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年6月,在将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过程中,已经明确了新同盟的共产主义性质。“因为旧的名称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并考虑到一些特殊的事件才采用的,这些事件与同盟的当前目的不再有任何关系。因此这个名称已不合时宜,丝毫不能表达我们的意愿。许多人要正义,即要他们称为正义的东西,但他们并不因此就是共产主义者。而我们的特点不在于我们一般地要正义——每个人都能宣称自己要正义——,而在于我们向现存的社会制度和私有制进攻,在于我们要财产公有,在于我们是共产主义者。”
因此,同盟迫切需要制定一个共产主义的纲领。
在改组中,1846年11月,同盟发出了一份公告。1847年2月,同盟又发出了一份公告。前者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第一,无产阶级对待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应该采取什么态度?第二,无产阶级对待各种宗教派别应该采取什么态度?第三,对待社会党党派和共产主义党派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后者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者追求的目标是什么?第二,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者追求的目标是什么?第三,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最迅速、最容易实行共有共享制?前者提出了同盟的策略问题,后者提出了同盟的政治原则问题。对此,恩格斯早在1846年10月23日致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第三封信中已经做出了科学回答。这就是:第一,实现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第二,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点。第三,除了进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认有实现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这样,起草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草案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恩格斯的肩上。
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共产主义学说,恩格斯起草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这一文件采用了问答的方式,由22个问题构成。从思想上来看,《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大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共产主义的目标和基础。共产主义是这样的一个社会:“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
即,共产主义社会是使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实现这一社会目标,首先需要在生产关系上消灭私有制,代之以财产共有。其次,在生产力方面,必须建立在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最后,需要形成这样一种原理,即要认识到个人幸福和大家幸福是不可分割的。这样,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的科学设想。
第二,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中,无产阶级应运而生。“无产阶级是完全靠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为生的社会阶级;因而这一阶级的祸福和存亡取决于生意的好坏,一句话,取决于竞争的波动。”
尽管恩格斯还没有区分清楚劳动和劳动力的关系,但是,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利益对立的角度明确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无产阶级不同于奴隶、农奴、手工业者。只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无产阶级才能解放自己。
《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手稿
第三,共产主义学说的定义和内容。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只有在机器和其他发明有可能向全体社会成员展示出获得全面教育和幸福生活的前景时,才会实现共产主义。从理论上来看,“共产主义是关于奴隶、农奴或手工业者不可能实现而只有无产者才可能实现的那种解放的学说”
。这里的共产主义即科学共产主义。在恩格斯看来,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者实现解放的学说。这一学说必然属于19世纪,而以往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能有的。其实,这就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科学定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解放的主旨。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的途径和措施。革命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完全不以单个的政党及整个阶级的意志和领导为转移的各种情况的必然结果。无产阶级革命不能采用密谋的方式,也不能采用随心所欲主观盲动的方式,而必须采用暴力革命。“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发展都受到有产阶级的暴力压制,因而是共产主义者的敌人用暴力引起革命。如果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因此最终被推向革命,那么,我们将用实际行动来捍卫无产阶级的事业。”
在此基础上,还必须通过民主的国家制度达到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要采用一些社会经济措施保障无产阶级的生存。
由于其一定程度上是同盟内部思想妥协的产物,《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没有达到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已经形成的理论高度。但由于适应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根本要求和利益,因此,《共产主义信条草案》是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第一个纲领性的草案。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为世人所知。1968年,贝尔·安德烈亚在西德汉堡国家与大学图书馆手稿部的档案中发现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同盟汉堡支部负责人马尔腾堡的遗物,里面有包括《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在内的同盟“一大”的文件。根据原稿上的笔迹,断定恩格斯为《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作者。
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结束后,恩格斯返回巴黎。1847年7月底,他到布鲁塞尔,在那里工作了三个月左右。他与马克思一道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同盟的支部和区部委员会,创建了布鲁塞尔德意志工人协会,将之作为同盟的公开形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协会会员很快就达到100多名。1847年9月下旬,马克思由于家事原因前往荷兰。恩格斯开始负责同盟支部和协会的领导工作。在此期间,恩格斯领导了反对宗派分裂的活动。1847年9月27日,来自欧洲各国的约120名代表举行会议,建立了国际民主协会,恩格斯当选为副主席。这时,从巴黎传来消息,巴黎支部的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因此,恩格斯催马克思尽快回来。10月中旬,当马克思回到布鲁塞尔后,恩格斯立即返回巴黎。临行前,他推荐马克思担任国际民主协会副主席。11月15日,马克思当选为副主席。在马克思的努力和影响下,国际民主协会很快成为国际民主主义运动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