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色苍凉映赭袍,
时巡毋乃圣躬劳。
天连阁道晨留辇,
星散周庐夜属櫜。
白马锦鞯来窈窕,
紫驼银瓮出蒲萄。
从官车骑多如雨,
只有扬雄赋最高。
诗约作于元成宗大德(1297—1307)年间。袁伯长,名桷,庆元人,官至翰林学士,有《清容居士集》。
据《草木子》载,元世祖定大兴府为大都(今北京市),开平府为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每年四月,迤北草青,则驾幸上都以避暑,颁赐宗戚,马亦就水草;八月草将枯,则驾回大都。当时袁桷作为文学侍从之臣,随驾而行,送行者纷纷作诗以赠,以虞集这首最脍炙人口。
诗立足于扈从,不写送别,只写路程的艰难与沿途的风光。首联写帝驾出巡,塞北四月,春寒未尽,日色苍凉,皇帝车驾向上都而去,是颂圣,也为袁桷占地位,写得庄重厚实。接着笔势一转,放手写路程之艰难及车驾之声势:清晨,队伍行进在高接云天的阁道上,夜晚收拾行杖,穹庐高支,散如繁星。诗用倒装,深得杜诗律法。櫜,盛衣甲弓箭的囊。颈联收转,由雄浑而忽入典丽,写窈窕淑女骑着备有锦鞯的白马,骆驼带着装满浓郁芬甘的葡萄酒瓮,一派塞上旖旎风光。尾联以汉代大文学家扬雄比拟,点明袁桷身分。
虞集自称诗如“汉廷老吏”,即以庄严浑厚见长,此诗可略见端倪。元人的诗喜欢讲究字句的锤炼,本诗颔联“天”字原作“山”字,“星”字原作“野”字,相传是听从赵孟頫的意见而改,仅动二字,确实使原诗的境界更为开阔深远。
(李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