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 安全文化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相对于提高设备设施安全标准和强制性安全制度来讲,安全文化是事故预防的一种软力量,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手段。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和行为等产生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控制,以达到减少事故的效果。

2.4.1 安全文化概述

1.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安全文化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安全文化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漫长过程。

在世界工业生产范围内,有意识并主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源于高技术和高危险的核安全领域。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首次使用“安全文化”,同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安全文化的理念应用到航空航天的安全管理工作中。1988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核电厂基本安全原则》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予以确定。1991年,INSAG出版了《安全文化》(INSAG-4)一书,首次定义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安全文化》的面世,标志着安全文化正式在世界各国传播和实践。

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入安全文化。1992年翻译出版了INSAG编写的《安全文化》。1994年,相关部门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同年,国务院核应急办公室与中国核能学会联合召开安全文化研讨会,把对安全文化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1995年,国务院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倡导安全文化等措施,促进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的普遍提高。”并发出了“中国安全文化发展战略建议书”,对在全社会推动安全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01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后,大力推进了安全文化建设。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明确要求推进安全生产理论、安全科技、安全文化等方面的创新。2006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并印发了《“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并于2008年颁布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4—2008)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 9005—2008)。2010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随着安全文化工作的建设,我国安全科学界把核安全领域的理念引入传统产业,把核安全文化深化到传统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领域,从而形成了一般意义上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从核安全文化、航空航天安全文化到企业安全文化,逐渐拓宽到全民安全文化。

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的安全文化可归纳为5个阶段(见表2-2)。

1)17世纪前,人类的安全观念是宿命论,行为特征是被动承受型,这是人类古代安全文化的特征。

2)17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人类的安全观念提高到经验论水平,行为方式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由被动的行为方式变为主动的行为方式,由无意识变为有意识的安全观念,人类安全文化进入近代阶段。

3)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人类的安全文化进入现代的安全文化阶段。

4)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对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本质论阶段,超前预防成为现代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高技术领域的安全思想和方法论推进了传统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安全手段和对策的进步。

5)21世纪初期,自美国2001年“911”事件以来,国际社会对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重视度迅速提升。2003年抗击非典后,中国的应急管理受到从未有过的关注和重视。世界范围内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呈现出频繁发生、程度加剧、复杂复合等特点,给人类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带来更大挑战。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突发论阶段,应急管理成为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

表2-2 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阶段

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和研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随着人们对安全文化的理解、运用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人类安全文化的内涵必定会更加丰富;社会安全文化的整体水平必定会不断提高;企业也将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使员工安全素质得以提高,事故预防的人文氛围和物化条件得以实现。

2.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概念最早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INSAG编写的《安全文化》中,首次给出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是指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4—2008)的定义:企业安全文化是指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员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它们是为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条件,是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的总和。

概括地说,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为维护安全所创造的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总和。

3.安全文化的体系

(1)安全文化的层次体系

从文化的层次来说,安全文化可分为3个层次:①深层的安全观念文化;②中间层的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③表层的安全物态文化。

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如图2-9所示。

图2-9 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

1)深层: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决策者和大众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及安全价值标准。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目前需要建立的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有应急管理观念、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念、以人民为中心的观念、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隐患排查治理的观念、风险最小化的观念、安全超前的观念及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念等。同时还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防范的意识等。

2)中间层: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管理文化对社会组织(或企业)和组织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的影响,集中体现观念文化对领导和员工的要求。安全管理文化的建设包括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端正法制态度,科学地制定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严格的执法程序和自觉的守法行为等。由于安全管理具有实现社会聚合及社会控制的功能,安全管理文化的变化对安全文化整体的充实、更新和发展往往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安全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行为文化是观念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反映。每个员工都应自觉遵守安全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在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结合工作,努力学习安全技术知识,掌握安全技能,通过自我管理,逐渐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3)表层:安全物态文化。从物态文化中能体现出组织或企业领导的安全意识和态度,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折射出安全文化的成效。安全物态文化是人类为了保障活动顺利进行,在各领域使用的安全防护设备、安全设施、器材、装置、仪器仪表、工具和用具等。安全物质文化是科学思想和审美意识的物化,是安全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安全文化发展和水平的标志,不同的安全物质文化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安全文化水平。

