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

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妈妈上班、做家务、接送孩子,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连散步也是出于带动孩子运动的目的。爸爸工作非常繁忙,脾气有些暴躁,跟家人说话的语气像对待下级一样,但一有时间就带家人外出游玩。孩子正读高一,从小到大,衣食住行、考试、竞赛、升学等,主要都是妈妈负责。妈妈照顾得很细致,但容易焦虑,孩子总嫌她唠叨。这位妈妈虽然不是完美的母亲,但她仍在认真努力地做好每件事。

一天,妈妈收到班主任的短信说孩子“上课状态越来越差,时常走神、发呆、画暗黑系的画,经常看见她两眼放空的状态”。再后来,妈妈震惊地发现孩子大腿内侧竟然有几条未愈合的割痕!当她问孩子割痕是怎么回事时,孩子给出了让她害怕的回答——“我想休学”。这位妈妈把孩子的事情前前后后想了又想,为孩子预约了心理咨询,她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但如果什么都不做,我害怕会家破人亡。”

当我和这位妈妈回顾孩子的抑郁症状时,她说:“我的孩子抑郁了,我却以为她只是不开心……我心疼啊!可我没办法,只能流眼泪。我明明是最爱她的人,却保护不了她!感觉正在失去她,我害怕,我需要有人教我怎么帮孩子。孩子需要我!”爸爸说:“我们一心为她好,她却好不起来,反而越来越糟糕。我给她的建议她都说‘没用’,还会边哭边说我不理解她。我安慰她‘没事的,会好起来的’,她又认为我不重视她!我的孩子怎么养成了这样?我承认我有些逃避,害怕见到她,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承认我很愤怒,抑郁症把整个家都毁了!”这些话语,道出了成千上万父母的心声。

近年来,抑郁症患病率普遍上升。2019年我国学者就中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系统评价和元分析指出,2000年之前的患病率为18.4%,而2016年之后为26.3%。《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症检出率为24.6%,每十个高中生里就有一人已经达到了重度抑郁的程度。北京大学有关中国家庭的追踪调查数据也显示,每四个中国家庭中约有一个家庭的儿童或青少年有患抑郁症的风险。有些孩子正在经受着抑郁症,更多的虽然尚未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但已经出现部分症状,处于亚临床抑郁的状态,若不积极干预或干预不力,容易导致抑郁症发作。在儿童、青少年和成年初期发作的抑郁症,属于早发性抑郁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较抑郁症发作的不同年龄段,我们发现抑郁症越早发作伴随的后果越严重,包括终身未婚,职业能力和社交能力受损更严重,生活质量更低,症状严重程度更高,对生活和自我的看法更负面,人格障碍发病率更高,抑郁症发作和自杀企图出现更加频繁。抑郁症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破坏他 的人生规划,甚至让他变成自己都厌恶的样子。看在眼里的父母,心痛、焦急、恐惧、无助,甚至也会陷入抑郁。

孩子患抑郁症不一定是父母的错,但是防治抑郁症一定是父母的责任 。我承认大部分抑郁症需要专业治疗,但家庭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很多都是专业人士无法代替的。令人嗟叹的是,许多家庭根本没能发挥防治抑郁症的作用。仅以我的临床工作为参考,无论是女生还是男生、国内还是国外,不同年龄段的抑郁症患者有着不同的故事,但是有三点是相同的。第一,他们都默默忍受着抑郁症之苦。第二,他们讲述有关父母如何帮自己的故事,耐人寻味、令人难过。数不清有多少次,我不由自主地感叹:要是他们的父母能听到这些话该有多好!另一个令人难过的事实,也就是第三个相同之处:他们的父母恐怕不会从孩子口中听到这些话,因为这些孩子和父母的沟通已经断层了。其成因也是多样的。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有的过于繁忙无暇照顾孩子,有的关心孩子却缺少有效方法,有的问题隐藏得深而未察觉……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有的回避、不愿与父母沟通,有的想说但不知道该如何去说,有的说过但被父母的反应伤害到了……绝大多数的中国父母把孩子当作生命的重心甚至是全部,而且他们可能只拥有这么一个孩子。当孩子走到抑郁、失眠、自闭、厌学甚至轻生的地步时,怎能不令人心焦?一边是父母忧愁而无奈地抱怨孩子:“你什么都不和我们说!”一边是孩子气得说不出话来:“我怎么没和你说,你听了吗?”

