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杜审言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巩县(今属河南)人,为杜甫祖父。早年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举进士,历任丞、尉一类小官,以恃才傲世,时遭蹭蹬。武后朝,迁膳部员外郎。中宗复位,贬流峰州(今越南北部),复起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而后病卒。杜审言是律诗诗体的奠定者之一,尤擅五律,在气度、章法、造语上都对后人有相当影响。杜甫曾有“吾祖诗冠古”的高度评价,并在创作中有所承袭和借鉴。有《杜审言集》。

(史良昭)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今属江苏)任职,本诗唱和晋陵(今江苏常州)陆姓县丞的《早春游望》,疑即作于这一时期。

起首两句,以“独有”“偏惊”的字眼,强烈地表现出身处异乡的游宦者临春而惊心的独特感受,发人之所未发,故为后人多所称道。纪昀《瀛奎律髓评》谓:“起句警拔。入手即撇过一层,擒题乃紧。”可以说,此“起句”擒紧了整个题面:“独有”云云,既是对“早春”物候的感想,又是对陆丞《早春游望》原唱的定评;所以才能“撇过一层”,跳脱舒放地展开了下文。颔、颈二联,从作者自己的眼光中写“早春游望”,“出”“渡”“催”“转”四字分别为各句之眼。云霞在宽阔的江面上涌腾而破晓,梅柳枝头的春意渐由江南向江北扩延;温暖的气候促发黄莺欢啭,春光中 草的嫩绿变得越来越浓:这四句中的“曙”“春”“淑气”“晴光”均是从大处即整体的物象着笔,但由于与“云霞”“梅柳”“黄鸟”“绿 ”的具体景物互相配搭,更加上上述四处诗眼运斡其中,便构筑成有姿有彩且富动感的明媚春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物候新”的特征。尾联以“古调”誉美陆丞原唱,再申“和”意;然而,闻古调而起“归思”、而欲“沾巾”,恰恰说明陆丞也在“宦游人”之列,两人对早春有着共同的感受。结尾与起首遥相呼应,不止是寻常的应酬语而已。

本诗除体局浑融、志感新警外,体物细微也是一大特色。如《礼记·月令》仲春(二月)条谓“仓庚鸣”,江淹《咏美人春游》谓“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 ”,可见诗中“催黄鸟”“转绿 ”,皆切二月早春的时令;“出”“渡”“催”“转”诸句眼,又无不含有从无向有、由初而渐的意味,状写出物候之“新”,也就是扣住了题中“早春”之“早”。字斟句炼,而不见斧凿著意之痕。明胡应麟《诗薮》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并不是溢美的评价。

(史良昭)

登襄阳城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襄阳,即今湖北襄阳,唐时为山南东道采访使治所。本篇为襄阳城楼上眺景之作,全诗围绕着“登览”这一中心展开。

首联揭明登览的时地、背景:时序是农历九月,身份是“旅客”;“层城四望开”,襄阳城楼的雄敞态势如在读者目前。起笔采用整饬的对仗,应和了诗人肃穆苍茫的心绪,为下文拓出了开阔的地步。中二联写登眺所见:城西南群山在襄樊平原上突兀拔起,是谓“横地出”;汉水在襄阳城下东折而南流,是谓“接天回”。“横地”“接天”,字面上是见视野的广远,实质上是见诗人心宇的浩渺。“冠盖里”在今湖北宜城,以汉代有多名达官贵士会集该地得名;“章华台”在今湖北潜江境内,为春秋时楚灵王飨宴宾客的著名建筑。两者均为山南东道治境内的古迹,去襄阳郡界不远,诗中言及,是张大形势的写法。这四句虽皆似写景,但颈联的观察已由空间领域而进入时间范畴,“非新里”“即旧台”,隐寓着今昔更改、胜迹空存的历史感慨,故在文意上更向纵深跃进了一层。尾联转回本地风光,习池是东汉习郁在襄阳岘山辟筑的私家园池,西晋山简常在此乐而忘返,饮醉方归,诗中的“归路”即暗影这段掌故。“满尘埃”与其说是实景的写照,毋宁说是“风景异”,即人事全非的象征,感慨的意味就更加明显了。

