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罗马帝国的商业

希腊商人与军事政权建立起巧妙的合作关系

希腊史和罗马史往往被分别讲述,但是,在此强调指出的是,希腊商人在罗马帝国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为帝国的维持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因为,地中海是通过海上商业活动而面向世界开放的,商人在其中处于领导地位,掌握着实权。希腊商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罗马的军事力量,是由于亚历山大帝国的崩溃造成了地中海地区极其混乱的局面。

6世纪斯基泰人掌握了娴熟的骑马技术,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在位时间是公元前336—前323)将这一技术与在希腊开发出来的重装步兵的密集战法结合起来,从20岁开始发起了东方远征,到他32岁时结束,凭借这一新奇的军事技术打败了以轻型战车为主的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三世灭掉波斯帝国之后,马上就想与波斯国王的女儿结婚来继承波斯帝国,但是,在基础尚未稳固之时,就在巴比伦溘然长逝(研究者认为很有可能是中毒),时年33岁。国家陷入长期混乱之中,但是希腊商人选择了位于意大利半岛边缘的军事都市罗马作为自己的后盾。希腊商人与军事政权建立的合作关系始于后文叙述的布匿战争。

埃及是地中海的粮仓地带,受波斯帝国保护的腓尼基商人通过大量出口黎巴嫩杉木与埃及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腓尼基商人通过两种举措掌握了整个地中海区域的经济霸权,一是开辟了横贯地中海中部各个岛屿的航线;二是在北非(突尼斯)建立了殖民城市迦太基,垄断了西地中海的经济。这就导致后起的希腊商人不得不长期处于从属地位。

亚历山大三世的东方远征给希腊商人的崛起带来了转机。亚历山大三世在远征途中摧毁了腓尼基人在黎巴嫩建立的中心港口城市提尔,在粮仓地带的埃及三角洲建起了希腊商人的据点城市亚历山大,东地中海变成了“希腊人之海”。东方远征使东地中海变成了希腊商人的“无形王国”。据说亚历山大的人口一度达到100万人,“那里除了雪,什么都有”,这句当时流传的话充分反映了其商业的繁荣景象。亚历山大的商人活跃的领域从红海亚丁湾到印度洋,与印度东海岸的商业连接起来。

迎来繁荣时期的希腊人不断拓展商业网络,他们中的一批人迁移到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半岛南部,创建了号称“大希腊”的殖民地城市群。这样一来,就与控制着西西里岛和西地中海的迦太基发生了冲突,引发了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公元前219—前201、公元前149—前146)。希腊商人与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崛起的新兴势力罗马联手击败了迦太基,夺取了西地中海的控制权。

从结局来看,希腊商人与拉丁人(罗马人)结成的同盟势力,推翻了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前30)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又称埃及艳后,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9—前30)的统治,将埃及吞并。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实现了“地中海周边的无形王国”的统一。罗马帝国凭借大量的粮食作物输送控制了被称为“干燥之海”的地中海的经济命脉。

商人承包了征税事务和神殿建设

罗马帝国的基础是地中海的商业,也就是说,罗马帝国的繁荣是建立在地中海雄厚的商业基础之上的。在罗马,虽然商人长期遭受贵族阶层的蔑视,但是,受干燥气候的影响,人们经常面对粮食不足的困扰,因而商业就变得极其重要。而站在帝国的角度来考虑,为了筹集庞大的军事经费,就必须以货币的形式征税,而作为税收征缴上来的小麦,必须到市场上卖掉变成货币。罗马帝国允许人们开展自由买卖活动,这样一来,以地中海为共同“市场”的商人以及钱币兑换商品的金融活动甚至投机活动开始盛行。

当时的罗马物欲横流,很多人沉醉在财富的积累和财富的炫耀之中,一门心思地投入各种享乐型消费活动中,每天只考虑怎样吃好喝好玩好,而不考虑开展商业活动、筹集资金等事情。而这对于希腊商人来说,正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赚钱的好机会。

罗马从地中海周边聚集到巨大的财富,但是,各个附属地(殖民地)从征税到神殿的建造,都由商人大包大揽。

古罗马的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公元前204—前125,一说为公元前203—前121)在其著作《通史》中,对承包制度在当时被广为推行的情况做了阐述,他指出,“在整个意大利,可以说有多得数不清的商人(市民)与官员(监察官)签订了承包契约。从政府办公楼的建筑与维修到用于航运的港口;从贵族的庭园管理到矿山的勘探采掘,甚至从土地所有者那里征税,等等。总之,罗马政府管理的所有业务都通过承包契约委托商人(市民)打理,从这些契约、由契约产生的利益,再由这些利益产生的利益中,任何权益都得不到的人,可以说没有”。

