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是真正的“人才”

松下电器的人才,是能正确理解公司的经营理念,认同公司的基本经营方针,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贡献自己的价值,以达成公司使命的人。

松下先生一直强调企业即人,如果不先培育人才,企业就无法获得发展。那么,企业究竟要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呢?什么样的人对企业来说才算真正的“人才”呢?这是首先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不同企业对于人才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但若用一句话概括“人才”是什么,我认为人才是企业经营所需要的人。进一步解释,人才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而是由企业的需求决定的,企业依据经营的最高指导方针以及所处的阶段决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某一家企业所认定的“人才”,在别的企业却被视为多余的。

关于这一点,松下电器前副社长中尾哲二郎讲述了一段关于如何加入松下电器的有趣往事。

中尾副社长形容加入松下电器的经历是一种相当不可思议的缘分。1923年,日本大地震,中尾变得无家可归,一个人流落到大阪。当他已身无分文的时候,在一份报纸上一眼看到松下电器的招募员工小广告。

那时的松下电器刚刚起步,还没什么知名度。中尾看到那则广告时,虽然不知道松下电器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但他觉得广告上面的“电器”二字特别有吸引力,于是决定去面试。到了大开町,中尾才知道其实不是松下电器在招聘,而是松下电器的合作伙伴Z工厂需要人。

一到Z工厂,中尾惊讶地发现,这家工厂只有老板一个人。如果中尾加入了,他就成了唯一的员工。中尾做的工作是制作当时松下电器生产的插座和其他电器的接口,也就是叫作基底螺丝金属的部分。

至于工资,日薪是1元,少得只够吃饭的钱。流落到大阪前,中尾在东京的工作月薪是90元。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中尾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认真地工作起来。

中尾回忆说,如果当时嫌日薪1元太少而辞掉工作的话,他后来就不会进入松下电器了。所谓的人生,所谓的缘分,实在是很不可思议。

随着作业开展起来,生产接口的模具逐渐被磨损,Z老板要中尾去东京找人做几个模具。中尾是学技术出身,他看了下模具,说他会做,不需要去东京购买,但需要借来车床。于是,Z老板安排中尾去松下电器的修理工厂借车床,模具的事情得以顺利解决。

此后,因为Z工厂只有中尾一名员工,他越来越毫无顾忌地提出各种意见、发表各种“提案”。Z老板越来越不耐烦,觉得中尾太年轻,又喜欢讲大道理。最后,Z老板被中尾惹火了,就直接把他辞退了。

这件事情传到了松下先生那里,松下先生约见了Z老板说:“这种会修理制作模具的人,由我的修理工厂来雇用他吧。”就这样,中尾进入松下电器工作。

对于中尾这样的人才,Z老板和松下先生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Z老板认为中尾这个人不听话,反而总和老板抬杠,喜欢发表反对意见,这些都是Z老板所不能接受的。而松下先生恰恰相反,他认为中尾有主见、有趣,正好是松下电器所需要的人才。戏剧性的是,中尾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匹能跑千里的名马,若没有遇到能赏识它的伯乐,那么,这匹千里马将无法发挥它的才能。松下先生就是伯乐,他赏识中尾的才华,中尾因而得到重用,后来一直效力于松下电器。

一家企业不可能也不需要完全由能力超强的人组成,就像一支水平很高的球队,虽然由能力不同的队员组成,但能发挥整体的作战能力。

松下先生认为,企业的人才安排要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来,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容易水土不服。松下电器刚创立时,只敢招募小学毕业的人;后来发展到一定规模,才开始招募中学毕业的人;再后来才陆续招募专科毕业的人。企业不一定非要招募能力超级强的人,只要能胜任相应的岗位即可;企业也不需要把每一名员工培养成超级人才,这是不现实的,企业里有各种工作任务,只要能培养出相应的人承担就可以了。

那么,松下先生是如何定义人才的呢?

松下先生多次明确提出:松下电器的人才,是能正确理解公司的经营理念,认同公司的基本经营方针,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贡献自己的价值,以达成公司使命的人。

“正确理解公司的经营理念”是指能够正确理解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需要遵循一套经营系统,即“基本经营方针”。“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即在职权范围内尽全力贡献自己的价值,最终帮助公司达成经营的目标。

人才可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长期人才”,也被称为“核心人才”或“战友型人才”;另一种是“短期人才”,也被称为“阶段性人才”。

长期人才的价值体系与企业高度一致。一般来说,企业的核心管理干部是长期人才,长期人才是需要企业自己去培养的,是很难挖来的。

当企业发展到某个阶段,需要一些能帮企业解决关键性难题,或者在某个层面上帮助企业迈上一个新台阶的人,他们可能不适合长期在这家企业工作,但他们至少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某个阶段的问题,这种人被称为短期人才。企业和短期人才的交换其实很简单,给他们足够的报酬,让他们把企业想解决的事情办好即可。

以刘邦为例,萧何、张良绝对是刘邦一辈子的长期人才、长期战友,他们三人之间是没有异心的。但是很明显,韩信被刘邦视为阶段性人才。所以,尽管刘邦对韩信有所不满,尤其是当韩信打下了山东,要求刘邦把他封为“假齐王”的时候,刘邦很生气,想把他给骂回去。萧何发现了问题,踩了刘邦一脚,刘邦马上明白了。这个时候如果骂韩信一顿,韩信可能就真的独立了。所以,刘邦在拍案而起的同时,马上改变了口风说:“封封封,要封就封个真王。”韩信变成了“真王”,觉得刘邦对自己很好,最后带兵从山东南下,帮助刘邦设下“十面埋伏”,消灭了项羽。由于韩信是阶段性人才,汉帝国建立后,刘邦就把韩信灭掉了。当然,刘邦这样做是很不厚道的,但历史事实就是如此。

松下先生强调,企业的长期人才要靠自己培养,而对于阶段性人才,则要使其发挥长处,企业还要善待已经离开的人才。

◎启发与思考

你的企业是如何定义“人才”的?你又是如何区分“长期人才”和“短期人才”的?对此,你总结出哪些“人才观”? OIvMtskIXAXFDiJELBTFvFz3zwJ1haG2fSfe+ondHNn17n7Xu5t5cFABgXSXJ7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