以上3个层次构成了安全文化的整体结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其中,安全观念文化是核心和精髓,作为中间层的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是安全观念文化通向安全物态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位于表层的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基础。

(2)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

从安全文化的作用对象来说,文化是针对具体的人而言的,面对不同的对象,即使是同一种文化也会有所区别。因此,针对不同的对象,安全文化所要求的内涵、层次、水平也是不同的。

以企业安全文化为例,其对象一般有5种:企业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或企业决策者、企业生产各级管理者(职能处室领导、车间主任、班组长等)、企业安全专职人员、企业员工和员工家属。例如,企业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强调的是安全观念、态度和安全法规,不强调安全的技能和安全的操作知识。不同的对象要求具有不同的安全文化素质,其具体的知识体系需要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

(3)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

从安全文化建设的空间来讲,有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问题,即行业、地区、企业由于生产方式、作业特点、人员素质和区域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安全文化内涵和特点的差异性及典型性。以企业安全文化为例,安全文化包括企业内部领域的安全文化,即厂区、车间和岗位等领域的安全文化,也包括企业外部社会领域的安全文化,如家庭、社区和生活娱乐场所等方面的安全文化。

4.安全文化的主要功能

安全文化建设对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安全文化的力量,可以引导全体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安全生产活动。安全文化的主要功能有以下4种。

1)导向功能。管理决策者通过安全观念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使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培育全体员工群体安全的理念及共同的价值取向,统一、规范员工群体的思想行为,引导安全生产正规发展,形成统一的、稳定的安全文化。

2)凝聚功能。当统一的价值观和目标形成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将每个员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激励功能。利用文化的激励功能,使每个人明白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的价值,体现出自我价值,从而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一方面用宏观理想和目标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另一方面也为员工指明了成功的标准,使其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

4)辐射和同化功能。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在一定的群体中形成,便会对周围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迅速向周边辐射。而且,企业安全文化还会保持一个企业稳定的、独特的风格和活力,同化一批又一批新来者,使他们接受这种文化并继续保持与传播,从而使企业安全文化的生命力得以持久。

2.4.2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能相互取代。

1)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安全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具体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是安全文化在具体制度上的体现。制度再周密也不可能涉及生产活动中的全部,而文化可以时时、处处对人们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因此,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

2)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灵魂。安全文化集中体现了安全意识和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安全文化氛围影响员工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安全行为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因而最终决定着安全业绩。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安全文化的水平影响安全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安全文化的氛围和特征决定安全管理模式。

3)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软手段。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文化起着提高人的安全意识、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同时文化管理也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运用灵活、全面、能动的手段,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在安全管理中的信仰凝聚、行为激励、行为规范和认识导向等作用。

4)安全管理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能够形成和改变人对安全的认识观念和对安全活动及事物的态度,使人的行为更加符合社会生活及企业生产中的安全规范和要求。安全管理的水平对安全文化的质和量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就没有良好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安全管理。

总之,安全文化能够促进安全管理的理论与机制创新,安全管理能够激励安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正确处理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对营造优良的安全文化氛围和做好安全管理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4.3 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1.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安全文化建设除了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态度和道德等内在素质外,还重视人的行为、安全装置、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和环境等外在因素。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文化素质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以培养员工安全价值观念为首要目标,分层次、有重点、全面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对于决策层,其要求起点要高,不但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就是效益”“关爱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等基本安全理念,还要了解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勇于承担安全责任;企业管理层应掌握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知识,熟悉安全生产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做好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宣传等工作;企业基层员工不但要自觉培养安全生产的意识,还应主动掌握必需的生产安全技能。

(2)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

管理活动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层次,需要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转变。无论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企业应建立健全富有自身特色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针对企业自身风险特点和类型实施超前预防管理。

(3)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通过丰富多彩的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促使企业更多的群体对安全有新的、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将全体员工的安全需要转化为具体的愿景、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员工安全生产的精神动力,并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而努力。

(4)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商誉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软实力,有利于企业在投标、信贷、寻求合作、占有市场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2.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安全观念文化的建设。安全观念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反映人们安全价值取向、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思维方式和安全道德观等精神因素的统称。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发展的最深层次,是指导和明确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方向和目标的指南,是激发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企业安全管理的动力,具体表现在有关安全生产的哲学、艺术、伦理、道德、价值观、风俗和习惯等方面。

