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父母的反应向孩子传递了什么

为了帮助父母深刻地体会自己的反应对生病中的孩子的影响,我想先谈谈得抑郁症给人的感觉。在第1章,有很多篇幅描述了重度抑郁症的症状。如果用最直白的语言来叙述抑郁症给人的感觉,我会说那就是:我现在可以吗?不可以。我未来可以吗?不可以。我可以吗?不可以。

为什么这么说呢?患抑郁症的人,不论年龄、处境,哪怕旁人觉得他没有问题,他也会觉得他陷入了困境,并且无法摆脱。一定有哪儿出了状况,进退两难,没有出路,想要的得不到,想做的做不到。所以“我现在可以吗?不可以”。

患抑郁症的人不会一开始就陷入困境,不论他人有没有注意到,他一定以自己的方式尝试和努力过,想要摆脱、解决和改善。难的是,状况时好时坏、反反复复、缺少突破,因而马疲人倦、士气消沉,甚至前途渺茫、万念俱灰,从而陷入一种认知,“我未来可以吗?不可以”。

患抑郁症的人时常把遭遇归因于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因素,也就是“都是我不好”或“我一无是处”。极端地自我否定,不只是对知识、技能、天赋和行为,甚至是对自己存在的合理性都做出否定,“我不配活着,我不该活着,我只会拖累他们、让他们丢脸,我不在了他们就不会再失望了”,从而这些人会认为“我可以吗?不可以”。不只是我做事不可以,我做人不可以,甚至连我活着都不可以。

当然,患抑郁症的人除非到了铁了心要自尽的最后阶段,否则不会时时刻刻都处在各种“不可以”之中,有时也会透一口气,见一缕光,取一点暖。然而舒畅、光明和温暖是不稳定、不常见和不可靠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引入上述两种父母的反应:不接受和害怕。

首先,不接受抑郁症的存在,否定抑郁症的严重性。这给孩子的直接信息是什么?“我患抑郁症,可以吗?不可以。”这是不接受现实,而不接受现实就无法发现光明,也就找不到其中蕴藏着的机会之光。

其次,害怕抑郁症摧垮孩子,怕孩子利用抑郁,怕影响家庭。父母对结果的担忧恐惧,可能会强化孩子对未来的悲观。“我父母觉得我的未来可以吗?不可以。他们也看不到我的未来。”

进一步地,当父母被“害怕”钳制住的时候,有时会下意识地认同孩子做不到、不行、没救了,而孩子很敏感,他会接收到这些信息,“我父母觉得我可以吗?不可以”。怎么不可以呢?就是“什么都不做”,或者“即使做也做不好”。特别重要的是,在病中感受不到父母理解与支持的孩子,还会感叹:“我的父母可以吗?不可以。”因为他们对不接纳、不理解自己的父母产生了巨大的失望。加上孩子的大脑、心智还在发育中,容易走极端,于是不难产生对父母极端的评价和埋怨。比如,怪父母太脆弱,遇事大乱;怪父母太虚荣,看重面子多过孩子;怪父母无知、愚昧、霸道等。走到这一步,双方都没有了信任,从而无法给予空间、允许尝试、以观后效。

无论是不接受现实、对未来没希望,还是不信任自己和对方,都会让父母和孩子各自戴着“不可以”的有色眼镜,看什么都是有问题的。当孩子患抑郁症了,他已然不接受现状,不接受自己。他也对未来和改变不抱希望。这时,如果父母用自己的不接受、没希望、不信任来与孩子共振,那会怎样?彼此的不接受、没希望、不信任都被加强。在一个场里,双方都很痛苦,分不清“谁在施加痛苦,谁在接收痛苦”地共振。 a/y05srNQI0BdM9FhqToMiCNmEGdcO9Nei+J4eANPTL5lok2E7EgLRsehfFqJh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