽心机,维持这弹丸之地的归义军辖地竟达100多年。

曹氏吸取了张氏失败的教训,对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采取和亲的政策,以通婚的办法分别与回鹘和于阗交好。曹议金娶甘州回鹘可汗女为夫人,又嫁女给于阗国王。曹议金的后代也一直和回鹘、于阗维持着姻亲关系。对内也采取了联姻等手段,强化了敦煌世族之间的关系,使敦煌的索、阴、翟、张等大姓联成一体。敦煌曲子词“六番之结好如流,四塞之通欢似雨”,歌颂了曹议金的外交政策带来的安定和民族间的交流。

○宋国夫人出行图(局部)第156窟北壁晚唐

○宋国夫人出行图(局部)第156窟北壁晚唐

○于阗国王供养像 第98窟东壁 五代

曹氏还努力保持与中原王朝的联系,几经努力,终于在924年正式受封归义军节度使、沙州刺史、检校司空等名衔。在当时虽说仅具空名,但对于稳定沙州的政治却有着特别的意义。

○曹议金供养像榆林窟第16窟五代

曹氏政权也十分崇信佛教,在敦煌大量营造石窟,利用佛教信仰来稳定社会。敦煌的佛教信仰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寺院僧侣和大量的佛教信徒是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曹氏统治者充分利用佛教对人民的精神引领作用,大力倡导佛教,抄写佛经,开凿石窟。曹氏政权还模仿中原朝廷的宫廷画院制度而成立了画院。这一时期石窟的开凿和壁画的绘制,主要是由沙州画院的画工和匠人完成的。

曹氏时代的敦煌文化以佛教文化为主,这一时期莫高窟新开洞窟40多个,在榆林窟也开凿了20多个。此外还对前代的洞窟进行修补和重绘,这些重修的洞窟达280多个,占现存洞窟的60%以上。曹氏时代营建了不少大型洞窟,如第98、100、61、55窟等,进深都在10米以上。尽管曹氏不遗余力地营建洞窟,但这一时期的绘画着色单调、绘制简陋、创造力衰退,千篇一律的倾向很明显,表现出经济力量的衰弱以及文化上的封闭性。 AI0J46em3mmmfRyYYip3Te/oFeFfmjU9JOUr95yd0iP2MAeutrVOZsYq96eBeRm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