企业安全价值观是企业安全观念文化的集中体现,而安全观念文化是人们关于安全工作以及安全管理的思想、认识、观念、意识等,这些将时时处处指导和影响员工的行动方向和行动效果。无论是高危企业还是其他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单位,都应该明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科学系统地建立、健全企业全体员工能认同、理解、接受、执行的先进安全价值观念。

3.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实践

(1)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

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就是期望用一种直观、简明的概念模式把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律表现出来,以有效而清晰的形式指导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根据安全文化的理论体系与层次结构,可从观念文化、管理与法制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4个方面构建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结构模式,如图2-10所示。

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结构模式归纳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形态与层次结构的内涵和联系。横向结构体系包括观念、管理与法制、行为和物态4个安全文化方向。纵向结构体系,按层次系统划分,第一个层次是安全文化的形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第三个层次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方法体系。

图2-10 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结构模式

根据系统工程的思想,还可以设计出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模式。即从建设领域、建设对象、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法4个层次的系统出发,将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所涉及的系统分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只有全面进行系统建设,企业的安全生产才有文化的基础和保障。不同行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情况不同。例如,交通、民航、石油化工、商业与娱乐等行业,安全文化建设就不能仅考虑在企业或行业内部进行,必须考虑外部或社会系统建设问题。

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模式,如图2-11所示。

图2-1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模式

上述安全文化的建设模式主要是针对企业或行业行为而言的。如果从政府推动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角度出发,则应考虑全社会的文化建设,把建设安全文化、提升全民素质,作为开拓我国安全生产新纪元重大战略发展来认识。为此,在社会层面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以加强安全文化的系统工程建设:①组建中国安全文化发展促进会,以有效组织全社会的安全文化建设;②成立“安全文化研究和奖励基金”,为推进安全文化进步提供支持;③在研究试点的基础上,推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样板工程和社会(社区)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样板工程,加快我国安全文化的发展速度;④在学校(小学、中学)开设安全知识辅导课,提高学生安全素质;⑤有效组织发展安全文化产业,即向社会和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安全宣教产品,组织和办好安全生产周(月)等活动,改善安全教育方法,统一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模式,规范安全认证制度,发展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等。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式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通过以下4种方式进行。

1)班组及员工的安全文化建设。

运用传统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三级教育、特殊教育、检修前教育、开停车教育、日常教育、持证上岗、班前安全活动、标准化岗位和班组建设、技能演练和三不伤害活动等。

推行现代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三群对策(群策、群力、群管)、班组建小家活动、“绿色工程”建设、事故判定技术、危险预知活动、风险报告机制、家属安全教育和应急演习等。

2)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

运用传统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全面安全管理、四全安全活动、责任制体系、三同时、定期检查制、行政管理、经济奖惩和岗位责任制大检查等。

推行现代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三同步原则、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系统科学管理、系统安全评价、动态风险预警模式、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保险对策等。

3)生产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

运用传统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安全标语、安全标志和事故警示牌等。

推行现代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技术及工艺的本质安全化、安全标准化建设、车间安全生产工作日计时、三防管理(尘、毒、烟)、四查工程(岗位、班组、车间、厂区)、三点控制(事故多发点、危险点、危害点)等。

4)企业人文环境的安全文化建设。

运用传统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安全宣传墙报、安全生产周(日、月)、安全竞赛活动、安全演讲比赛和事故报告会等。

推行现代的安全文化建设手段:安全文艺(晚会、电影、电视)活动、安全文化月(周、日)、事故祭日(或建事故警示碑)、安全贺年活动、安全宣传的“三个一工程”(一场晚会、一条新标语、一块墙报)、青年员工的“六个一工程”(查一个事故隐患、提一条安全建议、创一条安全警示语、讲一件事故教训、当一周安全监督员、献一笔安全经费)等。

4.企业安全文化评价

(1)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安全文化评价既是对企业安全文化现状的一种描述性评估,也可以为提高企业安全文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安全文化评价,分析初评结果,可了解接受测试的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感受程度,进行不同管理层人员和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安全文化敏感性的分析,同时,也可初步了解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上的薄弱环节,以实现持续改进。