这首作品意境雄闳,兴象浑融。“旅客”“楚山”诸联,峻整遒劲,其气局格调对日后杜甫的诗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全诗四联破题——写景——怀古——言慨的章法,后人尤其是江西派诗人多有借鉴,成为五律登览诗最常见的结构。

(史良昭)

春日京中有怀

今年游寓独游秦,

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

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

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

明年春色倍还人。

武周大足元年(701)冬,武则天幸长安,并改元为“长安”,杜审言扈从。此诗为次年春日在长安作,对长期居住的东都洛阳表示了殷切的怀念。

首联破题,一个“独”字已点出了在京中的境况与心情,而次句两用“春”字切“春日”的题面,妙在“看春不当春”,明媚的春景在满腹愁思的诗人面前形同虚设。这一句写出了古今愁人共同的感受,语似寻常,实则警拔隽永,耐人涵泳。颔联即承此句铺陈。“上林苑”为长安著名的汉代宫苑,“细柳营”此指细柳聚,在今西安市西南,司马相如《上林赋》有“登龙台,掩细柳”语,诗中以此两处代表了长安的风景胜地。“花徒发”“叶漫新”,互文见义,不消说便是“不当春”的最好说明。花发叶新,天下皆然,何处才真正关情?颈联便写出了“有怀”的内容。“南桥”指洛阳城南的天津桥,日后张籍《寄洛阳孙明府》“遥爱南桥秋日晚,雨边杨柳映天津”句可证。“西第”为东汉大将军梁冀在洛阳城西的第宅,马融曾为之作《梁大将军西第颂》。这一联悬想洛阳旧友春日游宴的盛况,与“独游秦”遥相对比。尾联寄望于洛阳城明年的赏春,赖以作为此际“看春不当春”的加倍补偿。“明年”与“今年”首尾前后呼应,显示了诗人归思如箭的心绪。

这首七律感情真实而深挚,八句无不贯串和体现了对故所的浓重的怀念。尤其是尾联,既有从异地游思中努力振起之意,又仍漾动着无可如何的客愁,余情可味,故被昔人视为妙结的范例。全诗虽有失粘之处,但结构谨严、体格高华,是最早成熟的七律作品之一。

(史良昭)

赠苏绾书记

知君书记本翩翩,

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

燕支山下莫经年。

唐代元帅府及节度使设属官主撰文书,称掌书记或书记,唐代文人常以入军幕服务进身。苏绾,与杜审言同时,官至工部郎中荆南府司马。本诗是他从军赴边时,杜审言所作的赠行诗。

首句从曹丕《与吴质书》“元瑜(阮瑀字)书记翩翩”句化出,“翩翩”为文采风流之意。将苏绾与曹操的文学记室、“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相比,一个才情华赡、骏发有为的文人形象便跃然于纸上,颂扬至为得体。次句的“为许”犹言“为何”,突设一问,却是明知故诘。在当时的风气下,“书记翩翩”与“从戎赴边”并无抵牾,用上疑问的口气,不过是表示离别的难舍罢了。

三、四两句,出于同样的构思。诗人不直言此时的惜别依依,却巧妙地借用苏绾妻子的境地为自己申意。人去朔边,年轻的妻子不得不坐守空闺,“计日”二字,形象地写出了她度日如年的相思心情。既然如此,远在燕支山下的夫君,就应当常常考虑不要在外耽搁得太久了。言下之意,大丈夫建功立业固然必要,但亲人故友的拳拳情义也不能释然于怀。这两句既表现出诗人对苏绾从戎进取行为本身的理解和信任,又婉转地表达了盼望早日回还相见的强烈心情。这种写法,反映出两人间不同寻常的亲密友谊。

本诗常为人所称道的是三、四两句的对仗。“红粉楼中”固然是楼中红粉的倒装,而“燕支山”却是专门地名,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为匈奴妇女化妆饰品的产地。“燕支”与“胭脂”通,同“红粉”互有映带,使对仗更为工巧。这种结构相错而文字俪正的借对手法,也为后代的诗人所常采用。

(史良昭) cHOjeMbrtaCI01ZPy7uzQoaCYzkIRF3pv9Zpukf7WxFL1CnyGfWhMOs/G+Hra/s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