将责任归咎于任何一方都是不理性、不全面的,还会激起不必要的情绪,于事无补。因此,我希望我们从“对或错,好或坏”的对立思维中走出来,把焦点投向更深刻且有意义的事情上,即如何直面、理解和改善这些问题。父母明明是最爱孩子的人,要让父母真的帮助到孩子!这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孩子抑郁了,怎么办”,第二部分是“预防孩子抑郁,如何做”。第一部分将回答父母们最关心的5个问题。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了抑郁症?如果患抑郁症了,父母需要做哪些反思?如何理解患抑郁症的孩子?如何帮助患抑郁症的孩子?如何应对孩子的自伤行为和自杀意图?读完,你将认识抑郁症的症状、种类、严重性,了解各个年龄阶段抑郁症的不同特点,开始形成一定程度的辩证分析思路。你将可能站在生物、心理、社会的整合性视角,全面看待抑郁症的形成原因,从年龄、性别、人格特质、教养方式、学业压力、父母期待等角度,深入理解导致孩子抑郁症的风险因素。你也将可能及早避开大部分父母易犯的错误,从而更有能力以科学、务实、可持续的方式,有步骤、多维度、系统性地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症,度过危机时期,获得成长。

第二部分围绕预防抑郁症的始发与复发展开。抑郁症对孩子日常功能所造成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包括情绪变得低落而不稳定、认知消极而脱离实际、人际关系恶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弱、自我价值感降低、身体虚弱易患病。父母一般在孩子的身体健康方面拥有照顾得无微不至的意愿与方法,而在提升孩子人际关系、情绪、认知、解决问题等能力及自我价值感方面则可能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本部分主要从这五个方面来谈如何预防抑郁症。首先需要建立足够好的关系。先不去期待孩子和同伴、老师、他人的关系变好,而是先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入手。第一,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孩子的人际关系中极为重要的(往往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这部分有所改善,孩子的社会支持系统就会更加完善。第二,只有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变好,孩子才能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我们才能帮助到他。

以足够好的关系为基础,接下来还要帮助孩子培养正向稳定的情绪、积极务实的认知、改善问题的能力和健康的自我价值感。这些需要通过父母和孩子心态与行为上的若干转变来实现,将在后续章节中一一讨论。读完本书,你将认识到为什么“为你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实现“我和你关系好”,才能最大化我们帮助的效力。你将掌握帮助孩子增加感恩、调节焦虑、减少自厌、稳定情绪的方法,将觉察且克制自己内心的完美主义,平衡给予孩子的保护和挑战,有效地引导孩子识别认知扭曲、习惯性负面预判和固定型思维模式,并建立务实有益、积极正向、以成长为导向的认知模式。你将有能力更好地处理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使用具体、灵活、贯通的方法,避开不必要的矛盾,迈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你将会更加接纳、欣赏、信任孩子,从而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本书是一座联结孩子与父母的桥梁。很多抑郁症孩子的父母都感到“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没用”,虽然父母一片好意,但孩子听起来却是纸上谈兵。究竟他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呢?这本书就在帮助孩子发声,尤其是那些在抑郁症边缘徘徊、谷底挣扎的孩子。你可以把我的话当作孩子心里话的“转述”,转一道弯,或许能缓冲一下你和孩子之间的情绪。我还会抽丝剥茧,分析发生了什么,接下来做什么,如何在困难中找到希望与方向。本书也将会帮助那些因为孩子的抑郁症而无助地困在黑暗中的父母,帮助他们听到孩子想说却没说的话,教给他们详细的方法,让他们可以穿过抑郁症握住孩子的手,从冰凉握到温暖。

本书可以帮助父母真正“看见”孩子。所谓真正“看见”孩子,就是“开窍”了,不需要再拿道理来克制或压抑自己。压抑一定会爆发,克制一定会放弃,难以持久,而且挫败感加倍。而开窍则不然,行为符合道理,而不会被道理约束,这样才能和孩子更好地相处,并更有效地防治抑郁症。这本书也帮助父母“被看见”,希望回应父母的“苦衷”。生活里,有太多想做耐心父母的人,都败给了“熊孩子”,忍不住会爆发,事后却后悔。生活里,有太多承受压力、备受煎熬的父母,却没有教练教给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生活里,没有字典定义究竟哪样是对、哪样是错,如何更好、如何更差。这就是生活,没办法完美,没办法绝对正确。在我们看到并接受现实的同时,尽力想得周全、做得周到。

如果把这本书精炼成一个公式,那就是“爱+方法=帮助”,在很多家庭中,爱是足够的,但需要增加方法。具体而言,你需要了解抑郁症和相关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遵循不同阶段、不同情况所对应的方法步骤,把握好每天与孩子相处的心态,以及配合这本书每个小节设置的练习。你不必担心这本书没有用或不好懂,它是务实、全面、经过检验的,是我学习研究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以及在临床实务中防治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经验合集。它由浅入深,有理论、有方法、有练习,并且我希望未来还能为读者提供进一步的跟进性的支持。

阅读并实践完这本书,你会成为患抑郁症的孩子都渴望拥有的那一类父母。你不仅能帮到孩子,而且能清楚知道是什么帮助了孩子。 当你再看到儿童或青少年抑郁症相关的新闻时,看一眼身边的孩子,你的心里是踏实的 。每一个抑郁症孩子的父母的成长,都在向其他父母传播着希望。每一个抑郁症孩子的父母的成长,也平复着所有孩子心底的不安——原来,最爱我的人,真的能帮助我。

虽然我希望能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防治做出尽可能系统的讲解,指出尽可能明确的方向,给出尽可能多样的方法,但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如果你发现本书的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我一定努力完善。 q2no8WAwVuSohwBKQpvqDDpNAI+wAcQScFpemBkSLNdYDuRw+TMP6boXBOqhzC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