通过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可以把企业安全文化这样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到每一个部门及每一位成员的身上,将软的、难以把握的安全价值观转变为硬的技术经济约束。企业安全文化一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就转变为经济,这种结合的技术手段之一就是评价。因此安全文化评价不单是为了取得结论性的评语,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对企业安全文化进行系统建设的过程,也是企业安全文化转变为生产力的过程。

(2)安全文化评价标准及考核办法

1)安全文化评价标准。

2019年,在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选活动中提出了《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修订版)》(简称《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中评价指标分为3类指标,其中,Ⅰ类一级指标1个(二级指标3个);Ⅱ类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50个),满分300分;Ⅲ类一级指标1个(二级指标4个),满分24分。Ⅰ类二级指标是否决项,不参与评分;每个Ⅱ类二级指标评定分数为0~6分;每个Ⅲ类二级指标评定分数为0或6分。

2)安全文化考核办法。

① Ⅰ类二级指标中有任何一项不合格的企业,不能申报“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② Ⅱ类二级指标中出现0分指标,不能申报“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③ Ⅱ类指标得分总和低于270分(含),不能申报“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④ 按Ⅱ、Ⅲ类指标得分总和依次排序,高分者优先申报。

(3)安全文化评价实施程序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过程一般遵循9个步骤,最终形成正式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报告》,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

1)成立评价组织机构。企业开展安全文化评价工作时,首先应成立评价组织机构,并由其确定评价工作的实施机构。

企业实施评价时,由评价组织机构负责确定测评人员并成立安全文化评价工作组。必要时可选聘有关咨询专家或咨询专家组。咨询专家(组)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由评价组织机构明确指出。

安全文化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①熟悉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相关业务,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与沟通能力;②具有较丰富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实施专业知识;③在安全文化评价工作中坚持原则、秉公办事;④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负责人应有丰富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经验,熟悉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

2)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评价工作实施机构应参照相应的安全文化评价标准与体系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应包括所用的安全文化评价方法、安全文化评价样本、访谈提纲、测评问卷和实施计划等内容,并应报送评价组织机构批准。

3)下达评价通知书。在实施评价前,由评价组织机构向选定的单位下达评价通知书。评价通知书中应当明确:①评价的目的、用途和要求;②应提供的资料及对所提供资料应负的责任;③其他需在评价通知书中明确的事项。

4)收集评价资料。根据前述评价标准设计评价调研问卷,根据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收集整理评价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资料收集采取访谈、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专家现场观测、查阅有关资料和档案等形式进行。安全文化评价人员要对评价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进行认真检查、整理,确保评价基础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评价工作人员应对接触的资料内容履行保密义务。

5)评价数据统计分析。对调研结果和基础数据核实无误后,可借助Excel、SPSS、SA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然后根据评价标准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实际选用的调研分析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6)撰写评价报告。统计分析完成后,安全文化评价工作组应按照规范的格式,撰写《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报告》,报告评价结果。

7)反馈企业征求意见。评价报告提出后,应反馈企业征求意见并做出必要修改。

8)提交评价报告。评价工作组修改完成评价报告后,经测评项目负责人签字,报送评价组织机构审核确认。

9)进行评价工作总结。评价项目完成后,评价工作组要进行评价工作总结,将工作背景、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形成书面报告,报送评价组织机构,同时建立评价工作档案。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文化的总目标、内容、层次性和功能相一致。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形成安全文化,同时,安全文化的形成又作用于安全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外在反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通过安全文化的评价,可以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方向,为企业安全文化的进步发展奠定基础。

2.4.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例

总体上看,国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起步比较早,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其中,美国杜邦公司安全管理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优秀代表。

(1)杜邦公司的安全业绩

杜邦公司的安全业绩是惊人的,安全业绩有两个10倍:一是杜邦的安全记录优于其他企业10倍;二是杜邦员工上班时比下班后还要安全10倍。

据统计,杜邦深圳独资厂从1991年起,因无工伤事故而连续获得杜邦总部颁发的安全奖;1993年,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创下160万工时无意外,成为世界最佳安全记录之一;1996年,东莞杜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荣获美国总部的董事会安全奖。2001年,杜邦公司属下的370个工厂和部门中,80%没有发生过工伤病假及以上的安全事故,至少50%的工厂没有出现过工业伤害事故,有20%的工厂超过10年以上没有发生过安全伤害事故,多年20万工时的损工事故发生率在0.3以下。2003年9月,杜邦公司被 Occupational Hazards 杂志评为最安全的美国公司之一,美国职业安全局2003年嘉奖的“最安全公司”中,有50%以上的公司接受过杜邦公司的安全咨询服务。

