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雪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

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

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

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

薪刍未缺供,酒肴亦能备。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

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

因思河朔民,输税供边鄙:

车重数十斛,路遥数百里,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

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

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

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

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

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

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

王禹偁十分推崇杜甫和白居易。他曾说过:“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前赋村居杂兴诗二首……聊以自贺》)从这首《对雪》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和白居易关注人民疾苦的精神,看到白居易诗通俗浅切的风格,我们还为诗人勇于自责的精神所感动。

诗写下雪引起的感慨。988年的冬天,诗人在京城任右拾遗,直史馆。天气寒冷,闭门不出,晚上读书,白日晏起,也无公事可办。当他看到漫天雪飘,首先想到的是,虽然自己官阶不高,生活清贫,可是下雪兆示着来年的丰收,还是值得庆贺的。“月俸岁无余”以下八句说自己的“贫”,仅仅是相对的清贫,生活还过得去,只不过“岁无余”而已。对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也为下面抒发对“河朔民”和“边塞兵”的同情起了衬托、对比的作用。以上是诗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是中间十六句。诗人面对纷飞的大雪,由自己的安逸想到了河朔一带的人民。他们为了要将税粮输送到边疆,在冰天雪地中,驾着疲羸冻馁、不肯行走的牲口,拖着数十斛沉重的车身,要行走数百里之遥。夜里何处可以住宿驱寒呢?只能栖身在杳无人烟的荒山野地里。接着,诗人又想到了边塞上的戍卒,是他们“荷戈御胡骑”,保卫着边境的安全。在风雪严寒之中,“弓劲”而必须更“添气力”才能拉开,“甲寒”而觉得分外“侵骨髓”,他们行进在寥远空旷、人迹罕至的沙漠之中,诗人为他们的命运叹息。这和前段描写的诗人安逸闲适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完这十六句,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在第一部分里之所以要说自己“贫”,并不是对自己清贫生活的不满足,而恰恰是想起人间贫富悬殊、苦乐不均以后的一种满足。

但不仅仅是满足,诗人由满足进而变为内疚自责。这就是诗的第三部分、最后十四句写的内容。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引起诗人的深思:为什么我的生活如此安逸?我不劳而获,不正是“苍生”的“蠹虫”吗?我居谏官之位而不能为老百姓呐喊,不正是尸位素餐吗?不能谔谔直言,我还能算是一个直士?不能褒善贬恶,我还能算是一个良史?“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不能出谋划策,富国安民,而只能作这样一首自责的诗,这是多么惭愧啊!一连串发自内心的深省,说明诗人的内心正在受到谴责。这一层诗意正好回应首段,是对自己闲适安乐生活的否定,于此收拢全诗,恰好水到渠成。全诗由恬然自适到推己及人,再转为内疚自责,展现了诗人内心跌宕起伏的波澜。

这是一首实践了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主张的好诗。虽然以叙事和抒发感慨为主,没有飘忽空灵、耐人寻味的景物描写,没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意境营造,只有平铺直叙、浅俗直露的语句,但同样耐人玩味,心潮激荡。此诗的强烈效果得力于诗人递进式的抒情方式。第一段由天寒下雪而为丰年庆贺,表达虽清贫而知足的思想感情。这是诗人善良心愿的初步流露。第二段由个人的安乐而想到人民的苦难,通过具体描绘,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由衷关切与同情。这就使一般的善良升华为博大的人道主义。第三段,由同情而转为自责,无情的自我剖析昭示了诗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全诗就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抒情方式,使感情愈来愈加浓,思想愈来愈深刻,给人的感染也愈来愈强烈,最终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当然归根结底,这是因为诗人用自己的“心”在写诗,故而能使读者发生心灵的共鸣。

(朱宏恢) 8RvStvsvCshqnNbi1e/qXa9CiJCTlS80yfmsSi5KXPoi1n33bZo1uUxm3/vOef4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