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

精神病学家、麦克莱恩医院青少年辩证行为治疗中心住院部主任布雷斯·阿圭勒在《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家长指南》一书中指出,半数以上的边缘型人格障碍住院患者同时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指严重创伤给个体带来的后遗症,如性侵或其他身体攻击。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发布的症状如下:创伤再体验、噩梦或易受惊吓。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显示的是住院病人中有一半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有一半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布雷斯初步估算,大约有33%的患者在童年有创伤性经历,所以这极易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业内普遍认为,孩子童年时所受的创伤是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原因,所以作为监护人的父母肯定难辞其咎。但是,这种归责的思维方式有失公允。

长期以来,边缘型人格障碍患儿的父母都因虐童嫌疑而备受指责。事实上,许多虐童者可能是熟人(不一定是父母)或陌生人。例如,基拉·范·格尔德(Kiera Van Gelder)在回忆录《佛与边缘型人格障碍》( The Buddha and the Borderline )中提到,一名男性保姆虐待了她,而她的父母对此一无所知。

由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类似,如情绪不稳定、自我身份认同紊乱和人际关系问题等,因此患者可能存在被误诊的情况。表3-2列出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病史中的明显区别,可作为医生诊断的依据。

表3-2 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区别 bH0L5ColwS6D1j9at4UdIzDnRkQNBFWIYVVAAE5AWksU8F88Fb89oC8rCvkL5SLJ



自恋型人格障碍

事实上,共患两种人格障碍的情况是可能的,例如患者可能同时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如果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不仅经常使唤别人、过分批评别人、将所有问题归咎于他人,而且从不反思自己的问题,从不寻求治疗,那么他患上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概率就会很高。相反,以下类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有共病的概率较低:已经就医的患者,有自残倾向的患者,因别人的原因自责的患者。自恋型人格障碍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高于未成年人。

虽然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通过改变他人来改变自己的情绪,但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共病患者却依靠他人来建立自尊心,掩盖耻辱感。因为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无法靠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所以他们不仅需要从别人的钦佩、赞扬、关注、嫉妒、给予的特殊待遇、恐惧、认可、肯定、尊重、掌声中建立自我身份,还需要名人的身份和其他的特殊待遇来满足其“自恋需求”。

他们的自恋需求非常强烈。这种强烈程度就像船只倾覆那一刻,不会游泳的人为了保命奋力抓住船只一样。他们创造了一个泡沫来维护其强大、聪明、深受喜爱的赢家形象。仅在特别的情况下,深埋其内心的耻辱感才会被掀开。“自恋者受到的伤害”(例如,在社交媒体上遭到侮辱、被轻视、配偶要求离婚或选举失败)会打破这个小小生态系统的平衡。泡沫被刺破后,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深深地感到脆弱、羞耻和自卑。他们可能会对“伤害”自己的人予以还击或报复。 +4m7e/vseyFobps5klwuKho0A11TvFauMfteBBH4oZ9wuHTBXBAObHylDXTxxxd9



双相情感障碍Ⅰ型和Ⅱ型

双相情感障碍有两种形式:I型和Ⅱ型。双相情感障碍I型(以下简称双相Ⅰ型)患者躁狂发作会持续至少1周或更长时间,严重时需住院治疗。在躁狂发作期间,患者感到情绪高涨和异常欣快,易被激怒和敏感。同时,他们的睡眠减少,可能整夜都无法入睡,思维奔逸。例如,他们会梦想自己可以治愈癌症和创造世界和平。当躁狂发作时,他们觉得自己才华横溢,为自己制订崇高的奋斗目标,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神经质或紧张不安,并拒绝进食;也可能会说话滔滔不绝,漫无边际,思维也不连贯。他们冲动下会不顾危险鲁莽行事,例如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暴饮暴食、花掉或捐出大量金钱。

最终,躁狂发作被抑郁发作取代,后者通常持续两周或更长时间。这时他们语速再也不像疾驰的汽车那么快了,而是像考砸后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家的孩子一样慢。他们开口时,无话可说。简言之,他们表现出重度抑郁的症状:有自杀倾向、易怒、绝望,无法完成简单的任务。他们对以前的爱好丧失兴趣,并且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做出决断。患者可以在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间迅速交替。间歇期,双相I型患者精神状态正常。

双相I型患者表现为典型的躁狂发作,而双相情感障碍Ⅱ型(以下简称为双相Ⅱ型)患者表现为抑郁发作。另外,他们表现为“轻躁狂”发作,即躁狂症持续时间短或表现较轻。患者的抑郁和轻躁狂症状可在数小时内迅速交替。轻躁狂发作也可表现为严重失眠、易被激怒、激动、焦虑和难以集中注意力。间歇期,双相Ⅱ型患者精神状态正常。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共同症状:

● 存在情绪变化。

● 冲动。

● 存在极端行为。

● 存在自杀念头。

● 可能存在酒精和物质滥用风险。

● 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复杂、不稳定。

表3-3为两类精神障碍的三大关键差异。

表3-3 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差异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掌握的大量数据显示,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成功控制,这可以大大改善患者与亲友的关系。然而,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一样,双相情感障碍通常需要终身治疗,这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有时,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如果你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据我们观察,边缘型人格障碍患儿最易被误诊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而双相情感障碍患儿也最易被误诊为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由于情绪波动在两种疾病中都极为常见,易造成临床误诊。有时父母认为孩子的某些症状无法用双相情感障碍解释,所以不认可双相情感障碍这个诊断结果。因为诊断将决定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正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为什么医生会将其误诊为双相情感障碍?

● 首先,一些医生认为目前边缘型人格障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将儿童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易给孩子“贴上标签”,造成污名化。(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 其次,一些医生对儿童可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并进行有效治疗的情况一无所知。

作为父母,从孩子出生那刻起,你们就无数次地观察过孩子的行为,所以你们最有发言权。你若觉得诊断有误,请一定向有经验的医生多方咨询。如果他们无视你的顾虑,依旧坚持儿童不能被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话,请另觅良医。 +4m7e/vseyFobps5klwuKho0A11TvFauMfteBBH4oZ9wuHTBXBAObHylDXTxxxd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