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考察资本主义的发生
——《英国状况。十八世纪》

1844年1月,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对靠近托利党的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书进行评述。他借用卡莱尔之口批判了无用的土地贵族、贪婪的资产阶级和无耻的议会,但同时批判了卡莱尔未来理想的虚无,认为人们应该相信自身,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建设社会、获得解放。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处,恩格斯写道:“写完这篇总的绪论以后,我还打算在本杂志的最近几期比较详细地谈一谈英国状况及其核心问题工人阶级的状况。英国状况对历史和所有其他国家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因为在社会关系方面,英国无疑地远远超过了所有其他的国家。” 1844年8月连载于巴黎的《前进报》上的文章——《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便是其中的一篇文章。

恩格斯的《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

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回顾了18世纪以来英国各领域所发生的变化,以此解释资本主义为何在英国,而不是在法国和德国首先发展起来。他认为:“英国的革命是社会革命,因此比任何其他一种革命都更广泛,更有深远影响。人类知识和人类生活关系中的任何领域,哪怕是最生僻的领域,无不对社会革命发生作用,同时也无不在这一革命的影响下发生某些变化。” 在科学领域,18世纪的自然科学经历了从零散杂乱的资料铺陈到分类科学出现的变化,各门科学揭示出成果出现的必然性和内部联系,对自然的认识取得了科学的形式,如地理学和物理学。百科全书思想出现的根据就在于各门科学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社会科学同样如此,哲学的批判的分析和历史的现实相结合。唯物主义和共和政体在18世纪复活了。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德法英三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不同于德国发达的哲学思维、法国激进的政治品格,英国由于受到培根“工具理性”和休谟“怀疑论”的影响,放弃了抽象的内部世界的思考,而采取了社会经验主义的活动方式。与法国人相比,英国的活动是分离的、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不具有政治活动所要求的整体性,由此而成为社会革命而不是政治革命。

这种原子式的社会状况以财产为媒介,通过利益,即社会的手段,将人贬低成了物的奴隶,取消了民族利益、同业公会利益以及一切特殊的利益,人在金钱的统治下完全异化。这种社会革命大大强化了封建制度的灭亡所引起的这些后果,让金钱贵族在政治上战胜了门阀贵族,小块土地逐渐被大地产侵占和吞没。自耕农和小租佃者破产,变成了雇农和靠工资生活的织工。这样,社会革命就为英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阶级来源——让社会分裂成了有产者和无产者。

与此同时,社会革命还为英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18世纪自然科学与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现代机器,如蒸汽机、陶器生产的改造、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动力织机等。这些率先在棉纺织业产生的发明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的产生,而后确立工厂制度,让机器在工厂得到了实际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所有的机器都经过无数次微小的但总起来却很有意义的改进,而每一次新的改进都给予整个工业体系的扩展以有利的影响。” 逐渐,新发明新技术扩展到了其他工业部门,不仅直接影响了丝麻等高纺织工业部门,还使得染色、印花和漂白等行业发展起来,对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以及煤炭的开采,其影响都是深远的。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联动式的:“这是工业中一切改进的无可争议的结果,文明程度一提高,就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生产部门,而这样一来又引起新的改进。” 随后,英国的金属加工业、制铁部门和采矿业的产量都有了飞速的增长。

英国工业的确立改善了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状况。在交通上,英国的道路不断修整和拓宽,新建的公路让最偏远的地方都能够和外界相接触;四通八达的河流、蒸汽船舶的出现让航运更加便利;公共铁路线路和里程数的增加,让工业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英国工业革命性的变化使得人和人的关系成了商业关系,政治组织变成了社会内容的形式,公共利益让渡于私人利益。最为重要的是,产业革命改变了阶级结构,无产阶级的出现、民主主义政党的产生让英国人分成了土地贵族、金钱贵族和工人民主派,这是推动整个英国前进的动力来源。恩格斯认为,一旦废除了谷物法并实施《人民宪章》,即金钱贵族在政治上战胜了门阀贵族,而工人民主派又战胜了金钱贵族,社会革命的契机也就到来了。

《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与另外两篇文章是恩格斯讲述英国状况的系列文章。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末尾,恩格斯提到要在另一篇文章中说明土地贵族、金钱贵族和工人民主派是怎样起作用的。实际上,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和《英国状况。英国宪法》中对此都有所说明。《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关注的是社会阶级的分化和虚伪的福利制度,《英国状况。英国宪法》评价了君主立宪制背景下的法律制度的确立。归根结底,是金钱决定着英国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促使工业革命发生和发展,让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得以确立。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状况。十八世纪》这篇文章的问题很多。恩格斯从民族特性出发,认为英国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呈现出与德国、法国不同的民族性格,带有更加明显的经验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品格,以此造成原子式的社会关系。这种孤立的社会性和拜金的经验主义既是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也是其造成的后果,由此改变了英国的产业分布、交通环境和阶级划分。恩格斯此时将金钱贵族和土地贵族分为两类,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两个阶层之间的斗争也将始终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可见,恩格斯对英国资本主义起源的描述还带有浓烈的赫斯共产主义影响的痕迹,他利用民族性来分析英国的现状,显然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叙事方式。他的分析还带有宿命论的色彩。

但撇开这些问题不谈,恩格斯对英国资本主义起源的分析,对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扩散机制的分析,以及对工人阶级出现的评价,为而后详细论述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关于工业革命由纺织工业向各类工业部门扩散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的论述,后面直接运用到《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了。

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在这里还多次运用了“异化”“原子式的个人”“利益关系”等术语,与同一时期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使用的术语含义相似。这也充分说明,和马克思一样,青年恩格斯此时也处于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思想转变的阶段。 +yMFAJQykghmnQUvCBdCZeK9/FaJkeBgvikVD+lgws3Ed87T5LDBDF89W5CY1O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