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典范

当然,《共产党宣言》是一定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产物,并不像马克思后来创作的《资本论》那样是长时间科学研究的精雕细琢之作,因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就明确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是,他们认为,《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历史作品,自己无权做出改动。因此,利用《共产党宣言》再版和出版外语版本的机会,通过写作序言等方式,马克思、恩格斯有效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并且向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为《共产党宣言》写作了两个“序言”。

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坚持和发展辩证统一的高度对《共产党宣言》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在从1848年到1872年的25年当中,在实现从空想到科学飞跃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科学理论到革命实践的飞跃。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方面,不论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共产党宣言》阐述的基本原理仍然完全正确。这一原理就是共产党人的原理,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巴黎公社经验表明,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存的国家机器,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由此来看,《共产党宣言》的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共产党宣言》只是强调无产阶级革命尤其是暴力革命,没有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这些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样,不仅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精髓,而且树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典范。

《1882年俄文版序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唯一公开发表的二人关于俄国问题共同看法的文献。在《共产党宣言》当初出版时,几乎没有提到俄国和美国的情况。那时,俄国是欧洲全部反动势力的最后一支庞大后备军,到处推行专制统治。美国正通过移民政策吸收欧洲无产阶级的过剩力量,还没有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这表明,卷入无产阶级运动的地区是多么狭小。但是,到1882年的时候,俄国已是欧洲革命运动的先进部队了,美国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和神话般的资本积聚第一次发展起来了。因而,俄国和美国不仅成为科学研究的典型案例,而且有可能成为世界革命的前沿阵地。

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创作了5个序言。这就是:《1883年德文版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在这些序言当中,恩格斯主要科学阐明了以下问题: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在科学上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马克思、恩格斯已经科学揭示出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由于当时主要是为了自己搞清楚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没有公开出版,而让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因此,如何简明扼要地阐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恩格斯指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 这就指明:其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其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其三,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这样,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就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第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分。空想社会主义主张在不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主张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共产主义。在1847年,社会主义者主要包括两种人:一是各种空想社会主义的信徒,二是各种改良主义的社会庸医。他们都站在工人运动之外,宁愿向“有教养的”资产阶级寻求支持。当时将政治变革和根本改造社会统一起来的工人,把自己称为共产主义。根据当时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想、共产主义运动和思想的发展情况,恩格斯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运动。这样,就明确了共产主义运动和思想的无产阶级属性。

第三,《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和普及成为衡量工业发展和工人运动的重要标尺。由于《共产党宣言》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运动规律,揭示出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机制和后果,揭示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揭示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景,因此,《共产党宣言》成为判断社会发展和阶级意识的一种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因此,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应该丝毫不放松对工人阶级的教育。

在这些序言中,恩格斯反复强调马克思在创作《共产党宣言》中的作用,将起草《共产党宣言》的功劳归于马克思一个人。这不仅体现出恩格斯高尚的情操,而且见证了恩格斯和马克思的伟大友谊。

上述7篇序言同样是《共产党宣言》文本群的重要构成部分。假如没有这些序言,那么,《共产党宣言》真的就成为历史文献甚至“历史古董”了。7篇序言使《共产党宣言》的血肉更为丰满。

同时,利用《共产党宣言》再版和出版外文版本的机会,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和人类科学文化思想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成果,通过增加注释的方式,恩格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第一,史前社会和阶级社会的区别。在当初出版的时候,《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第一句话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其实,这是一个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论断,因为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着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但是,在1848年的时候,人类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也是一些人形成私有制天经地义、万古长存的错误认识的重要原因。但是,到了19世纪70年代,随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文化人类学当中的运用,形成了文化人类学的进化论学派。这一派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着原始社会(史前社会)。因此,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中加了一个注:“这是指有 文字 记载的全部历史。在1847年,社会的史前史、成文史以前的社会组织,几乎还没有人知道。” 这样,恩格斯就将史前史(史前社会)和成文史(阶级社会)严格区分开来了,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而且坚定了无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

第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定义。在《共产党宣言》及其准备文献中,并没有给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精确定义。在1888年英文版中,恩格斯给第一章的标题“资产者和无产者”加了一个注:“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 这样,就明确了用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划分阶级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标准、定义和方法,将阶级看作一个由生产资料所有制造成的社会分化和社会对立的经济范畴。同时,这里把“劳动”和“劳动力”区分清楚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将无产阶级看作一个完全靠自己的劳动为生的阶级,这里将无产阶级看作一个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阶级。显然,在界定无产阶级的内涵方面,“劳动力”比“劳动”更为准确。

1885年10月8日,恩格斯完成了《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一文。在科学总结共产主义者同盟历史的过程中,他客观记录了《共产党宣言》的创作和传播情况,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相关思想。例如,由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日益明朗化,“共产主义现在已经不再意味着凭空设想一种尽可能完善的社会理想,而是意味着深入理解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 。这样,就进一步深化了《共产主义原理》当中对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定义。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学说。这一科学文献也是共产党党史研究的科学典范。

此外,恩格斯利用其他机会大力传播《共产党宣言》的思想。例如,1894年1月3日,意大利社会党人卡内帕致信恩格斯,请他为一本杂志题词,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新纪元的特征,以区别于但丁将旧纪元的特征概括为“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恩格斯考虑再三后于1月9日回复说:“除了《共产主义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通过这样的工作,恩格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体化大众化。

显然,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的贡献不仅是多方位的,而且具有原创性。这不仅表现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构成了《共产党宣言》的“母本”或“底稿”,《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的论述结构影响到了《共产党宣言》的章节结构安排,而且表现在思想内容上。尽管西方马克思学以制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为能事,但是,下述看法颇为中肯:“根据《共产党宣言》中所包含的更多文章的内容能够分别追溯到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关于自由竞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关于家庭)和‘爱北斐特演讲’(关于消灭私有制)。恩格斯研究这些主题的时候用的是一种自己独有而马克思没有用过的方法。” 其实,在马克思“第一小提琴手”和恩格斯“第二小提琴手”开始合奏的时候,恩格斯奏响了走向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美妙的音符。在此基础上,才有了响彻云霄的英特纳雄耐尔的壮歌。

从1848年的二月革命起,《共产党宣言》已经遍历全世界,差不多译成了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文字,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走向。到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成立时,继续使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现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号角响彻全世界,世界各国斗争着的无产阶级无不将之写入自己的章程中。 Ky9m6Bgt0A5ephW5alS7aijSPnjoA32r90euKcaC/n1DhDuu6wKSxlWBKmO5o4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