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富足的家庭和“巴门的诗人”

1820年11月28日,在这个平凡的日子里,一个伟大的人物——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在德国莱茵省的巴门市

恩格斯的出生证书

莱茵是德国经济和政治最为发达的地区,与受法国大革命影响颇深的马克思的家乡——特里尔不同,巴门航运便利,工业发达,是莱茵较为著名的工业城市。维也纳会议后,上莱茵地区划归普鲁士管辖。当时德国四分五裂,大陆封锁。相反,莱茵地区因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又缺乏国内竞争,很快成为资本主义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巴门的葡萄酒和纺织产品远销各国,也因此被誉为“德国的曼彻斯特”。与发达的经济相适应的是先进的文明,这里是自由主义的天堂。受法国大革命启蒙的一代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如席勒、海涅就生活在此处,“莱茵人天性十分活泼。他们的血液在血管里像新鲜的莱茵葡萄酒一样轻快地流动,他们的眼睛总是敏锐地、愉快地注视着周围的世界” 。每当春天到来时,莱茵河沿岸绿草如茵,大自然披上节日的盛装,恩格斯一家也会正装出席莱茵地区的音乐会。到了秋天,葡萄成熟时,又会有大型的葡萄收获节的活动,热闹非凡。相比内陆地区,莱茵省搭上了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便车,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状态。不过,自由主义对工业城市巴门却影响不大,这里的人们在乎金钱多过关心政治民主和自由,风气十分保守,资本家和工人不仅是雇佣关系,还维系着传统的宗法关系。因此,相较于新兴的文学和哲学浪潮,宗教在这里仍然处于统治地位。受虔诚主义影响,巴门的人们维系着亘古不变、缺乏丰富娱乐活动的刻板生活。

倘若你走在19世纪巴门的街头,提及恩格斯这一姓氏,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巴门家族。祖先白手起家,一代代人秉承刻苦努力的信仰,不断积累财富,等到恩格斯出生时,这个家族名下已有漂白厂、印染厂和织造亚麻或丝绸带的织带厂,从下巴门火车站到伍珀河 之间的土地也归其所有,是名副其实的望族。恩格斯的父亲与兄弟们一起经营的家族织造厂更是巴门同类公司中最大的一家。虽然老恩格斯也深受虔诚主义的影响,做事踏实肯干、谨慎自律,但也爱好音乐,兴趣颇多,并不像葛朗台那样是钻进钱眼里的商人。恩格斯家族还会在谷地修建住房、兴办学校,参与巴门的各种公共事务,在当地有着极佳的名声。很多年后,当恩格斯参与政治斗争被关押在监狱要求保释时,家族的名声还为他提供了担保。可以想见,当恩格斯背叛自己的阶级,投入无产阶级解放的革命事业时,这个传统的资产阶级家庭该有多么震惊。

恩格斯的童年充满了温馨快乐。他的父亲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经人介绍与哈姆中学校长的女儿爱利莎·范·哈尔结婚。恩格斯的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父亲性格内敛,母亲个性却开朗活泼,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熏陶。由于父亲工作繁忙,恩格斯小时候与母亲常住外祖父家,学识渊博的外祖父常常会抱着他,给他讲述英雄人物的古代神话故事。13岁时,恩格斯还特地写了《献给我的外祖父》这样一首诗来表达对外祖父的敬爱和感激之情。他的表舅卡尔·斯内特拉格牧师也经常邀请恩格斯去他家做客,为他解释经义。耳濡目染,恩格斯逐渐有了宗教信仰,对基督教也有了情感认知。恩格斯兄弟姐妹间的感情也极好。他有四个弟弟和四个妹妹。恩格斯对他们很关爱。成年离开家乡后,他也不忘经常与弟弟妹妹们通信,描述自己在外面的生活,关心他们的起居。这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互相之间充满了关心和爱护。虽然恩格斯成年后经常批评家里沉闷的风气,但不可否认,在物质和情感方面,家人对他还是照顾有加,只是恩格斯选择了与他们不一样的道路而已。