在各个附属地,许多商人(征税业务承包人)将相当于五年征税额的钱用于投机,然后横征暴敛获取暴利,再用这些暴利用于投机获利。当时,在罗马,人们把通过投机等手段获取暴利并大肆挥霍的人称为“希腊人”。

在罗马帝国,以犹太人、希腊人所居住的社区为中心,基督教迅速传播。罗马帝国衰退时期,希腊商人建立的网络在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腓尼基人的土地被贵族“借走”,被俘虏的众多奴隶之中,有的甚至从事了医生等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职业。可见,迦太基的整个商业体系已经彻底瓦解。

埃及盛产的粮食作物从亚历山大港口历经65天至70天的航程被运到罗马的奥斯提亚港口,再由奴隶拉纤运到河港重新装运,历时3天左右运到罗马,这样运输一次只能满足拥有百万人口的罗马四分之一的人吃上饱饭。

在亚历山大的帕罗斯岛上,一座高度约为134米的大理石材料的大灯塔(在14世纪因两次地震而倒塌)是海上贸易的航标灯,曾被列为“世界七大奇怪建筑”之一。平均每年吞吐80万吨物资的奥斯提亚港口也模仿亚历山大,在沉没的大型货船上用石柱垒成约60米高的灯塔。这两座先后矗立在埃及和意大利半岛上的大灯塔,曾经是地中海的大规模运输和粮食作物循环的标志。

古罗马人认为家里的钱应该交由女主人管理

古罗马为了维持“无形帝国”的运作,把维持“通货”的价值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罗马帝国最初模仿希腊的硬币铸造了青铜币“阿斯”,到公元前3世纪前后,随着罗马帝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发行了相当于“阿斯”的10倍价值的德拉克马银币。据说,1枚德拉克马银币相当于在葡萄种植园工作的人一天的工资。硬币的价值依靠皇帝的权威作为后盾。所以,如果皇帝失去了信任,硬币也将被回收并重新铸造。

古罗马历史学家苏维托尼乌斯(69—122,一说为70—130)在其著作《罗马十二帝王传》中,收录了自恺撒大帝以后12位皇帝的传记,根据该书记载,皇帝卡利古拉(在位时间为37—41)因其残酷统治而远近皆知,在他死后,为了抹掉人们对这位暴君的记忆,他在位时铸造的硬币被回炉重造。

可见,在罗马帝国,掌握通货的管理权成为管理经济活动的重中之重。在英语中,“货币”为money,“铸币局”为mint,但这两个词语的来源出自罗马帝国垄断货币的铸造。money的来源是这样的,罗马人信仰的主神朱庇特(在希腊神话中指宙斯)的妻子名叫朱诺(在希腊神话中是指宙斯的妻子赫拉)的别名为Moneta。也就是说,在卡比托利欧山建造的罗马的“掌握家庭经济大权”的朱诺神殿,就表达了由朱诺独揽硬币铸造大权之意。

在希腊神话里,主神宙斯常常移情别恋,妻子赫拉不得不一心扑在宙斯身上,希望以此收住宙斯的心。罗马人认为,安排“家庭生计”所必需的钱交由女主人来管理比较合理。

身价大跌的罗马银币

罗马帝国是依靠军事侵略“肥胖”起来的帝国。当侵略结束之后,失业的士兵纷纷流入大都市导致治安恶化、政局不稳。罗马又没有什么产业可以吸纳这些人就业,统治者便利用从附属地获取的财富无偿为这些人提供食品和娱乐,这样才总算不出什么乱子。但是,随着大量人口不断向罗马的附属地迁移,过高的税率已经使那里的人们不堪重负。历代皇帝除了减少银币的含银量,再也找不到对付经济困境的其他办法。

就像朱庇特那样奢侈无度的皇帝,在降低银币成色的诱惑面前毫无抵抗能力。俭朴度日的朱诺试图维持银币的价值,但是根本无能为力。这是因为,硬币的改铸是一种不会遭到民众抵抗的变相增税办法。但是,劣币的发行将给罗马的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到了皇帝奥勒里安努斯(在位时间为270—275)时代,迪纳厄斯银币的含银量下降到仅有5%,基本上等同于铜币的价值。通货成色下降到如此程度,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1923年,德国鲁尔工业区被法国和比利时占领,德国陷入恶性通货膨胀。同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883—1946)撰写的《货币改革论》出版。凯恩斯认为,罗马帝国依靠降低通货价值来课税已产生了不良后果。法定通货是政府在万不得已时才推行的,只要这一手段仍未被使用,无论哪个政权,都不必宣布破产和失信。 nXhmY375a7BB68YhLCS4LU9yooNRcPEHJdnnsWgmDDOP1GVGzJ5Cxmq5SqopA6t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