通过200多年的努力,杜邦公司保持着优秀的安全纪录:安全事故率是工业平均值的1/10,杜邦公司员工在工作场所比在家里安全10倍,超过60%的工厂实现了零伤害,许多工厂都实现了连续20年甚至30年无事故。这些安全绩效上的成就与杜邦公司倡导和实施的安全文化密不可分。

(2)杜邦安全文化的发展阶段

美国杜邦公司成立于1802年,在第一个100年里,杜邦公司的安全记录是不良的,发生了很多事故,其中最大的事故发生在1818年,杜邦100多名员工中有40多名在事故中受伤甚至丧生,企业濒临破产。杜邦公司在沉沦中崛起后得出一个结论:安全是公司的核心利益,安全管理是公司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权。从事的高危行业促成了杜邦公司对安全的特殊重视,世界上最早制定出安全条例的公司便是杜邦公司。1812年公司明确规定:进入工场区的马匹不得钉铁掌,马蹄都要用棉布包裹,以免马蹄碰撞其他物品产生明火引起火药爆炸;任何一道新的工序在没有经过杜邦家庭成员试验以前,其他员工不得进行操作等。杜邦公司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企业安全文化,并把安全、健康和环境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杜邦公司认为:安全具有显而易见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制度或培训课程;安全与企业的绩效息息相关;安全是习惯化、制度化的行为。

杜邦安全文化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自然本能阶段、严格监督阶段、自主管理阶段和团队管理阶段。

第1阶段自然本能阶段。该阶段的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安全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事故率很高。

第2阶段严格监督阶段。该阶段的特征如下: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员工执行安全规章制度仍是被动的,因害怕被纪律处分而遵守规章制度,此阶段安全绩效会有提高,但事故发生率仍较高。

第3阶段自主管理阶段。该阶段事故率较低,企业已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及体系,员工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视安全为自身生存的需要和价值的实现。

第4阶段团队管理阶段。该阶段事故率更低甚至趋于零,员工不但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而且有意帮助别人;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而且能留心观察其他岗位;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等。

(3)杜邦安全文化的理念

杜邦建立了一整套适合自己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十大安全理念:①一切事故都可以防治;②管理层要抓安全工作,同时对安全负责任;③所有危害因素都可以控制;④安全工作是雇佣的一个条件;⑤所有员工都必须经过安全培训;⑥管理层必须进行安全检查;⑦所有不良因素都必须立即纠正;⑧工作之外的安全也很重要;⑨良好的安全创造良好的业务;⑩员工是安全工作的关键。杜邦公司坚持安全管理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并制定了一套十分严格、苛刻的安全防范措施。正是这些苛刻的措施,令员工感到十分安全。

杜邦公司除了注重厂区内的工作安全,同样也注重员工离厂后的生活安全,据统计,员工在厂内的事故数量仅为离厂后的1/19,可见,杜邦公司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水平之高。

每周二是杜邦的“工厂安全日”,主管会检讨最近工伤状况,各部门也会派人员宣传工作安全的重要。杜邦公司的主管有一半的时间在做“安全”相关业务,他们不只口头上强调重视安全,在实际作为上也表现出对安全的关注。

杜邦公司的配合厂商,一定要先符合各种安全规定,才可以进一步参与各种招标案,有些承包商嫌麻烦,会先知难而退,其余留下来的都能符合要求。因此,很少发生生产事故。

在杜邦全球所有的机构中,均设有独立的安全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人员。这些专业人员与在各部门中经过严格培训的合格安全协调员,共同组成完整的安全管理网络,保证各类信息和管理功能畅通无阻地到达各个环节。同时,杜邦有一整套完善的安全管理方案和操作规程,全体员工均参与危险的识别和消除工作,保证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SKU2YtZZ2tm1bpDtZvieOgG2tftdEQJD4FlDrwFZGr9t/t1OF4sssR0rXredrdE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