作为长子,恩格斯承担着父辈沉甸甸的期望。遵循家族传统,恩格斯在接受了家庭教育后就来到了他父亲担任管理委员会委员的巴门市立中学学习。这是一所虔诚主义的理科学校,以直观的方式教授物理和化学,为他后来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打下了重要基础。在初步接受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后,恩格斯进入了埃尔伯费尔德 福音教会中学学习。这是一所被公认为普鲁士最好的学校之一的中学,虽受虔诚派管理,但实际教学由代理校长汉契克博士负责。他是一名路德派,受自由主义影响较大,教学中注重语言和人文主义专业学习。这所中学有一大半课时设计了人文主义专业学习。在埃尔伯费尔德,恩格斯感受到了与保守封闭的巴门不一样的文化风气,在学习上也非常努力刻苦。从他的学业证书上可以看到,他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和法语,在历史、地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成绩也不错。汉契克博士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他资质很高,表现出一种力求扩展自己的科学知识的值得赞许的愿望。原本恩格斯的父亲也期望他能继续学习,接受良好的教育,以便日后能够继承家业。但公司的变动使得老恩格斯不得不把计划提前了。当时,老恩格斯和他的兄弟们因为利润分配产生分歧,黯然退出家族公司,开始了创业活动,急需帮手,所以他只能让恩格斯提前退出学校,在巴门的办事处学习。

可是,这时的恩格斯再也不是小时候乖巧听话的小朋友了。在现在保存下来的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写给恩格斯的母亲的信中,老恩格斯将他描述为“性格奇特和好动的孩子”,虽然表面上彬彬有礼,但即使害怕惩罚也没学会无条件服从。他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认知了,也因此显得和这个传统的普鲁士商人家庭格格不入。他发现学校里教授的东西与他从外祖父和表舅那里听来的故事完全不同,家庭富足但雇佣的穷人却如此贫困,这让他对父亲的说教、母亲的善良产生了怀疑。虔诚主义的家庭文化已不再是他所能认同和遵循的了,少年的他只能用诗歌描绘内心五彩斑斓的世界,以暂时摆脱压抑的家庭和烦琐的职业。虽然在父亲的压力下,恩格斯不得不从事自己所不喜爱的职业,但他还是利用业余时间和他的朋友们格雷培兄弟组成了一个小组,经常写作诗歌。英雄人物和对自由的向往是他的诗歌的主题,在《1836年的诗》里,他提到了退尔、齐格弗里特、浮士德、阿基里斯(阿喀琉斯)、哥特弗里德和唐·吉诃德(堂吉诃德)这些崇尚自由、打破封建传统的骑士英雄。“当你再次看见他们,欢乐充满心田。” 骑士小说是他少年时代最为钟爱的文学题材。1837年他还曾写了一篇小说,来歌颂希腊人反抗土耳其人的解放运动,文风青涩又生动活泼。尽管他的父亲曾因为阅读这些虔诚主义所不允许的书籍狠狠地教训了他,但他仍然会大胆地把从学校图书馆借的小说带回家阅读,老恩格斯对此忧心忡忡,担心他“向一种令人不安的漫不经心和性格软弱方面发展” 。年轻的恩格斯的内心处于挣扎中,迫切需要一种真正的信仰以支撑他从外界获得的知识。过多注重形式和教条的虔诚主义显然不能满足恩格斯的需求,虽然他时常拿自己的零花钱救助穷人,但杯水车薪,他无法解决《圣经》里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保守的家庭和自由的学校教育之间的差异问题,只能寄托于反抗旧秩序的骑士英雄们来解除他内心的苦闷。当然,此时恩格斯在文学作品中对自由和平等的强调与其说是反抗政治制度的黑暗,不如说是天性使然。他对贫苦阶层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同情、对压迫和专制的不满和痛恨,是他而后观察现实世界的最初动因和起点。

我看到远方闪烁着光芒

恩格斯

我看到远方闪烁着光芒,

那是一个个美好的形象,

就像点点繁星穿透云雾,

放射出清纯淡远的柔光。

家庭出身并不意味着一切。在这个典型的普鲁士基督徒家庭里,恩格斯继承了父辈的谦虚自持,但也有着天生的善良天真的浪漫主义情怀。1838年7月,在巴门家里的公司混了大半年后,恩格斯告别了家人和朋友,中断学业,来到不来梅学习经商。 dOCB82Egw1uU6GPzZG52itupTHu3Dga7oXjE0rXhQIxHJmuJly6z4v0wIuDEqmJ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