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36年到1852年,是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光辉青春时期”。为了帮助无产阶级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应该帮助他们组成“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这是他们在1847年以来所采取的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世界上第一个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脱胎而出。
在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中,各国出现了一些具有政治性的工人群众组织。当时,影响较大的工人政治组织主要有德国的正义者同盟、英国的宪章派全国协会、法国的四季社等。为了使科学共产主义学说能够为工人所接受,转化为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积极与这些工人组织建立联系,最后,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正义者同盟上。
“正义者同盟”由“流亡者联盟”发展而来。1834年,德国流亡者在巴黎建立流亡者联盟。这是一个半宣传、半秘密的组织,主要开展秘密活动。联盟的成员是工人,但几乎都是地道的手工业者。这些手工业者的最大光荣是:虽然他们本身还不是真正的无产者,但他们已经能够本能地预料到自己未来的发展,并且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组织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尽管联盟里没有一个人读过一本经济学著作,但是,他们主张的“平等”“博爱”“正义”暂时还有助于克服一切理论上的困难。这样,就迫切需要用科学共产主义学说改造和武装这一组织。1836年,正义者同盟从流亡者联盟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新的秘密组织。其成员主要是工人运动的最急进分子,大部分是无产阶级分子。这是德国第一个无产阶级的组织。这一新的同盟迅速发展,在法国、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建立了支部。同盟的口号是:“人人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1839年5月12日,法国人举行起义。同盟各支部参与了四季社组织的这次行动。随着起义的失败,这些支部也同法国人一起遭到失败。
1843年,恩格斯在伦敦认识了来自正义者同盟的亨利希·鲍威尔、卡尔·沙佩尔、约瑟夫·莫尔三人。鲍威尔是皮鞋匠,沙佩尔当过排字工人,莫尔是钟表匠。这是恩格斯遇到的第一批革命无产者。1885年,恩格斯回忆说:“尽管我们当时的观点在个别问题上有分歧——对于他们的狭隘平均共产主义,我当时还报之以在某种程度上同样狭隘的哲学高傲态度——,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三个真正的男子汉在我自己还刚刚想要成为一个男子汉的时候所留给我的令人敬佩的印象。”
当时,恩格斯把平均共产主义理解为全部或主要以要求平等为依据的共产主义。
早在1840年2月7日,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已在英国伦敦成立。这是一个公开的组织。该协会成为同盟吸收新盟员的地方。由于共产主义者一向是最活跃、最有知识的会员,因此,同盟自然就完全掌握了协会的领导权。不久,同盟在伦敦建立了一些被称为“秘所”的支部。瑞士和其他地方也采用了这一策略。凡是能够公开建立工人协会的地方,都以协会的方式开展活动。凡是法律禁止成立工人协会的地方,同盟成员便通过参加歌咏团、体操会等团体开展活动。参加工人协会的成员来自欧洲的各民族。不久,协会便改名为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在会员证上至少用20种文字印有“人人皆兄弟!”的口号。
1843年,沙佩尔建议恩格斯加入同盟,但是,恩格斯拒绝了这个建议。尽管如此,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同伦敦的盟员经常保持通信联系,而且同巴黎各支部当时的领导人艾韦贝克医生有着更为密切的交往。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参与同盟的内部事务,但仍然知道同盟发生的一切重要事件。他们通过口头、书信和报刊等方式,影响着最杰出的盟员的思想观点。
1847年春天,受同盟委托,莫尔到布鲁塞尔去面见马克思,接着又到巴黎去找恩格斯,再三邀请他们二位加入同盟。莫尔表示,同盟确信马克思、恩格斯观点一般正确,确信必须使同盟摆脱陈旧的密谋性的传统和方式。如果马克思、恩格斯愿意加入同盟,同盟将有可能在其代表大会上以宣言形式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的共产主义”,然后可以作为同盟的宣言予以发表。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将有可能帮助同盟用新的符合当时条件的适当组织来代替其过时的组织。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以前认为是同盟的缺点的地方,现在同盟代表们自己已经主动承认并且已经消除,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欣然接受了这一邀请,决定对同盟进行改组。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加入同盟的必要条件是,必须摒弃同盟章程中一切助长个人迷信权威的东西。此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把比较靠近自己的人组成同盟的支部,恩格斯则经常到同盟在巴黎的几个支部去参加活动。
经过三个多月的酝酿和准备,1847年6月2日至9日,正义者同盟改组大会在伦敦秘密举行。由于经费问题,马克思未能出席大会。恩格斯代表巴黎支部出席。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会前的提议,大会决定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Communist League),用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口号,使之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同盟取消了密谋时代遗留下来的一切旧的神秘名称,由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以及代表大会构成。组织本身完全采用民主的方式,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同盟至少在平常的和平时期已变成一个纯粹宣传性的团体。大会讨论并初步通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草案。章程的第一条规定:“同盟的目的: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
尽管这一章程没有明确将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但是,明确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立没有阶级与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的政治任务。在这次有300人左右参加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恩格斯主持或参加了大会所有文件的起草和审议工作,从而保证大会能够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坚持科学共产主义的原则和精神。这样,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就正式成立了!
在大会期间(1847年6月2日至9日),恩格斯为同盟起草了第一个纲领性稿本——《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大会决定将之作为制定同盟纲领的基础。与会者经过认真讨论后认为,讨论同盟的原则是极其重要的步骤,不能操之过急,应该提交各支部进行充分讨论。大会要求各支部将讨论、修订和补充的意见反馈给同盟中央委员会。
马克思、恩格斯和威·沃尔弗等人出席大会,这无论对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会员或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都有极大的影响。人们对那一次的代表大会寄以莫大的期望,而这种期望不仅没有被辜负,而且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满足。《共产党宣言》的出现就是一个明证。它是那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代表大会的伟大成果。
从外表看来,恩格斯和马克思很不一样。恩格斯身材魁梧匀称,举止敏捷稳健,说话简洁有力;气概英武,像一个军人一样。他非常乐观,谈吐诙谐而中肯。凡是和他接触的人,立刻就会得到一种印象:这是一个天赋极高的人。也有人在我面前说,恩格斯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和蔼可亲。那是由于恩格斯在和不熟悉的人接触时态度审慎。这种审慎后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大会闭幕之后,受同盟巴黎区部委托,恩格斯于1847年10月底至11月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基础上起草了新的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准备提交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讨论。
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英国伦敦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代表布鲁塞尔支部、恩格斯代表巴黎支部参加了大会。经过长时间的辩论,终于消除了所有的分歧和怀疑,一致通过了新原则,大会最后批准了经过马克思修改的新章程。马克思、恩格斯在大会上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基本观点,并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许,因此,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同盟纲领,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通过纲领的形式公之于众。1847年12月9日至1848年1月底,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了同盟的纲领,并将之命名为《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底,《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德文单行本在伦敦出版。接着,二月革命爆发。这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就横空出世!
《共产党宣言》德文第1版封面
《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