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宿洞霄宫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诗共二首,此录第二首。洞霄宫在大涤山,山在今浙江余杭县西南。唐代于此建天柱观,宋大中祥符间改名洞霄宫,其地岩壑深秀,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宋代大臣退休,例以“提举洞霄宫”系衔。诗写其地清幽野逸的景致,表现一种超尘出世之概。

首联先作一鸟瞰式的写景,引出自己的情思。秋日的群山连绵不尽,登高望远,自己的情思也顿显高远,高天远山令人遐想无垠。诗人在此有意运用“秋”字的重叠复沓,句式的雷同,造成一种唱叹的语气,表现出陶醉于秋景、沉湎于秋思的心境。

中二联写景。颔联之妙全在色彩的巧妙配置。碧绿的涧水中漂流着秋山的红叶,苍翠的丛林间点缀着朵朵的白云,那色彩的绚丽,红绿青白的对比映衬,确实给人以极大的视觉的愉悦。颈联境界为之一变,上联的景物明丽,此联的色彩暗淡,“凉阴”“落日”明点时辰,上下二联之间时光的流逝转换不言自明。上联只写山水林云,自有一股清幽之气;下联则写飞鸟投林、秋蝉鸣噪,一派活跃景象。虽然境界各异,但所写景物无一不透出盎然的生意,令人感受到秋之生命的跃动。

尾联乃揣度之词:山中夜雨,雨打芭蕉,谁人能消受这一分清福?诗人为能夜宿洞霄而感欣喜的心情都表露在这一问之中了。这尾联乃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妙。由诗人的这一揣度,我们可以明白,前面的色彩由明转暗,氛围的由静变动,实是暗示着山雨欲来的征候。而尾联的悬想之词又为这一幅秋山图补上了夜景的一笔,夜景之妙又不在视觉,而是在听觉;而这听觉之妙借助于雨打芭蕉则更具清韵幽趣了。诗人针线的细密,运笔的宛曲令人击节。

此诗带有宋初晚唐诗派的典型特点,以五律写清幽野逸之景,笔致淡雅疏朗,尤重中间二联的锤炼。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指出:“每首必有一联工,又多在景联,晚唐之定例也。”本诗的颔联就是诗人着力锻炼的警句。这一派诗人常摘出自己诗中的警句,撰为“句图”,林逋一生苦吟,自摘五言十三联,七言十七联,由此也可见出他们的习尚。

(柳丽玉) gTipZC/e5SiFwE7Yncqj6l3c7lSoLaFi7ne9ZZ2DIHnps7RFCw25HKDo/98wY88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